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易经》译注集注-否

卦十二乾上坤下

【原文】《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

【今注】否,卦名,有阻隔闭塞之义。此卦卦名与卦辞相连,意谓被闭塞的不是那些应该受到闭塞的人。贞,占。

【今译】否:隔闭阻塞的不是那些应该阻隔的人,不利君子占,此占失去的大,得到的小。

《否卦》象征闭塞:一个卦闭的社会,人们之间的来往是不通畅的,天下没有便利之处,君子必须坚守正道;这时强大者离去,弱小者到来。

做坏事的是小人,这是对君子不利的征兆,由大利转为小利。

【周易正义】

12坤下乾上。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

[疏]正义曰:“否之匪人”者,言否闭之世,非是人道交通之时,故云“匪人”。“不利君子贞”者,由小人道长,君子道消,故不利君子为正也。阳气往而阴气来,故云“大往小来”。阳主生息,故称“大”;阴主消耗,故称“小”。

【集解】虞翻曰:阴消乾,又反泰也。谓三。比坤灭乾,以臣弑其君子弑其父,故曰“匪人”。阴来灭阳,君子道消,故“不利君子贞”。阴信阳诎,故“大往小来”。则是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与比三同义也。

【朱熹注】坤下,乾上。

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否,闭塞也,七月之卦也。正与《泰》反,故曰匪人,谓非人道也。其占不利于君子之正道。盖乾往居外,坤来居内,又自《渐》卦而来,则九往居四,六来居三也。或疑「之匪人」三字衍文,由《比》六三而误也。《传》不特解,其义亦可见。

【原文】《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则是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

【今注】此释《否》卦卦名卦辞之义。《否》卦下坤上乾,其卦辞与《泰》卦相反。故《彖》之释亦相反,它反映《彖》作者天地阴阳闭塞不交的思想。

【今译】《彖传》说:“闭塞阻隔的不是其人,此占不利君子,大阳往小阴来”。则是天地之气不能互相交感而万物阻隔不能生成,君民上下不相交感而天下没有邦国。内卦阴柔,而外卦阳刚;内卦柔顺,而外卦刚健;内卦为小人,而外卦为君子。小人之道盛长,君子之道消退。

【周易正义】《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则是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

[疏]正义曰:“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者,与泰卦反也。《泰卦》云“上下交而其志同”,此应云“上下不交则其志不同”也。非但其志不同,上下乖隔,则邦国灭亡,故变云“天下无邦”也。“内柔而外刚”者,欲取否塞之义,故内至柔弱,外御刚彊,所以否闭。若欲取“通泰”之义,则云“内健”“外顺”。各随义为文,故此云“刚柔”,不云:“健顺”。

【子夏注】天地之道,各守其所,上下不相通志,而非人道之治。阴在内而阳失时,内其柔邪而外其刚直,小人争内而君子踈逺也。时否闭矣。无复人之道也。小人道长,不利君子正,为小人疾也。是以大善之事往,而小恶之事来也。

【集解】《彖》曰:否匪人,不利君子贞。崔觐曰:否,不通也。于不通之时,小人道长,故云“匪人”。君子道消,故“不利君子贞”也。

大往小来,蜀才曰:此本乾卦。大往,阳往而消。小来,阴来而息也。

则是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何妥曰:此明天道否也。

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何妥曰:此明人事否也。泰中言志同,否中云无邦者,言人志不同,必致离散,而乱邦国。崔觐曰:君臣乖阻,取乱之道,故言“无邦”。

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崔觐曰:阴、柔,谓坤。阳、刚,谓乾也。

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崔觐曰:君子在野,小人在位之义也。

【朱熹注】《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则是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

【原文】《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今注】此释《否》卦卦爻之象。天地不交:《否》下坤上乾,乾为天在上,坤为地在下,天地阴阳不交。俭。节俭。辟,避。禄:禄位。志在君:其义与《象》释《泰》初九相似。《否》初与二、三为阴类,皆应外卦阳爻。初之志在于顺应四之君,阳为君。

【今译】《象传》说:天地不交合,《否》卦之象。君子效此当以节俭之德避难,此时不可得荣誉和禄位。

《否卦》的卦象为,下坤地上乾天,为天在地上之表象。天在极高之处,地在极低之处,天地阴阳之间因而不能互相交合,所以时世闭塞不通,这时候君子必须坚持勤俭节约的美德,以避开危险与灾难不能谋取高官及丰厚的俸禄,去追求荣华富贵。

【周易正义】《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疏]正义曰:“君子以俭德辟难”者,言君子於此否塞之时,以节俭为德,辟其危难,不可荣华其身,以居禄位。此若据诸侯公卿言之,辟其群小之难,不可重受官赏;若据王者言之,谓节俭为德,辟其阴阳已运之难,不可重自荣华而骄逸也。

【子夏注】上下隔塞,其志不通,其道不行也。则动而见疑矣。故晦道薄德,惧时之用,以避其患也。

【集解】《象》曰:天地不交,否。宋衷曰:天地不交,犹君臣不接。天气上升,而不下降;地气沉下,又不上升。二气特隔,故云“否”也。

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虞翻曰:君子谓乾,坤为营,乾为禄,难谓坤为弑君故以“俭德辟难”。巽为入伏,乾为远,艮为山,体遁象,谓辟难远遁入山,故“不可营以禄”。营,或作荣。俭,或作险。孔颍达曰:言君子于此否时,以节俭为德,辟其危难,不可荣华其身,以居禄位。若据诸侯公卿而言,是辟时群小之难,不可重受官爵也。若据王者言之,谓节俭为德,辟阴阳厄运之难,不可自重荣贵而骄逸也。

【朱熹注】《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收敛其德,不形于外,以避小人之难。人不得以禄位荣之。

【原文】初六,拔茅茹以其汇。贞吉,亨。

《象》曰:「拔茅贞吉」,志在君也。

【今译】初六:拔茅草,牵连其类,占之则吉,亨通顺利。

拔起一把茅草,只见它们的根连在一起,物以类聚,找它们时要以其种类来识别;结果是吉祥的,亨通。

《象传》说:“拔茅草守正则吉”,其志在报效君主。

“拔起茅草,其根相连,结果吉祥”,说明忠心耿耿,有为君主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周易正义】初六:拔茅茹,以其汇,贞,吉亨。

[注]居否之初,处顺之始,为类之首者也。顺非健也,何可以征?居否之时,动则入邪,三阴同道,皆不可进。故“茅茹”以类,贞而不谄,则“吉亨”。

[疏]正义曰:“拔茅茹”者,以居否之初,处顺之始,未可以动,动则入邪,不敢前进。三阴皆然,犹若拔茅牵连其根相茹也。己若不进,馀皆从之,故云“拔茅茹”也。“以其汇”者,以其同类,共皆如此。“贞吉亨”者,守正而居志在於君,乃得吉而亨通。

《象》曰:拔茅贞吉,志在君也。

[注]志在於君,故不苟进。

[疏]正义曰:“志在君”者,释“拔茅贞吉”之义。所以居而守正者,以其志意在君,不敢怀谄苟进,故得“吉亨”也。此假外物以明人事。

【子夏注】易也者,圣人所以体其时,而利其行也。天地不交,君子不荣以禄。夫吉凶生乎动,动其始,则其终不能禁矣。处否初位,而愼其动,得君乃行。故牵类而守正,终其吉亨也。

【集解】初六:拔茅茹以其汇,贞吉,亨。荀爽曰:拔茅茹,取其相连,汇者,类也。合体同包,调坤三爻同类相连,欲在下也。贞者,正也。谓正居其所则“吉”也。

《象》曰:拔茅贞吉,志在君也。《九家易》曰:阴志在下,欲承君也。案:初六,巽爻。巽为草木,阳爻为木,阴爻为草。初六阴爻,草茅之象也。

【朱熹注】初六,拔茅茹以其汇,贞吉亨。三阴在下,当否之时,小人连类而进之象,而初之恶则未形也,故戒其贞则吉而亨。盖能如是,则变而为君子矣。

《象》曰:拔茅贞吉,志在君也。小人而变为君子,则能以爱君为念,而不计其私矣。

【原文】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象》曰:「大人否亨」,不乱群也。

【今注】包承:取其承色顺意。“包”包容。“承”奉承,阿谀奉承之义。否,不。不乱群:六二所处之群不乱。群:指下三阴。

【今译】六二:取其承色顺意,小人吉,大人不顺利。

阿谀奉承有权势的人,小人因此获得吉祥;德高望重的大人物否定了阿谀奉承,则是吉利的。

《象传》说:“大人不顺利”,小人之群不乱。

“德高望重的大人物否定了阿谀奉承,则是吉利的”,因为德高望重的大人物是不能与小人为伍的。

【周易正义】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注]居“否”之世,而得其位,用其至顺,包承於上,小人路通,内柔外刚,大人“否”之,其道乃“亨”。

[疏]正义曰:“包承”者,居“否”之世而得其位,用其志顺,包承於上。“小人吉”者,否闭之时,小人路通,故於小人为吉也。“大人否亨”者,若大人用此“包承”之德,能否闭小人之“吉”,其道乃亨。

《象》曰:“大人否亨”,不乱群也。

[疏]正义曰:此释所以大人“否亨”之意,良由否闭小人,防之以得其道,小人虽盛,不敢乱群,故言“不乱群”也。

【子夏注】柔履顺中,承其上,小人得一时之中,故获一时之吉。君子得其大中也,当其否也。不能包承于上,亦不能非小人,必避世异俗,安卑保命而已,故虽否而终通也。

【集解】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荀爽曰:二与四同功,为四所包,故曰“包承”也。小人,二也。谓一爻独居,间象相承,得系于阳,故“吉”也。大人,谓五。乾坤分体,天地否隔,故曰“大人否”也。二五相应,否义得通,故曰“否,亨”矣。

《象》曰:大人否享,不乱群也。虞翻曰:否,不也”物三称群,谓坤三阴乱弑君,大人不从,故“不乱群”也。

【朱熹注】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阴柔而中正,小人而能包容承顺乎君子之象,小人之吉道也。故占者小人如是则吉,大人则当安守其否而后道亨。盖不可以彼包承于我,而自失其守也。

《象》曰:「大人否,亨」,不乱群也。言不乱于小人之群。

【原文】六三,包羞。

《象》曰:「包羞」,位不当也。

【今注】羞,进献。位不当:六三以阴居阳位。有命:有所受命。

【今译】六三:取其进献之物。

由于受纵容而胡作非为,终于召致羞辱。

《象传》说:“取其进献之物”,位不正当。

“由于受纵容而胡作非为,终于召致羞辱”,说明此时处的位置不正。

【周易正义】六三:包羞。

[注]俱用小道以承其上,而但不当,所以“包羞”也。

《象》曰:“包羞”,位不当也。

[疏]正义曰:“包羞”者,言群阴俱用小人之道包承於上,以失位不当,所包承之事,唯羞辱己。

【子夏注】位阳也,而阴处之。包承,柔佞之过也。是以羞辱及矣。

【集解】荀爽曰:卦性为否,其义否隔。今以不正,与阳相承,为四所包,违义失正,而可羞者,以“位不当”故也。

【朱熹注】六三,包羞。以阴居阳而不中正,小人志于伤善而未能也,故为包羞之象。然以其未发,故无凶咎之戒。

《象》曰:「包羞」,位不当也。

【原文】九四,有命,无咎,畴离祉。

《象》曰:「有命无咎」,志行也。

【今注】有命,有赐命。畴chou,众,离,附。祉,福。志行:九四阳刚近五而有所受命。故“志行。”

【今译】九四:君有赐命而无咎。众人依附同得福禄。

奉行天命,替天行道,开通闭塞,没有灾祸,大家互相依附都可以获得福分。

《象传》说:“有天命而无咎”,其志行施。

“奉行天命,替天行道,开通闭塞没有灾祸”,说明要实现济困扶危替天行道的志向。

【周易正义】九四:有命无咎。畴离祉。

[注]夫处“否”而不可以有命者,以所应者小人也。有命於小人,则消君子之道者也。今初志在君,处乎穷下,故可以有命无咎而畴丽福也。畴谓初也。

[疏]正义曰:“有命无咎”者,九四处否之时,其阴爻皆是小人。若有命於小人,则君子道消也。今初六志在於君,守正不进,处于穷下。今九四有命命之,故“无咎”。“畴离祉”者,畴谓畴匹,谓初六也。离,丽也。丽谓附著也。言九四命初,身既无咎,初既被命,附依祉福,言初六得福也。

《象》曰:“有命无咎”,志行也。

[疏]正义曰:释“有命无咎”之义,所以九四有命,得无咎者,由初六志意得行,守正而应於上,故九四之命得无咎。

【子夏注】上近至尊,下据其民,咎以专也。五之休否,有命任已,卑以奉上,正以率下,其志得行,亦又何咎。谁丽其福乎。乃巳之致也。

【集解】九四:有命,无咎,畴离祉。《九家易》曰:巽为命。谓受五之命,以据三阴,故“无咎”。无命而据,则有咎也。畴者,类也。谓四应初据三,与二同功,故阴类皆离祉也。离,附。祉,福也。阴皆附之,故曰有福。谓下三阴离,受五四之福也。

《象》曰:有命无咎,志行也。荀爽曰:谓志行于群阴也。

【朱熹注】九四,有命,无咎,畴离祉。否过中矣,将济之时也。九四,以阳居阴,不极其刚,故其占为有命无咎,而畴类三阳,皆获其福也。命,谓天命。

《象》曰:「有命,无咎」,志行也。

【原文】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象》曰:大人之吉,位正当也。

【今注】休,休止、为美。苞,植。其亡其亡,系于苞桑:孔颖达疏:“若能其亡其亡,以自戒慎,则有繫于苞桑之固,无倾危也。”指帝王能经常思危而不自安,国家就能巩固。李贤注:“言圣人居天位,不可以安,常自危惧,乃是系於苞桑也。”位正当:九五居中得正。

【今译】九五:闭塞已经休止,大人吉利。将要亡呵,将要在亡呵,幸亏植桑而未亡。

时世闭塞不通的局面将要停止,德高势隆的大人物可以获得吉祥;居安思危,常常以“不久将要灭亡,不久将要灭亡”,这样的警句来提醒自己,才能像系结在一大片丛生的桑树上那样牢固,安然无事。

不要干坏事,王公贵族知道就好。多么危险啊,国家命运就像系在苞草和桑枝上一样。

《象传》说:“大人”之“吉”,九五居位正当。

“德高势隆的大人物可以获得吉祥”,说明此时处于居中位置,合适得当。

【周易正义】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注]居尊得位,能休否道者也。施否於小人,否之休也。唯大人而后能然,故曰“大人吉”也。处君子道消之时,已居尊位,何可以安?故心存将危,乃得固也。

[疏]“九五休否”至“系于苞桑”。正义曰:“休否”者,休,美也。谓能行休美之事於否塞之时,能施此否闭之道,遏绝小人,则是“否”之休美者也,故云“休否”。“大人吉”者,唯大人乃能如此而得吉也,若其凡人,则不能。“其亡其亡,系于苞桑”者,在道消之世,居於尊位而遏小人,必近危难,须恒自戒慎其意,常惧其危亡,言丁宁戒慎如此也。“系于苞桑”者,苞,本也。凡物系于桑之苞本则牢固也。若能“其亡其亡”,以自戒慎,则有“系于苞桑”之固,无倾危也。注“心存将危”。正义曰:“心存将危”,解“其亡其亡”之义。身虽安静,心意常存将有危难,但念“其亡其亡”,乃得固者,即“系于苞桑”也。必云“苞桑”者;取会韵之义。又桑之为物,其根众也。众,则牢固之义。

《象》曰:大人之吉,位正当也。

[疏]正义曰:释“大人吉”之义,言九五居尊得位,正所以当遏绝小人得其吉。

【子夏注】大人者知存亡之道也。羣小并进虽可全正,虽得尊位忧其危亡。顺而从之,不敢以力,息于否之时也。其道乃固矣。正当其位,物犹不陵,故保其吉,而终遇也。

【集解】九五:休否,大人吉。《九家易》曰:否者消卦,阴欲消阳。故五处和居正,以否绝之。乾坤异体,升降殊隔,卑不犯尊,故“大人吉”也。

其亡其亡,荀爽曰:阴欲消阳,由四及五,故曰“其亡其亡”。谓坤性顺从,不能消乾使亡。

系于包桑。荀爽曰:包者,乾坤相包也。桑者,上玄下黄,以象乾坤也。乾职在上,坤体在下,虽欲消乾,系其本体,不能亡也。京房曰:桑有衣食人之功,圣人亦有天覆地载之德,故以喻。陆绩曰:包,本也。言其坚固不亡,如以巽绳系也。案:其亡其亡,近死之嗟也。其与几同。几者,近也。九五居否之时,下包六二。二互坤艮,艮山坤地,地上即田也。五互巽木,田上有木,莫过于桑。如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言五二包系,根深蒂固,若山之坚,如地之厚者也。虽遭危乱,物莫能害矣。郑玄曰:犹纣囚文王于羑里之狱,四臣献珍异之物,而终免于难,系于包桑之谓。

《象》曰:大人之吉,位正当也。崔觐曰:得位居中也。

【朱熹注】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阳刚中正以居尊位,能休时之否,大人之事也。故此爻之占,大人遇之则吉。然又当戒惧如《系辞传》所云也。

《象》曰:大人之吉,位正当也。

【原文】上九,倾否,先否后喜。

《象》曰:否终则倾,何可长也。

【今注】倾,倾倒。否终则倾:上九为《否》之终,否道将尽,故曰倾。

【今译】上九:闭塞已经倾覆。先闭塞,后喜悦。

时世闭塞不通的局面将要改变,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起初闭塞不通,后来顺畅通达,大家欢喜高兴。

干坏事要倒霉。先碰上恶运,最后还是可以交好运。

《象传》说:《否》至终其道倾覆,有什么可长久的呢!

闭塞到了极点必然要发生倾覆,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一种局面不会长久持续不发生变化的!

【周易正义】上九:倾否,先否后喜。

[注]先倾后通,故“后喜”也。始以倾为“否”,后得通乃喜。

[疏]正义曰:处否之极,否道已终,此上九能倾毁其否,故曰“倾否”也。“先否后喜”者,否道未倾之时,是“先否”之道;否道巳倾之后,其事得通,故曰“后有喜”也。

《象》曰:否终则倾,何可长也?

[疏]正义曰:释“倾否”之义。否道巳终,通道将至。故“否”之终极,则倾损其否,何得长久?故云“何可长也”。

【子夏注】否之终否,其倾矣。极终则变,何可以久。君子当其极,故先否也。困极以道通也。故后喜也。

【集解】上九:倾否,先否后喜。侯果曰:倾为覆也。否穷则倾矣。倾犹否,故“先否”也。倾毕则通,故“后喜”也。

《象》曰:否终则倾,何可长也。虞翻曰:否终必倾,盈不可久,故“先否”。下反于初,成益,体震,民说无疆,故“后喜”。以阴剥阳,故不可久也。

【朱熹注】上九,倾否。先否后喜。以阳刚居否极,能倾时之否者也。其占为先否后喜。

《象》曰:否终则倾,何可长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周易注疏
周易正义 - 上经需传卷二
六十四卦之否卦
周易释名系列之“否卦”
否卦第五篇:初六
融解六十四卦 | 否卦初六:拔茅茹,以其汇,贞吉,亨——改恶从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