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易经》译注集注-大壮

大壮卦三十四震上乾下

【原文】《大壮》:利贞。

【今注】大壮:卦名,有盛大,上进之意,又有伤之意,《彖传》曰:“大壮利贞。大者正也”。显然解“贞”为正。

【今译】大壮:利于守正。

《大壮卦》象征十分强盛:坚守正道,将会非常有利。

【周易正义】

34乾下震上。大壮:利贞。

[疏]正义曰:大壮,卦名也。壮者,强盛之名。以阳称大,阳长既多,是大者盛壮,故曰“大壮”。“利贞”者,卦德也。群阳盛大,小道将灭,大者获正,故曰“利贞”也。

【集解】虞翻曰:阳息,泰也。壮,伤也。大谓四,失位为阴所乘。兑为毁折伤,与五易位乃得正,故“利贞”也。

【朱熹注】乾下,震上。

大壮:利贞。大,谓阳也。四阳盛长,故为大壮,二月之卦也。阳壮,则占者吉亨,不假言,但利在正固而已。

【原文】《彖》曰:大壮,大者壮也。刚以动,故壮。「大壮利贞」,大者正也。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

【今注】此释《大壮》卦卦名及卦辞之义。壮:《大壮》四阳盛长过中故曰“壮”。刚以动:《大壮》下乾上震,乾为刚,震为动。大者正也:是指《大壮》阳大过中而又有正之义。正,是释《大壮》卦辞“贞”。

【今译】《彖传》说:大壮,阳刚大而壮。刚健而动,故称壮。大壮,“宜于守正”,阳刚之大为正。能正其大,天地之情便可以体现了!

【周易正义】《彖》曰:“大壮”,大者壮也。

[注]大者谓阳爻,小道将灭,大者获正,故“利贞”也。

[疏]“《彖》曰”至“壮也”。正义曰:“大者壮也”者,就爻释卦名。阳爻浸长,巳至於四,是大者盛壮,故曰“大者壮也”。注“大者谓阳爻”至“利贞也”。正义曰:释名之下,剩解利贞,成“大者”之义也。

刚以动,故壮。“《大壮》,利贞”,大者正也,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

[注]天地之情,正大而巳矣。弘正极大,则天地之情可见矣。

[疏]正义曰:“刚以动故壮”者,就二体释卦名。乾刚而震动,柔弱而动,即有退弱;刚强以动,所以成壮。“大壮利贞大者正也”者,就爻释卦德。大者获正,故得“利贞”。“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者,因大获正,遂广美正人之义。天地之道,弘正极大,故正大则见天地之情。不言万物者,壮大之名,义归天极,故不与咸、恒同也。

【子夏注】阳刚也,大也,刚而不邪,大而能周,时而后动,故大者壮,而得其正也。天地以正,大而得其生。圣人以正,大而天下化。其道刚动而大者正也。

【集解】《彖》曰:大壮,大者壮也。侯果曰:此卦本坤。阴柔消弱,刚大长壮,故曰“大壮”也。

刚以动,故壮。荀爽曰:乾刚震动,阳从下升,阳气大动,“故壮”也。

大壮利贞,大者正也。虞翻曰:谓四进之五乃得正,故“大者正也”。

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虞翻曰:正大谓四之五成需。以离日见天,坎月见地,故“天地之情可见”也矣。

【朱熹注】《彖》曰:「大壮」,大者壮也。刚以动,故壮。释卦名义。以卦体言,则阳长过中,大者壮也。以卦德言,则乾刚震动,所以壮也。

「大壮,利贞」,大者正也,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释利贞之义,而极言之。

【原文】《象》曰:雷在天上,大壮。君子以非礼弗履。

【今注】此释《大壮》卦卦爻之象。雷在天上:《大壮》十乾上震,震为雷在上,乾为天在下,故曰“雷在天上”。非礼弗履:非礼事而不行。即孔子所谓:“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履,践行。

【今译】《象传》说:雷在天上。《大壮》卦之象。君子效此不履行非礼之事。

《大壮卦》的卦象是,乾天下震雷上,为震雷响彻天上之表象,象征着十分强盛。君子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不要越出准则和规律去做非分之事。

【周易正义】《象》曰:雷在天上,大壮。

[注]刚以动也。

[疏]正义曰:震雷为威动,乾天主刚健,雷在天上,是“刚以动”,所以为“大壮”。

君子以非礼弗履。

[注]壮而违礼则凶,凶则失壮也。故君子以“大壮”而顺体也。

[疏]正义曰:盛极之时,好生骄溢,故於“大壮”诚以非礼勿履也。

【子夏注】雷在天上,阳气大行,君子得其道也。非礼弗履,保其壮也。

【集解】《象》曰:雷在天上,大壮。崔觐曰:乾下震上,故曰“雷在天上”。一曰:雷,阳气也。阳至于上卦。能助于天威,大壮之象也。

君子以非礼弗履。陆绩曰:天尊雷卑,君子见卑乘尊,终必消除,故象以为戒,“非礼不履”。

【朱熹注】《象》曰:雷在天上,大壮君子以非礼弗履。自胜者强。

【原文】初九,壮于趾,征凶,有孚。

《象》曰:「壮于趾」,其孚穷也。

【今注】壮,伤。趾,脚趾,帛《易》作“止”。古趾、止通假。其孚穷:初九居下,上进而无应,其诚信必穷困。

【今译】初九:伤着脚趾,出征有凶;但有诚信有所收获

阳刚强盛只在脚趾。这时如果有所行动,必然会招来灾祸。

《象传》说:“伤了脚趾”,其“诚信”困穷。

爻辞中的“阳刚强盛只在脚趾”一句,说明只停留在这一状态下,是决不会有什么出路的。

【周易正义】初九:壮于趾,征凶有孚。

[注]夫得“大壮”者,必能自终成也。未有陵犯於物而得终其壮者。在下而壮,故曰“壮于趾”也。居下而用刚壮,以斯而进,穷凶可必也,故曰“征凶有孚”。

[疏]正义曰:“壮于趾征凶有孚”者,趾,足也。初在体下,有如趾足之象,故曰“壮于趾”也。施之於人,即是在下而用壮也。在下用壮,陵犯於物,以斯而行,凶其信矣。故曰“征凶有孚”。

《象》曰:“壮于趾”,其孚穷也。

[注]言其信穷。

[疏]正义曰:“其孚穷”者,释“壮於趾”者,其人信其穷凶也。

【子夏注】刚以处下,不有其大,初而遂用其壮也。壮在乎趾,何以用哉,以之而征,凶其冝也,故信有穷也。

【集解】初九:壮于趾,征凶,有孚。虞翻曰:趾谓四。征,行也。震足为趾,为征。初得位,四不征之五,故“凶”。坎为孚,谓四上之五成坎,已得应四,故“有孚”。

《象》曰:壮于趾,其孚穷也。虞翻曰:应在乾终,故“其孚穷也”。

【朱熹注】初九,壮于趾,征凶,有孚。趾在下而进,动之物也。刚阳处下而当壮时,壮于进者也,故有此象。居下而壮于进,其凶必矣。故其占又如此。

《象》曰:「壮于趾」,其孚穷也。言必困穷。

【原文】九二,贞吉。

《象》曰:九二「贞吉」,以中也。

【今注】以中:用中。以,用。九二居中,故“以中”。

【今译】九二:守正吉。

坚守正道而获得吉祥。

《象传》说:“九二守正则吉”,因用中道。

《大壮卦》的第二爻位九二之所以能够坚守正道而获得吉祥,是因为它位置居中,能够以柔相出的原因。

【周易正义】九二:贞吉。

[注]居得中位,以阳居阴,履谦不亢,是以“贞吉”。

《象》曰:“九二贞吉”,以中也。

[疏]正义曰:以其居中履谦,行不违礼,故得正而吉也。

【子夏注】守正处卑,得中之道,全其壮也。故贞吉矣。

【集解】虞翻曰:变得位,故“贞吉”。动体离,故“以中也”。

【朱熹注】九二,贞吉。以阳居阴,已不得其正矣。然所处得中,则犹可因以不失其正,故戒占者使因中以求正,然后可以得吉也。

《象》曰:九二「贞吉」,以中也。

【原文】九三,小人用壮,君子用罔,贞厉。羝羊触藩,羸其角。

《象》曰:「小人用壮」,君子罔也。

【今注】壮,盛。罔,即“无”。无所作为,又有解作“纲”者。羝di羊,牡mu羊。藩fan,篱。羸lei,大绳索,又解为困。小人用壮,君子罔也:九三处下体乾之极,以阳居阳,过刚不中。罔,无。

【今译】九三:小人以盛壮骄人,君子用无为处世。占之危厉。公羊抵触藩篱,结果被绳索缠住了角。

小人恃强好胜,君子却恰恰相反。而且,即使逞强好胜者能够保持住阳刚强盛,其结果也决不会好。就像强壮的大羊去顶触篱笆,结果只会把角卡在篱笆中而难以摆脱。

《象传》说:“小人用之以强壮骄人,”君子则以无为处世。

“小人恃强好胜,”君子却不这样。

【周易正义】九三:小人用壮,君子用罔,贞厉。羝羊触藩,羸其角。

[注]处健之极,以阳处阳,用其壮者也。故小人用之以为壮,君子用之以为罗己者也。贞厉以壮,虽复羝羊,以之触藩,能无羸乎?

[疏]“九三小人用”至“羸其角”。正义曰:罔,罗罔也。羝羊,羖羊也。藩,藩篱也。羸,拘累缠绕也。九三处《乾》之上,是“健之极”也。又“以阳居阳”,是健而不谦也。健而不谦,必用其壮也。小人当此,不知恐惧,即用以为壮盛,故曰“小人用壮”。君子当此即虑危难,用之以为罗罔於巳,故曰“君子用罔”。以壮为正,其正必危,故云“贞厉”也。以此为正,状似“羝羊触藩”也。必拘羸其角矣。

《象》曰:“小人用壮”,君子罔也。

[疏]正义曰:言小人用以为壮者,即是君子所以为罗罔也。

【子夏注】刚居上而得位也。小人知进不知退,故用其壮也。壮必见伤,正之危也。四刚在上,将陵过之,能容无忌,必羸阗矣。君子逹于几危,故不用也。

【集解】九三:小人用壮,君子用罔,贞厉。虞翻曰:应在震也。三,阳,君子。小人谓上。上逆,故“用壮”。谓二已变离,离为罔,三乘二,故“君子用罔”。体乾,夕惕,故“贞厉”也。

羝羊触藩,羸其角。荀爽曰:三与五同功,为兑,故曰“羊”。终始阳位,故曰“羝”。藩,谓四也。三欲触四而危之,四反羸其角。角,谓五也。

《象》曰:小人用壮,君子罔也。侯果曰:藩,谓四也。九四体震,为竹苇,故称“藩”也。三互乾、兑、乾,壮;兑,羊,故曰“羝羊”。四藩未决,三宜勿往,用壮触藩,求应于上,故角被拘羸矣。案:自三至五,体兑为羊,四既是藩,五为羊角,即“羝羊触藩,羸其角”之象也。

【朱熹注】九三,小人用壮,君子用罔,贞厉,羝羊触藩,羸其角。过刚不中,当壮之时,是小人用壮,而君子则用罔也。罔,无也;视有如无,君子之过于勇者也。如此,则虽正亦危矣。羝羊,刚壮喜触之物。藩,篱也。羸,困也。贞厉之占,其象如此。

《象》曰:「小人用壮」,君子罔也。小人以壮败,君子以罔困。

【原文】九四,贞吉,悔亡。藩决不羸,壮于大舆之輹。

《象》曰:「藩决不羸」,尚往也。

【今注】壮,伤。舆,车。輹fu,辐。尚往:上往。九四处震动之下,有上升之势,故曰“尚往”。

【今译】九四:守正则吉,悔事消亡。藩篱被公羊触裂,不再受绳索捆缚,并触坏大车之福。

坚守正道,必获吉祥,悔恨也会消失;因为阳刚十分强盛,既像篱笆已经崩溃,羊角从系累中解脱出来,又像坚固的车轮能负重载远那样。

《象传》说:“藩篱被公羊触裂,挣脱绳索”,往上而去。

“篱笆崩溃,羊角从系累中解脱出来”的内在含义是,鼓励君子要充分行动起来,积极向前进取。

【周易正义】九四:贞吉,悔亡。藩决不羸。壮于大舆之輹。

[注]下刚而进,将有忧虞。而以阳处阴,行不违谦,不失其壮,故得“贞吉”而“悔亡”也。巳得其壮,而上阴不罔巳路,故“藩决不决”也。“壮于大舆之輹”,无有能说其輹者,可以“往”也。

[疏]正义曰:“大舆”者,大车也。“下刚而进,将有忧虞”。而九四“以阳处阴,行不违谦”,居谦即“不失其壮”,故得正吉,而“悔亡”也。故云“贞吉悔亡”。九三以壮健不谦,即被“羸其角”。九四以谦而进,谓之上行。阴爻“不罔巳路,故藩决不羸也”。“壮于大舆之輹”者,言四乘车而进,其輹壮大无有能脱之者,故曰“藩决不羸,壮于大舆之輹”也。

《象》曰:“藩决不羸”,尚往也。

[疏]正义曰:“尚往”者,尚,庶几也。言已不失其壮,庶几可以往也。

【子夏注】为刚长之首升于上,体守于臣位,志在除邪,疑其逼也。故贞吉乃悔亡矣。往皆柔也,物无逆之,藩决而不羸也。居大臣之任,可以载其刚之用也。

【集解】虞翻曰:失位悔也。之五得中,故“贞吉”而“悔亡”矣。体夬象,故“藩决”。震四上处五,则藩毁坏,故“藩决不羸”。坤为大舆、为腹;四之五折坤,故“壮于大舆之腹”。而《象》曰“尚往者”,谓上之五。

【朱熹注】九四,贞吉,悔亡,藩决不羸,壮于大舆之輹。贞吉,悔亡,与《咸》九四同占。藩决不羸,承上文而言也。决,开也。三前有四,犹有藩焉。四前二阴,则藩决矣。壮于大舆之輹,亦可进之象也。以阳居阴,不极其刚,故其象如此。

《象》曰:「藩决不羸」,尚往也。尚、上通。

【原文】六五,丧羊于易,无悔。

《象》曰:「丧羊于易」,位不当也。

【今注】“易”字本意,按《说文》为蜥易蝘蜓守宫,以示易换。卜辞中“易日”即今日、变日。“周易”之“易”也是此意,此爻中“易”通埸,即场,今天农村中的场园。用以晒粮,扬场,即此俗之沿袭。位不当:六五以阴居阳,其位不正当。

【今译】六五:场中丧失羊,无悔。

在田边地头丢失了羊,却并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不会有什么不利的情况发生。

《象传》说:“丧失羊于场中”,六五位不正当。

“在田边地头丢失了羊”,是由于其位置不恰当。

【周易正义】六五:丧羊于易,无悔。

[注]居於大壮,以阳处阳,犹不免咎,而况以阴处阳,以柔乘刚者乎?羊,壮也。必丧其羊,失其所居也。能丧壮于易,不于险难,故得“无悔”。二履贞吉,能幹其任,而已委焉,则得“无悔”。委之则难不至,居之则敌寇来,故曰“丧羊于易”。

[疏]“六五,丧羊于易,无悔”。正义曰:“丧羊于易无悔”者,羊,壮也。居大壮之时,“以阳处阳,犹不免咎,而况以阴处阳,以柔乘刚者乎”?违谦越礼,必丧其壮。群阳方进,势不可止。若於平易之时,逆舍其壮,委身任二,不为违拒,亦刚所不害,不害即无悔矣,故曰“丧羊于易无悔”也。注“居於大壮”至“丧羊于易”。正义曰:羊,刚狠之物,故以譬壮。云“必丧其羊失其所居”者,言违谦越礼,理势必然。云“能丧壮于易不於险难”者,二虽应已,刚长则侵,阴为已寇难,必丧其壮,当在於平易寇难未来之时,勿於险难敌寇既来之日。良由居之有必丧之理,故戒其预防。而庄氏云:“《经》止一言丧羊,而《注》为两处分用。初云'必丧其羊,失其所居’,是自然应失。后云'能丧壮於易,不於险难’,故得无咎。自能丧其羊,二理自为矛盾。”窃谓庄氏此言,全不识《注》意。

《象》曰:“丧羊于易”,位不当也。

[疏]正义曰:“位不当”者,正由处不当位,故须舍其壮也。

【子夏注】刚长也。而以柔乘之五阳也。而以阴处之,虽欲用壮,是丧其壮,而不难也。质柔而不可恃也。柔不终拒尊中获存故无悔也。

【集解】六五:丧羊于易,无悔。虞翻曰:四动成泰。坤为丧也。乾为易。四上之五,兑还属乾。故“丧羊于易”动各得正,而处中和,故“无悔”矣。

《象》曰:丧羊于易,位不当也。案:谓四五阴阳失正。阴阳失正,故曰“位不当”也。

【朱熹注】六五,丧羊于易,无悔。卦体似《兑》,有羊象焉,外柔而内刚者也。独六五以柔居中,不能抵触,虽失其壮,然亦无所悔矣。故其象如此,而占亦与《咸》九五同。易,容易之易。言忽然不觉其亡也。或作疆埸之「埸」,亦通。《汉-食货志》「埸」作「易」。

《象》曰:「丧羊于易」,位不当也。

【原文】上六,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无攸利,艰则吉。

《象》曰:「不能退,不能遂」,不详也。「艰则吉」,咎不长也。

【今注】sui,进。不详,一说通“祥”,一说详审,通观此爻文义,以前者为胜。咎不长:上六处《大壮》之终,终则有变,能艰难守正,妄动之咎不会长久。

【今译】上六:公羊抵藩篱角被挂住既不能退,也不能进,无所利,预示经历艰难才能得吉。

强壮的羊因顶触篱笆而被挂住了角,既不能后退,又不能前进,怎样挣扎都没有好处。在这种情况下,要能够忍耐坚持,不被艰难困苦所压垮,就会安然渡过难关,获得吉祥。

《象传》说:“既不能退又不能进”,此举不祥。“艰难中守正则吉”,咎害不会长久。

“既不能后退,又不能前进”,说明行动处事不够圆满周到,结果陷入了极为被动的局面。而“忍耐坚持,承受艰难困苦而不被压垮,就会吉祥”,说明,只要能够坚持忍耐,就一定会渡过难关。

【周易正义】上六: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无攸利,艰则吉。

[注]有应於三,故“不能退”。惧於刚长,故“不能遂”。持疑犹豫,志无所定,以斯决事,未见所利。虽处刚长,刚不害正。苟定其分,固志在一,以斯自处,则忧患消亡,故曰“艰则吉”也。

[疏]“上六羝羊触藩”至“艰则吉”。正义曰:“退”谓退避。“遂”谓进往。有应於三,疑之不巳,故不能退避。然惧於刚长,故不能遂往,故云“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也。“无攸利”者,持疑犹豫,不能自决,以此处事,未见其利,故曰“无攸利”也。“艰则吉”者,虽处刚长,刚不害正。但艰固其志,不舍於三,即得吉,故曰“艰则吉”也。

《象》曰:“不能退,不能遂”,不详也。“艰则吉”,咎不长也。

[疏]正义曰:“不详也”者,祥者善也。进退不定,非为善也,故云“不祥也”。“咎不长也”者,能艰固其志,即忧患消亡,其咎不长,释所以得吉也。

【子夏注】柔居壮,极非其壮,而用壮也。将触藩矣。恃应而往,不能退也。质弱道穷,不能遂也。进退无可安所之哉,若自守其柔,艰以为志,不敢盈殆,得其吉矣。

【集解】上六: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无攸利,艰则吉。虞翻曰:应在三,故“羝羊触藩”。遂,进也。谓四已之五,体坎。上能变之巽,巽为进退。故“不能退,不能遂”。退则失位,上则乘刚,故“无攸利”。坎为艰,得位应三利上,故“艰则吉”。

《象》曰:不能退,不能遂,不详也。虞翻曰:乾善为详,不得三应,故“不详也”。

艰则吉,咎不长也。虞翻曰:巽为长。动失位,为咎。不变之巽。故“咎不长也”。

【朱熹注】上六,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无攸利,艰则吉。壮终动极,故触藩而不能退。然其质本柔,故又不能遂其进也。其象如此,其占可知。然犹幸其不刚,故能艰以处,则尚可以得吉也。

《象》曰:「不能退,不能遂」,不详也。「艰则吉」,咎不长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周易的智慧之--- 大壮卦篇
周易译注之下经:大壮卦第三十四(䷡)
《易经》心解|第三十四卦 大壮 雷天大壮 震上乾下
第三十四卦,大壮,雷天大壮,震上乾下
大壮卦
《周易裁解》之三十四 大壮卦:公羊触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