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士”就是把道变为生活方式、化为生命本能的人(连载246)

【原文】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译文】

上等之士听到道,勤奋实践;中等之士听到道,半信半疑;下等之士听到道,大加嘲笑。不被嘲笑,就算不上真正的道!

所以,前人有这样的说法:光明的道好像昏暗,前进的道好像倒退,平坦的道好像崎岖;上等的德好像川谷,广大的德好像不足,精进的德好像偷懒,质朴的纯真好像浑浊,洁白的德好像有染污;最大的方正没有棱角,最大的器皿不能速成,最大的声音没有响动,最大的形象没有形状。

道隐藏没有名称。只有道,善于付出,善于成功。


本章的中心思想在于告诉世人明道、信道、行道对生命的重要性。

老子所说的“道”是万事万物的运行轨迹、事物变化的能量源泉,也是天地利益万物的内在特性;“道”不仅是宇宙规律、自然规律,也是个体修行的规律。

一个人能按照规律做事,就叫“有德”;同时,“德”也是修道者应该明悟的人生观、世界观、宇宙观。

大道虽然至深至妙,但大道也至简至易,惟信可入——没有“信”,难闻真道,这是千古不易的真理。本章分为六个层次来阐述:

  • 第一层次,上士是把“道”变为生活方式、化为生命本能的人。
  • 第二层次,“中士”是在“比较”中生活的人。
  • 第三层次,你的态度,决定你的高度。
  • 第四层次,修道有成的人虽目明心慈,看起来却像十分愚昧。
  • 第五层次,上德是开始,广德是过程,建德是结果,质真若渝是条件。
  • 第六层次,修自心、累厚德,才能得道之助,然后自度自救。

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一层次,上士是把“道”变为生活方式、化为生命本能的人。

首先,老子说的“士”是就品格、思维、悟性而言。

老子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这是从不同人群闻道的反应来看,人的确分为很多层次。

“士”表示什么?

“士”指具有高贵的道德情操和文化教养;严于律己,不以享乐为人生目的,能抵御物欲诱惑;具有责任心和使命感,愿意为社会担当责任,乐于扶助弱势群体。

简单来说,“士”指那些能坚守道德,在名利财色甚至生死面前,依旧能保持自由独立人格的人。

一个人的士气、大气是经历种种磨砺之后才培养出来的浩然之气,是一个人内在神性品质透过人体散发出的强大磁场。

我们每个人都是天地大道孕化的万物之灵,我们本身都具有“士”的风骨品性,只是在红尘中起起伏伏,一些天性和品质暂时被遮蔽了而已。

所以,老子将“士”分为了上中下三品:

  • “上士”是对淳朴厚德者的最高评价;
  • “中士”是指有德、但发挥不稳定、容易摇摆的人群;
  • “下士”就是指天性、灵性、德性被遮蔽较多的人群。

老子讲“士”的这“上、中、下”三品,不是就社会等级而言,而仅仅是就其品格、思维、悟性的不同层面而言。


其次,“上士”是心灵层面感通能力强的人。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所谓“上士”是指具有上根上器的人。

什么是“上根上器”呢?

一般人是用感官来感受周围的物质世界;用知识和大脑去分析、探索事物背后的规律。所以,我们都有不同程度的“所知障”,也就是说:思想容易被所学、所知约束,所以不能自由出入、完全敞开自己。

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可以直接用心灵感知一切、直接与大道联网,并产生灵感直觉。从这一层意义上来讲,上士就是指心灵相对纯洁而且品格较为高尚的人。

他们之所以能够“闻道勤行”,是因为他们被触动的是“灵魂”,而不是大脑,更不是感官。

这种心灵层面的触动,与我们的学识没有直接关系,而是跟人的先天状态、综合素质紧密相关。所以,上士不一定是那些学历高、地位高、看起来聪明灵敏的人;相反,有些淳朴憨厚的人反倒有可能是上士。

比如六祖慧能,他原本不识字,从小卖柴为生,一天听别人诵读《金刚经》时有所触动,当下安排好母亲,就踏上了出家求法之路,这就是真正的“上士”。

而慧能刚出家时,五祖弘忍大师一开始故意取笑他;后来又在很长时间里冷落他,只让他做舂米劈柴的杂务,以观察他的求法之心是否坚定?直到准备传法的那一夜,五祖才告诉慧能:“求道的人,为法忘躯,是应当这样的。”

随后为他示经意、传衣钵。而慧能大师之后又经过了十五年的生死磨砺、潜行密修,才印证自己的修行已臻圆满之境,这才开启了此生的弘法之旅。

这就是真正的上士闻道、悟道、得道的过程。

因此,“上士闻道”是指那些能够穿透知识并灵活运用知识的人,他们是用“心”在活着,时时刻刻活在当下——知识对于他们而言,不是不好,但后天的知识只是工具;而先天的心灵才是生命的真正主宰。所以,他们的悟性就更高、感通能力也更强。

整体来说,属于上士的人,他们合一的先天状态要么未被损伤,要么已经补足;他们内环境中性与命这两大系统也经过积功累德地不断温补,已经接近历劫长存、内外一致了。因此,他们才有这个机缘自求自证、正修正悟。

所以,上士不是天生的——如果没有那个根器,只是说明我们的福报、努力、功德还不够而已。只要从现在开始,走正道、修德行,总有一天,能量够了,我们的根器、机缘也就成熟了。所以,一切都是自己创造的,命运可是半点也怨不得别人!


再次,闻道不同于“为道”,只有行道才是“为道”。

老子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其中的“闻道”还不同于“为道”——因为,只有“行道”才是“为道”,只有做到才有力量。

一个人是不是“上士”?

有一个很简单的判断标准,那就是:他一旦闻道,能不能就开始勤勉刻苦、身体力行,努力向道靠拢?

真正的上士会把这种智慧变为生活方式、化为生命本能,因此仿佛如鱼得水,再也不会离开道。

上士一旦闻道,就像那层窗户纸终于被捅破了一样,他们立刻就会知道:

自己有广度有缘众生和德化人间的使命。

因此,上士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担任任何角色,都会提醒自己:不以个人为中心,而以整体和谐为目标、以常情大爱为使命。

所以,上士的心遇风不摇、遇事不迷、遇劫不退、遇福不贪。

从他们身上,我们能看到一种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勤勉;一种不畏艰难险阻的勇气;一种对自己推倒重建、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绝——他们非常精进和刻苦,非常善于观察和总结,非常善于采纳建议、改进自己。

他们有一颗永远向上的心,即使前行路上布满荆棘,即使生活给他们的课题不断,他们也能坦然接受,不忘初心。

因为他们知道:自己这一生就是要以自己的生命来求证宇宙真理,以自己的生命来唤醒生命、创造生命。而这个使命,只有去践行,才能实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43、只有遵循道才能做到人性善成就的上德——走进《老子》
篆刻老子|上德若谷
《道德经》有上等智慧之人,敬畏道,律己,不显山,不露水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 《道德经》闻风悦记No.41
第四十一章之一上士闻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