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曾国藩误“挺”刘蓉
咸丰七年二月初四日,曾麟书病故。二十九日,曾国藩奔丧抵家。八年六月,以清廷办理浙江军务之命出山。很可能在这一年多守制期间,曾氏产生了编写《挺经》的想法,并邀刘蓉合作。
同治二年三月,时任四川布政使的刘蓉复曾国藩书,有云:“《挺经》久不成书,以从古无此体例,今创为之,殊觉寡味,请从此辍业。或有所及,自以奉闻。”可见最初刘是应允了的,而最终没有参与。
“挺经”一词,首现于咸丰十年十二月十二日曾国藩致郭嵩焘、崑焘的信中:“前接两公复缄,旋又奉意公两次惠书,不及以时报,盖十一月以来,军事棘手,涿州牧之欲撕破状纸于原、被之前,竟去而不顾者久矣,非敢温《挺经》也。”
一个月后,郭嵩焘复函,略谓:“惟闻建德再陷,皖江南北又复中梗,咏帅谓宜虚此为贼之尾阊,此实卧榻之旁、肘腋之患,未可弃也。幸愿以其《挺经》授之诸大将,四路挺之,能得挺之一诀,孙吴兵法尽于是矣。国家柱石之寄,贤者忠勤之谊,无他,挺而已耳。”
由此可知,至迟在咸丰十年,《挺经》已有雏形。曾国藩之所以没有将它刊行,也许与刘蓉所说体例问题有一定关系。
在曾国藩本人所写文字中,被他明确列为“挺”的对象极少。仅见两例,所涉者都是他的平生至交,一为刘蓉,一为冯卓怀。他“挺”刘蓉,因误会而起,故刚开始“挺”就结束了。“挺”冯卓怀,则长达四年,李超平先生《冯卓怀与曾国藩:失而复得的友谊》一文解说甚详。
咸丰十年六月十三日,曾国藩致函刘蓉,谓郭嵩焘遭朝廷责怪,请刘予以安慰,并欲于秋冬间请其与郭“来营一叙,或久或暂,听两君之自为谋,决不相强”。
八月,刘蓉复函曾国藩。但中道丢失。十二月,又致函曾,云屡约郭“一诣省垣,而闭关固拒,不肯复涉世尘。顷约与结茅龙山之巅,饱噉薇蕨,以卒馀年。弟明日即买舟归,为舍弟营葬事,并约筠叟来吾家度岁也。”
曾国藩不知刘蓉八月有复函且丢失,亦不知十二月刘有复函而尚在途中,以为刘有绝交之意,故于十一年二月初七日致函郭嵩焘、崑焘,云冯卓怀“一挺而去,终已不顾。去岁六月,鄙人寄霞仙一书,终不作答,颇怪其挺之不情。此次树堂之去,尤觉其挺之寡味。此二挺者,非同小可。渠已安排十年挺木、百年挺人之计,仆亦自具挺世三十、挺年八百之量。直至黄泉相见之日,则仿王小二拜年之法,笑指相呼曰:'尔输矣。’”
可见曾氏情绪之坏。
他做好了“挺”刘蓉一辈子的思想准备。
不过,他只“挺”了一个多月。
三月廿日,刘蓉信抵达。曾国藩在日记中写道:“是夜接霞仙信,不接渠信年余矣。”似乎很平淡,其实心中有波澜。
郭嵩焘收到曾国藩决意“挺”刘蓉的信后,以戏语复之:“蒙录示挺木、挺人、挺年一书。盛哉挺也,年有尽而挺无穷,挺之传曰,见挺不挺,其挺自泯。且大帅之挺,当用以斡旋世宙,不当用以挺贤。孟氏有言:'王请无好小挺,王请一挺而安天下之民。抑又闻之,天下有道,小德挺大德,小贤挺大贤。天下无道,强挺弱,智挺愚,唯智者为能挺人,唯仁者为能受人之挺。智者用于人者也,仁者用人者也。’大帅宜何择焉?诸葛公教曰:'诸有忠虑于国,但勤攻我之阙。董幼宰参署七年,事有不至,至于十反,来相启告。’幼宰之殷勤,十挺而不倦,诸葛公但以九挺当之,愿大帅用其九挺,缓其一挺,使左右之人违覆而得中。故曰:君子之挺也,君子而时中,请仿扬雄《反离骚》之意以注《挺经》可乎?”
对郭氏的劝讽,曾氏复云“以子云之反骚,寓曼倩之谲谏,训词深厚,良增感悚”。明摆着是客套话,并没有真正有所触动。故此,冯卓怀被“挺”达四年之久。
由此猜测,《挺经》应该有一个历时较长的完善过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传说中一书顶万书的书:《曾国藩做人 胡雪岩做事》二
朋友在精不在多,曾国藩两个至死不渝的好朋友
曾国藩帐下的八大幕僚:李鸿章、左宗棠、李元度、丁日昌
人间独醒郭嵩焘
文史 | 曾国藩也爱开玩笑,本文高能,慎戳啊各位!
李鸿章眼中的曾国藩:最爱讲笑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