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说文》五百四十部首讲解(二十六)

146.左 zuǒ


字源解说:”是“”的本字。,甲骨文
为象形字,字形与“
相反,像一只手伸向右边,表示“左手”,即面朝南方时身体东边一侧的那只手。由于古人常用左
、右
两手的某些动作表示呼求、祷告,
从原有的方位名词又演变出了相关的动词含义。于是金文在名词
的基础再加“
(祷告呼求)另造
代替,表示呼求神助;或在名词
的基础上再加“
(巧具、事工)另造
代替,表示呼求神赐巧具,助事成功。后来“”也演变成方位名词,于是再加“”另造“”代替,以区别于方位名词“”,强调人为的动作。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隶书
将篆文的“又”
写成
。与“”的情况同相,“”的金文在方位名词
的基础上再加“
(祷告)另造
代替,表示祷告神灵,祈求平安。当“”也演变成方位名词后,再加“”另造代替,以区别于方位名词“”,强调人为的动作。

 

造字本义:拱手祷告,呼求神助

 

原文:左,手相左助也。从
、工。凡左之屬皆从左。則箇切。
 
释文:左,出手相助。字形采用
、工”会义。所有与左相关的字,都采用“左”作边旁。
 
例如朕且继礼助听政。——《后汉书 · 殇帝纪》
 
需要了解的内容甲骨文作
,以左手表方位之“左”,也表示佐助之佐。而以右手之象形表示方位之右、祐助之祐的“
,有时也写作
形,故左(或佐)右(或祐)二詞在字形上常混同莫辨。西周時,開始加“工”旁作為”的标志,既表方位之左,也表佐助之佐。后增人旁别为佐助之“佐”,而专以“左”表方位之左。本部隸一“差”字,从左从
,訓“貳也。差不相值也”,非从左得義。

 
147.工 gōng
 
字源解说:工,甲骨文
像古代匠人的多用途器具,一头是“丁”形
,一头是可握可箍的圈
。有的甲骨文
简化字形。金文
由一个丁头
和一个刀铲
构成。有的金文
、篆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
。在金文、篆文字形中,“”常常写作“”,表示“巨大”。
 
造字本义:古代匠师的巧妙多用铁器,可量可画,可撬可锤,可劈可削。
 
原文工,巧飾也。象人有規榘也。與巫同意。凡工之屬皆从工。
,古文工从彡。古红切。  
 
释文:工,巧饰之技。字形像人手持规矩之形。“工”字的造字思路与“巫”字相同。所有与工相关的字,都采用“工”作边旁。
,这是古文写法的“工”字,字形采用“工、彡”会。
 
例如: 凡攻木之工七。——《考工记 · 总目》
 
需要了解的内容甲骨文作
形。本上古巫者施行巫术时用以指画方圆,掌握天地的一种法器的象形,后逐渐引申而有工作、工巧、法式、善长等义。本部隸有“式”字,訓“法也”,即法式,又有“巧”字,訓“技也”,均从工之引申義得義。此外還有“巨”字,金文写作
,實像巫者手持法器“工”,小篆省略了表示巫者的“大”形,只保留了法器形“工”和所持之形“
”,故與“工”實一物。後來專以“巨”表示畫方這種器具,而以“工”表其引申義,二字遂永分两用。
 

148.㠭 zhǎn

原文:極巧視之也。从四工。凡㠭之屬皆从㠭。知衍切。
 
需要了解的内容林義光《文源》云 “工為巧,故四工為極巧,此望文生訓,實非本義。㠭即塞、展之偏旁,不為字。”說甚是。本部只隸一“
”字,訓“窒也”,則所从㠭是表雙手所塞窒之物。
 

149.巫 wū

字源解说:工,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精巧器具。巫,甲骨文
(工,巧具)
(又,抓、持),表示祭祀时手持巧具,祝祷降神。有的甲骨文
(工,巧具)
(巧具),表示多重巧具组合使用,强调极为智巧。远古巫师是部落中最为智巧者,通常是直觉超常的女性,男巫出现的时代在男权社会形成之后(参见“魅”的篆文异体字字形)。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
写成一“工”
两“人”
,表示两人或多人配合祝祷降神。

 

造字本义:远古部落中智慧灵巧的通神者,以神秘法器,祝祷降神。
 
原文:巫,祝也。女能事無形,以舞降神者也。象人兩褎xiù舞形。與工同意。古者巫咸初作巫。凡巫之屬皆从巫。
古文巫。武扶切。 
        
释文:巫,向神祝祷的人。女人能事奉无形奥秘的事物,能够用魅力歌舞使神灵降临现场。“巫”字像一个人挥动两袖起舞的样子。“巫”和“工”字形相似,可以通用。据传古昔时代巫咸最早开始运用降神的巫术。所有与巫相关的字,都采用“巫”作边旁。

例如其人家有好女者,恐大巫祝为河伯取之。——《史记·滑稽列传》
 
需要了解的内容許云“祝也”謂巫是以裝神弄鬼替人祈禱為業之人。這種人女性稱為巫,故許云“女能事無形以舞降神者也”。“象人”云云是解說巫字篆形中的 “
”,所說并不正確。字見甲骨文,本作
,實像巫者所用法器之形。西周金文写作
,春秋作
,或將
”形訛為“
”,而將巫寫成了
,至漢時,漢印所見尚多作
,可见小篆訛誤甚大。許慎竟據之以說字形,云“象人兩袖舞形”,完全是望文生訓。本部只隸一“
”字,係男巫之稱,故从巫。

150.甘 gān

字源解说:”是“”的本字。甘,甲骨文
在“口”
(嘴、舌)中加一短横指事符号
,指事符号代表口腔内的舌头或嘴部的动作,整个字形表示用口、舌品尝美味。金文
、篆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隶书
误将篆文的“口”
写成“廿”
,导致字形面目全非。当“甘”逐渐书面化后,籀文
再加“舌”
另造“甜”代替。“甘”作为形容词与甜”同义,但“甘”多用于书面语境,“甜”多用于口语语境。

 

造字本义:用口舌品尝美味。
 
原文:甘,美也。从口,含一。一,道也。凡甘之屬皆从甘。古三切。   
  
释文:甘,味美。字形采用“口”作边旁,像口中含一。“一”,是“道”的意思。所有与甘相关的字,都采用“甘”作边旁。
 
例如:甘酒嗜音。——《书 · 五子之歌》
 
需要了解的内容“甘”是一個指事字,从“口”,“一”指口中所食,口中所食一般總是甘美的,故指之以表甘美義。許慎以會意解之,并以為“一”是“道”,不確。凡是从甘的字,本義或與甜美、或與和樂或與味道、或與飽足等有關。

整理  知秋


本源书苑公众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亿,億】的甲骨文金文篆文字形演变含义
每日一字 | 习
每日一字 | 封
散字
【又】的甲骨文象形文字金文篆文
作 字源 字形演变 甲骨文 金文 说文小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