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篇

一、简介

生气,是指人体生命活动的内在动力。通,即相通的意思。天,自然界的代称。中国古代的传统医学认为,人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相通,二者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就是“天人相应”的观点,也是本篇的核心思想。
       本篇的主要内容有:指出人体内阳气的重要性,以及阳气昼夜变化规律。

二、正文

        故风者,百病之始也,清静则肉腠闭,阳气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时之序也。

        故病久则传化,上下不并,良医弗为。故阳畜积病死,而阳气当隔,隔者当泻,不亟正治,粗乃败亡。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阳气生,日中而阳气隆,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

三、译文

风是引起各种疾病的起始因素,而只要人体保持精神的安定,劳逸适度,遵守养生的原则,那么,肌肉膜理就会密闭而有抗拒外邪的能力,即使有大风苛毒的侵袭,也不能造成伤害。这是顺应时序的变化规律来养生的结果。

       所以,如果疾病长期不能治愈,就会传导变化,发生其他疾病,到了上下之气不能相通、阴阳阻隔的时候,再高明的良医,也无能为力了。人体的阳气过分蓄积,淤阻不通时,也会致死。对于这种阳气蓄积,阻隔不通的疾病,应当采用泻的方法治疗,如果不迅速正确施治,而被医术低下的庸医所误,就会导致死亡。人体的阳气,白天都运行于体表:清晨的时候,阳气开始活跃,并向外生发;中午时,阳气达到最旺盛的阶段;日落时,体表的阳气逐渐衰退,汗孔也开始闭合。所以,到了晚上,阳气收敛而拒守在身体内部,这时不要扰动筋骨,也不要接近雾露。如果违反了一天之内这三个时间的阳气活动规律,形体就会被邪气侵扰,逐渐困乏而衰弱。

四、总结与思考

1、阳气好比人体的卫兵,它们分布在肌肤表层,负责抵制一切外邪,保卫人体的安全。大部分人只要阳气旺盛,就可以百病不侵。古人把阳气比作天空与太阳的关系,如果天空没有太阳,那么大地就是黑暗不明的,万物也不能生长。所以天地的运行,必须要有太阳。而人身的阳气,要调和才能巩固它的防护功能,不然就会招致病邪的侵入。

2、相关名句: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

 3、现代不少人患有脂肪肝、高血脂、高血压,三天两头往医院跑,常年被这些慢性病困扰,他们的脉象,都沉细无力,有时还伴有胸闷、心慌、气短、手脚冰凉等症状,在小编看来,这就是典型的阳虚症状。

本篇节选参考李爱勇《黄帝内经》,侵权删

编辑丨贺馨 
校对丨王欣波 高瑜敏

审核丨张寒梦 官荣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正本清源说阳气:何为阳气?如何养阳气?养阳气的误区有哪些?
古医道:“阳气不到就是病”
《黄帝内经》第三篇 生气通天论(2):人体阳气的重要性
<黄帝内经1000问>1
病起过用 此为常也
《黄帝内经》最核心的3句话,把一切疾病的起因全讲透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