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学经典之《礼记》第六讲曲礼下第二节:在官言官,在府言府

《礼记》,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汉族礼仪著作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十三经之一。是战国以后及西汉时期社会的变动,包括社会制度、礼仪制度和人们观念的继承和变化。49篇分属于制度、通论、名堂阴阳、丧服、世子法、祭祀、乐记、吉事等,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其中《大学》《中庸》《礼运》等篇有较丰富的汉族哲学思想。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到唐代,礼有周礼、仪礼、礼记,春秋有左传、公羊、毂梁,加上论语、尔雅、孝经,这样是十二经;宋明又增加入孟子,于是定型为十三经” ,为士者必读之书。

礼记·曲礼下:

九州之长,入天子之国,曰'牧'。天子同姓,谓之'叔父';异姓,谓之'叔舅'。于外,曰'侯';于其国,曰'君'。其在东夷、北狄,西戎、南蛮,虽大曰'子'。于内,自称曰'不穀';于外,自称曰'王老'。庶方小侯,入天子之国,曰'某人';于外,曰'子'。自称曰'孤'。

【注】牧:指的是每州之长。

【译】九州诸侯之首,进入天子的国内称某州为'牧'。同姓的,天子称他为'叔父';非同姓的,称'叔舅'。国外之人称他'侯';国内之人称他'君'。那些在东夷、北狄、西戎、南蛮等地的诸侯,即使土地辽阔,爵位是子爵,称他'子'。在国内自称'不榖';对外自称'王老'。其余众多的小诸侯,进入天子之国称'某国之人';国外之人称他为'子'。自称为'孤'。

天子当依立,诸侯北面而见天子,曰'觐'。天子当宁而立,诸公东面,诸侯西面,曰'朝'。诸侯未及期相见,曰'遇'。相见于郤地,曰'会'。诸侯使大夫问于诸侯,曰'聘'。约信,曰'誓'。莅牲,曰'盟'。

【注】依:与'扆'通假,类似屏风之意。:指的是事先约定见面的时间和地点。郤地:两国的边界之地。:条文、书面的东西。莅牲:面对神灵杀生。

【译】天子站在绣有斧纹的屏风前,诸侯面向北朝见天子称'觐'。天子朝南站在屏风和门之间,诸公面向东,诸侯面向西称'朝'。诸侯和诸侯未到约定的日期和地点相互见面称为'遇'。约定日期在两国之间的空隙地带相互见面称'会'。诸侯派遣大夫相互访问称'聘'。写下商量确定的条文称为'誓'。杀牲饮血以确实信守诺言称'盟'。

诸侯见天子,曰'臣某侯某'。其与民言,自称曰'寡人',其在凶服,曰'适子孤'。临祭祀,内事曰'孝子某侯某',外事曰'曾孙某侯某'。死曰'薨'。复,曰'某甫复矣'。既葬,见天子,曰'类见',言谥曰'类'。

【注】某:代之具体的国名。:代之具体的诸侯名。寡人:古代君王的谦称,表示言语少、学识浅之意。某甫:代之诸侯的字。言谥曰'类':指的是让天子给将要入葬的人请谥号,因为它反映的是一个人的德行,所以称为'类'。

【译】诸侯朝见天子称'臣某侯某'。同人民说话自称'寡人',若在服丧期内见国外的宾客,就称'适子孤'。主持祭祀时在宗庙内自称'孝子某侯某',外事称'曾孙某侯某'。诸侯死,称为'薨'。招魂时用'字'不用'名'。继位的诸侯行过葬礼后朝见天子,称为'类见';为父请谥也称为'类'。

诸侯使人使于诸侯,使者自称曰'寡君之老'。天子穆穆,诸侯皇皇,大夫济济,士跄跄,庶人僬僬。

【注】穆穆:威严的样子。济:庄重的样子。跄跄:走路有节奏的样子。僬僬:匆忙紧张的样子。

【译】诸侯派士人聘于诸侯,那个使者自称为'寡君之老'。天子的仪容应显出威严的样子,诸侯的仪容应显赫盛大,大夫的样子应整齐庄重,士人走路的样子应有节奏,庶人的样子应匆忙急促。

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妇人',庶人曰'妻'。公侯有夫人,有世妇,有妻,有妾。夫人自称于天子,曰'老妇';自称于诸侯,曰'寡小君';自称于其君,曰'小童'。自世妇以下,自称曰'婢子'。子于父母,则自名也。

【注】自世妇以下:指的是世妇下面的妻、妾。

【译】天子的配偶称'后',诸侯的配偶称'夫人',大夫的配偶称'孺人',士的配偶称'妇人',庶人的配偶称'妻'。公、侯有夫人、世妇、妻、妾。公侯夫人对天子自称'老妇';对诸侯自称为'寡小君';对自己国君自称为'小童'。从世妇往下,都自称为'婢子'。子女在父母面前,称自己的名字。

列国之大夫,入天子之国,曰'某士';自称曰'陪臣某';于外曰'子',于其国,曰'寡君之老'。使者自称曰'某'。

【注】某:代指特定的国家。:指代具体的臣子。:别国之意。其国:本国之意。

【译】各诸侯国的大夫,进入天子国内称'某士';自称'陪臣某';国外人称他'子',国中之人对国外人说话,称他'寡君之老'。出使之人自称'某'。

天子不言出,诸侯不生名。君子不亲恶。诸侯失地,名;灭同姓,名。为人臣之礼:不显谏。三谏而不听,则逃之。子之事亲也:三谏而不听,则号泣而随之。

【注】天子不言出:天子以天下为家,天子出行某地,要说'居某地'。诸侯不生名:指的是诸侯在世之时,史书上记录时,不能直呼其名,要称其爵位。:指有罪恶的人。失地:失去自己的国土。:史书记载时,要记录他的真名。同姓:指的是同姓国。不显谏:出于礼仪,不当众指责之意。:离开之意。

【译】天子出奔,史书不用'出'字。诸侯生前史书不称其名。君子不原谅作恶的天子和诸侯;诸侯失掉自己的国土,史书也直称其名;或残害同胞,史书也直称其名。作为人臣的礼仪:不当众指责国君。数次劝谏仍不听从,就要离开国君而去。子女侍奉双亲,数次劝说仍不听从,就大声哭泣,听任他们。

君有疾,饮药,臣先尝之。亲有疾,饮药,子先尝之。医不三世,不服其药。

【注】医不三世:行医不到三代,指的是没有丰富经验的医生。

【译】国君有病,服药时侍臣先尝。双亲有病,服药时子女先尝。如不是医术精通、经验丰富的医生,不要服用他的药。

儗人必于其伦。问天子之年,对曰:'闻之,始服衣若干尺矣。'问国君之年,长,曰:'能从宗庙社稷之事矣。'幼,曰:'未能从宗庙社稷之事也。'问大夫之子,长,曰:'能御矣。'幼,曰:'未能御也。'问士之子,长,曰:'能典谒矣';幼,曰:'未能典谒也。'问庶人之子,长,曰:'能负薪矣。'幼,曰:'未能负薪也。'

【注:身份地位之意。始服:开始穿着之意。典谒:主持宴请宾客之事。

【译】形容一个人必须符合那个人的身份地位。问天子的年龄,回答说:'听说开始穿多长的衣服了。'问国君的年龄,如果年长,回答说:'能主持宗庙社稷的事情了。'年幼,则回答说:'不能主持宗庙社稷的事情。'问大夫的儿子,年长,回答说:'能驾驭车马了。'年幼,则回答说:'不能驾驭车马。'问士的儿子,如果年长,回答说:'能替客人传话了。'年幼,则回答说:'不能替客人传话。'问庶人的儿子,年长,回答说:'能负薪了。'年幼,则回答说:'不能负薪。'

问国君之富,数地以对,山泽之所出。问大夫之富,曰:'有宰食力,祭器衣服不假。'问士之富,以车数对。问庶人之富,数畜以对。

【注】宰:同'采',指的是封地。:借。

【译】问国君的财富先计算国土,然后说山泽的出产。问大夫的财富,说:'有封地供给衣食,祭器、祭服不用借。'问士的财富,可答车数多少。问庶人的财富,可答牲畜的数目。

天子祭天地,祭四方,祭山川,祭五祀,岁遍。诸侯方祀,祭山川,祭五祀,岁遍。大夫祭五祀,岁遍。士祭其先。

【注】五祀:指的是对五种神灵的祭祀。岁遍:一年祭祀一次。方祀:祭祀国家所在的方位。:祖先之意。

【译】天子祭天地之神,祭四方之神,祭山川之神,祭五祀之神,一年内祭祀一次。诸侯在封国内遥祭四方之神,祭山川、五祀之神,一年内祭遍。大夫祭五祀之神,一年之内祭遍。士人祭祀自己的祖先。

凡祭,有其废之,莫敢举也;有其举之,莫敢废也。非其所祭而祭之,名曰'淫祀'。淫祀无福。

【注】举:再次举行之意。非其所祭:不是自己应该祭祀的神灵。

【译】凡是祭祀,有废止的,不敢再次举行;有的要举行,不能废止。不应该祭的而祭是无节制的祭祀,称为'淫祀'。这种祭祀不会降福。

天子以牺牛,诸侯以肥牛,大夫以索牛,士以羊豕。支子不祭,祭必告于宗子。

【注】牺:指毛色纯的。:选择之意。支子:指的是嫡长子以下的众子,包括妾所生的儿子。宗子:指嫡长子。

【译】天子祭祀用纯毛色的祭牛,诸侯要用特别喂养的祭牛,大夫则选择普通的牛,士人只用羊、猪。庶出的子孙不能主持祭祀,祭祀必须告诉嫡长子。

凡祭宗庙之礼,牛曰'一元大武',豕曰'刚鬣(liè)',豚曰'腯(tú)肥',羊曰'柔毛',鸡曰'翰音',犬曰'羹献',雉曰'疏趾',兔曰'明视';脯曰'尹祭',槁鱼曰'商祭',鲜鱼曰'脡(tǐng)祭';水曰'清涤',酒曰'清酌';黍曰'芗合,'粱曰'芗萁',稷曰:'明粢(zī)',稻曰'嘉蔬';韭曰'丰本',盐曰'咸鹾(cuó)';玉曰'嘉玉',币曰'量币'。

【注】槁鱼:指的是干鱼。

【译】祭宗庙的礼有特殊礼号:牛称为'一元大武',猪称为'刚鬣',豚称为'腯肥',羊称为'柔毛',鸡称为'翰音',狗称为'羹献',雉称为'疏趾',兔称为'明视';干肉称为'尹祭',干鱼称为'商祭',鲜鱼称为'艇祭';水称为'清涤',酒称为'清酌';黍称为'芗合',粱称为'芗萁',稷称为'明粢',稻称为'嘉蔬';韭称为'丰本',盐称为'咸鹾';玉称为'嘉玉',币称为'量币'。

天子死称为'崩',诸侯死称为'薨',大夫死称为'卒',士死称为'不禄',庶人称为'死'。在床曰'尸',在棺曰'柩'。

【译】天子死称为'崩',诸侯死称为'薨',大夫死称为'卒',士死称为'不禄',庶人称为'死'。死人在床称为'尸',已在棺内称为'柩'。

羽鸟曰'降',四足曰'渍'。死寇曰'兵'。祭王父曰'皇祖考',王母曰'皇祖妣',父曰'皇考',母曰'皇妣',夫曰'皇辟'。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曰'嫔'。寿考曰'卒',短折曰'不禄'。

【注】寿考:正常的老死。短折:夭折而亡。

【译】飞禽的死叫做'降',走兽的死叫做'渍'。死于敌寇的人叫做'兵'。祭祀时,祖父称'皇祖考',祖母称'皇祖妣',父亲称'皇考',母亲称'皇妣',夫人称'皇辟'。活着时称'父'、称'母'、称'妻';死后称'考'、称'妣'、称'嫔'。寿终老死的叫做'卒',年少夭折的叫做'不禄'。

天子视不上于袷,不下于带。国君绥视。大夫衡视。士视五步。凡视,上于面则敖,下于带则忧,倾则奸。

【注】袷:与'借'同音,指的是衣领。绥视:视线向下。衡视:目光平视。:拘谨。:歪着脑袋斜视。

【译】瞻视天子,视线不能高于衣领,不低于系在衣服外面的长带子。瞻视国君,视线稍向下。瞻视大夫,可视线平直面对面。士人,视线可及五步左右。凡是注视对方,视线超过面部就显得傲慢,低于对方腰部就显得不自然,斜眼看,显得心术不正。

君命,大夫与士肄。在官言官,在府言府,在库言库,在朝言朝。朝言不及犬马。

【注】肄:研习之意。

【译】国君有命令,大夫与士应研习。在版图文书之处应讨论版图文书;在宝藏财帛处应讨论宝藏财帛;在车马甲兵处应讨论车马甲兵;在君臣议事之处,应讨论政事施为。讨论政事不可涉及犬马之类。

辍朝而顾,不有异事,必有异虑。故'辍朝而顾',君子谓之固。在朝言礼,问礼对以礼。

【注】:无理的样子。

【译】中止朝见,各自散归时,回头看望,没有题外之事,一定有不正当的念头。所以'辍朝而顾',君子视之为粗鲁无礼。朝廷上到处讲礼,问话有礼,答话也要有礼。

大飨不问卜,不饶富。凡挚,天子鬯(chàng),诸侯圭,卿羔,大夫雁,士雉,庶人之挚匹;童子委挚而退。

【注】大飨:国君宴请诸侯。不问卜:飨礼用在祭祀时是需要占卜的,在天子宴请时,不用占卜。不饶富:不再增加已经备好的礼物。:古人见面时拿的礼物。:与'唱'同音,是酒的一种。:家养的鸭子。委挚:放下礼物之意。

【译】大飨之礼,不用卜定日期,礼数完备,不用增益。凡是礼品,天子用酒,诸侯用圭,卿用羔羊,大夫用雁,士人用雉,庶人用鸭子。童子放下礼物就可以走。

野外军中无挚,以缨,拾,矢,可也。妇人之挚,椇榛、脯修、枣栗。纳女于天子,曰备百姓;于国君,曰备酒浆;于大夫,曰备扫洒。

【注】缨:指的是马缨。:射箭时套在胳膊上的臂套。:与'举'同音,一种味甜的干果。脯、脩:都是指的干肉。纳女于天子:送女子嫁给天子之意。备百姓:同'备酒浆'、'备扫洒',都是谦词。

【译】野外军中找不到礼品,用缨、拾、矢也行。用于妇女们的礼物,有椇、榛子、肉干、枣、栗子。送女子嫁给天子称为'备百姓'。到国君那儿称为'备酒浆',到大夫那儿称为'备扫洒'。

礼记·曲礼下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礼记曲礼(5)
日讲礼记解义 卷五
孝经注疏【唐·李隆基注宋·邢昺疏】
孝经注疏
孝经注疏 卷九 丧亲章第十八
古籍《白虎通义》(卷九、十 )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