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66章译文/原文:老子谦下恭敬与禅宗和光接物的关系

开经语

道妙德善抱无得一 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 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 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 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第六十六章

甘为仆人章

第一段: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

以其善下之,

故能为百谷王。(为,wéi,下同)

第二段: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

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第三段: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

处前而民不害。(处,chǔ)

第四段:是以天下乐推而上之,而不知厌。(乐,lè;厌,yàn)

第五段: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道德经第66章译文

江海无边广大,

成为所有河流之王。

正是因为江海善于居于下位,

所以能够成为所有江河之王。

圣人甘愿为世人的仆人,

谦下恭敬,

这正是圣人居于上位的原因。

圣人自身甘居世人之后,

紧紧跟随世人,

这正是圣人能够引领世人的原因。

因此圣人虽然处于世人之上,

世人却感觉不到一丝压力;

圣人处于世人前面,

世人却不会受到伤害。

所以天下人都愿意推举圣人,

让圣人处于上位,

世人的推举一直不停。

圣人并不是因为争才处于上位,

反而是因为圣人的不争,

才使他人无法与圣人争,

这是世人内心的自然拥戴。

章名释:甘为仆人章。圣人甘为天下人的仆人,谦下恭敬一切世人,引领其恢复纯朴本性。

题解:此章是成圣之道。成圣之道就是谦下普敬一切世人,甘为世人的仆人,使之返回自己的本家真宅,返朴归真,恢复本有的和性。老子举江海为喻,令人格物致知,明心见性。圣人是推举出来的,是出于世人的内心自然,推举思想不同于王权血缘继承、神授论。圣人亦是假名,每个人返朴归真后都是圣人,一际平等。老子不得已用圣人的假名说法,这不能不知。

道德经宣讲人类文明从现实地的野蛮到究竟地的文明的必然演进。争是野蛮,不争是文明,不争就是和,这一德善义理已经反复宣讲。人间侯王应该以圣人为榜样,“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此处的民是下民)。一相对照,人形侯王应该羞愧,或有发起修证者,或愚顽不悔者,各有果报。

此章可与第61章参读,都是谦下普敬修法。

文本和注释分歧:

以其善下之:水之七善,不争善利为宗旨。世人下之则痛苦不堪,圣人下之则欣喜无比,此为善下。楚简本无“善”字,刘笑敢等认为楚简更为客观,因此楚简本也“更为正确”,未知圣人甘为仆人是善下的本意。心甘情愿才是关键。

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二个“欲”成为二程朱熹的“把柄”,似乎老子的圣人是有欲,动机不纯。后一章“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又说“舍后且先,则必死矣”。分章合解,义理明了,圣人“欲不欲”,入浊世救拔世人,这才是唯一的“欲”。分章分解则是断章取义,曲解生事往往有之。经文的受训者是人形侯王,“欲”字正是受训者听得懂的语言,其中的道思维和道逻辑十分清晰,毫无混淆。佛印禅师说苏东坡像一尊佛,苏东坡说佛印禅师像一坨屎。佛印禅师哈哈大笑,个人随心所现。“欲”是何意,也是个人随心所现,一坨屎效应一直存在。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不争有不可思议功德,得有所得不如得无所得,取有所取不如取无所取。老子冲气偈(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42章)证明万物皆具本来和性,证得万物的和性就证得真常之道(知和曰常--55章)。道德经的最大功绩是证得万物本具和性,这是不争教法的磐石,没有本具和性,则世人不可救。老子和性论与佛教的佛性论可以共参,老子的不争不是口号,而是如实说。老子下章宣讲三宝教法,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为宗旨,这是德善教法的最深切处。

六祖《忏悔品》的谦下普敬教法可以解读此章,圣心相通(见61章题解)。唐朝寒山和拾得二位大士是不争的践行者,真是千古之后有知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译文2
老子《道德经》原文和译文——2016年7月15日——丙申年六月十二日
《道德经》第三章导读:使心不乱的路径
《老子》道德经原文与译文
老子道德经1
《道德经》通读 第七十八章 原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