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说易杂记(续),第174节,漫谈“武丁中兴”

174、漫谈“武丁中兴”

掌军女将

盘庚迁殷后约百年,王朝出现了一段持续数十年的“武丁中兴”时期。武丁诸妇,见于甲骨卜辞的有妇汝、妇衍、妇妊、妇妹、妇姼、妇妸、妇如、妇媟、妇妥、妇娕(chuo)、妇

(ran)、妇妟(mín)、妇奻(nan)等。卜辞主要是卜问她们的生产情况(生男,还是生女),这很正常。不正常的,是她们除了负责生育,有些还要兼职军事,突入男性专长领域:披挂上阵,指挥冲杀。已为人熟知的是妇好:

“辛巳卜,贞:登妇好三千,登旅万,乎伐……”

“……妇好伐土方……”

“方”,即殷王朝周边小国,部族聚落。土方是一个剽悍好战的方国,屡侵掠殷境,武丁也曾亲率三师征伐工方、土方、且似不止一次。

武丁诸妇中,启用作统军将领的,不止妇好一个,见于卜辞的,还有妇妌:

“壬午卜,争,贞:妇妌娩[嘉]”。

“……贞:勿乎妇妌伐龙方……”

“……妇妌伐龙方……”

龙方,所在方位不详。

妇好,妇妌之外,诸妇中是否还出现过其他女将帅呢?要等待甲骨文后续研究成果才能回答。

武丁是史家眼中著名的上古明君圣主,在那样一个时代,能被启用作军事统帅,四出征伐,可见这些女子的军事才能,未必输于男性将领。她们是被谁,和怎么培养出来的呢?

无论如何,这类女子在那段历史时期的地位和权利,在此前和此后的历朝历代,都应算是最高的了。并且,她们死后,还要配许先王以享祭,获得更尊贵的身份。商人的这种伦理观念,会让今人惊掉下巴吧。

是历史的回流返祖么?

这些现象,是否真实反映了那个时代、那些族群的一种普遍性的阴阳观呢?联系到商易《归藏》置坤卦为六十四卦之首,个中的道理,似值得学者深究。

鬼方

先周上古,战争是常态。“武丁中兴”时期,征伐同样频繁。《既济》言“高宗伐鬼方”,这个高宗就是指武丁,可以读出周公对他的敬意。周公谨严,言及真名,则史当有其实事,而已出土的殷墟刻辞甲骨,武丁时期的卜辞却罕见其记载。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可能是尚未考认出来,也可能是其记辞骨片已毁弃亡失。但也还存在另一种可能——

鬼方,学界一致认为是古代中原文明圈外,活动于西北的一个异民族部落,属草原游牧民族。至于其种群构成,究竟是蒙古黄种,还是来自中亚、西域的白种,则没有定论。古籍说,殷称“鬼方”,周称“

狁”(或猃狁、荤粥、獯鬻等),秦汉以后称“匈奴”、“胡”,有不少说不清的地方。

“鬼方”这个名称,见于已破译出来的、武丁时期甲骨卜辞数量不多,不超过四条,皆未言及征伐,如

“己酉卜,宾,贞:鬼方易亡祸五月”(乙6684)

“己酉卜,内鬼方易祸?五月”(甲3343)

李学勤释:“己酉日所卜,同时卜危方、鬼方是否遭到灾祸,以有祸为正卜,表明商人是希望它们有祸的,它们都是商人的敌人”。

按甲骨卜辞记载,武丁时,实力较强大的敌方,东南有诸夷,西北有工方、土方、羌方、危方等,屡侵殷边,因此也频遭殷大军征伐。有专家认为,这个“工方”就是“鬼方”的另一个名称。似是,且不论。

接下来的文义,则要作一个猜想——

武丁伐鬼方,除了反击殷境遭袭,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可能还与彼时由姬姓族群构成的周方(即后来的灭商之周)有关。为什么呢?

“周”字,殷墟甲骨文画为“

”,字象治玉、琢文之形。孙常叙先生释:“中间虚白是碉琢凹陷之处,而毛触实处则是它碉琢后突现之彣(纹)”。《说文》也说:“周,碉也,治玉也。”“碉,琢文也”。

可见,周字即古文碉,今作“雕”,本义是治玉。

可见,“周”本义,可能就是姬姓族群得名的来源。周人不仅是个农业民族,还擅长玉石雕刻,并于此后形成了“商人的青铜、周人的玉”的印象。

武丁中兴,约当周方公刘至古公亶父时期。二者无疑是“朝贡关系”:周方臣服于殷,以殷为宗主国,贡献粮食和美玉,而殷向周提供安全保护。公刘、古公亶父称“公”,盖即为殷王所赐,而非周后人所追谥。当代陕西周原周公庙附近出土了一万多片甲骨,其中有一片刻辞当为武丁“册周方伯”的任命(册封)证书,可坐实两者的朝贡关系。

彼时,鬼方若西经河西走廊接近中原,除了侵袭殷境,也有可能侵达关中,劫掠周方,截断周与西域的贸易,使得周方无力再向宗主殷贡献粮食、美玉等物,因此,殷王也就必须要向鬼方发起反侵略战争了。

遭受鬼方侵略,周方自己也必定要奋起自卫,但实力不济,无法独自抵挡,就要向宗主求救,而后配合殷大军作战。《未济》爻辞“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极有可能就是借易象述说出了那一段真实历史;它关系到当时周族的生死存亡,因而在其后人周公记忆中刻下深深的印象。“震”不是人名,而是暗指周方,以示从属于主导者殷高宗。配合殷军大战三年,击败鬼方,大获全胜后,获得了高宗的奖赏。周公的记述是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

不止周公爻辞,文王的一句卦辞,可能也是对这场战争的一种追忆:

《晋》卦辞:“康侯用赐马蕃庶,昼日三接。”“侯”即方国国主。“康侯”是个虚构的称谓(“康”不是人名,或方国名)。辞义是说:一日一夜间,王三次赏赐了这个侯大量的马匹。按常理,平时朝觐,王不可能赏赐大量马匹。可能的情况是:殷周联军战胜鬼方后,俘获了大量鬼方人口、马匹等战利品,殷王分赐给周方不少的马匹。卦辞语气,即极言王的恩典。

当然,卦爻辞皆象语,不可以史实诂注,但作为政治家的文王父子,借虚象而系实辞,反映印象深刻的历史重大事件的可能性,也是无法完全排除的。

文王“天下三分有其二,以服侍殷”是不是事实,不清楚。但他终其一生没有公然叛殷,则是不争的事实。惧也?忌也?

[题外猜想:鬼方高加索种,被武丁打趴后,残部退回西域或中亚休养生息。恢复后,一部入阿富汗,逾开伯尔山口进入印度北部,渐立婆罗门宗教,造种姓制度。其后统治印度至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武丁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巾帼女英雄:妇好
《大商王朝》之五:武丁中兴
妇好鸮尊
商王武丁小传
殷商古国龙国:卜辞记录妇妌灭龙方,成就一代女英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