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字課第九:《字裡藏醫》之——安定
北京有個安定醫院,專門治療精神疾病。人們經常服用的治療失眠的藥也叫安定。還有一種治療早搏、心律不齊的藥叫做心得安。情緒、情感、精神的不安、不定,確實是困擾現代社會人們的主要問題。
'安'是會意字,有女在家,有家護女。女屬陰性,主內主靜,主封固閉藏。《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中說:'陰在內,陽之守也。陽在外,陰之使也。'所以'安'有保全、穩定、靜謐的意思。
從風水、堪輿的理論來講,三面環山封閉,一面開口出入的地勢被稱為安。因為它易守難攻,有安全保障,適合定居建設城市。中國城市凡是地理環境符合上述條件的,一般都以'安'字命名,比如長安、臨安、安陽、淮安、黃安,等等。
建城是這樣,蓋房子也是一樣。漢武帝有金屋藏嬌的典故。普通人也渴望安居樂業。安居不是定居,正如歌中唱道:'我想要有個家,一個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在我受驚嚇的時候,我才不會害怕。'杜甫有'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的夢想,是因為他的草堂被狂風卷去了屋頂,自己的身體在淒風苦雨中瑟瑟發抖,不安和渴望安全的心情油然而生。普通人身體得到了庇護,內心才會感到安全。強者以天為被,以地當床,四海為家,無處不安。弱者即便是待在保險箱裡面,一樣感到恐懼緊張,沒有安全感。
就安身立命而言,欲求'形與神俱,度百歲乃去',就必須像《素問·上古天真論篇》所說的那樣去做:'是以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人神最貴,心為君主之官,為藏神之所。心包為臣使之官,護衛心臟。人神若得心血涵養,心包衛固,自然安生。《黃帝內經》數次提到了'五臟安定'一語,就是由於五臟屬陰,主藏精氣神而不泄。
如果人的情緒出現劇烈變化,就會突破心包,攪擾心神。中醫七情致病學說詳細精確地描述了這一病理變化規律。正所謂'怒則氣上,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憂思則氣結,悲則氣消,喜則氣緩'。常人皆知五臟六腑,學中醫的知道應該是六臟六腑,還有手厥陰心包一臟。說白了,心包就是包裹在心臟、血管外面的脂膜,也叫膏肓。此臟前募膻中穴,後出厥陰俞、膏肓俞,與三焦相表裡,觸及元氣,為心臟做護衛,觸及心神。心包形氣俱足,則充滿喜樂。《素問·五藏生成篇》云:'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心包形氣不足,或邪氣過盛,就會傷及心臟,殃及心神。輕則心神不定,出現心慌、心悸;重則門戶洞開,出現心神外露,驚恐不安。
如果人的感情出現劇烈的變化,就會直接傷心擾神,出現比情緒變化更為嚴重的症狀。所謂感情,簡單歸結起來,就是愛恨情仇、貪嗔癡怨。人人皆渴望的怦然心動、心頭鹿撞,玩的就是心跳的感覺,其實就是觸動心神。產生美好感覺的同時,也孕育著深深的危險。動心出神之時,神明失去封藏,最易受到傷害。輕則黯然神傷,重則失魂落魄,甚至神明消滅,變為異物。很多為情所傷的人都會出現令人不安的症狀,表現為莫名的恐懼,沒有安全感,敏感多疑,害怕黑暗、聲音,等等,其實就是心神散亂、失落的表現,《黃帝內經》謂之'神憚散而不藏'。凡動物本能,感知危險之後,一則奔逃,一則拼命進食,儲存能量。很多抑鬱躁狂的病人,也有類似的無目的出逃的傾向和不可抑制的食欲增強。
治療這種不安的症狀,輕度的應該補益心氣,使用安神之藥,比如人參能'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填充心血,用血肉有情之品,還有阿膠、雞子黃,等等。重度的應該先驅心中邪氣,針刺十三鬼穴,艾灸膻中,使用礦物藥,比如朱砂、琥珀、龍骨,等等。
'定'也是會意字,有留止於家的意思。《大學》:'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定就是相對靜止、不變不動的意思。同義詞有固定、決定、穩定、鎮定,等等。
所謂的心神不定,大致有三種情況。一是不知所止,貪婪的欲望無限膨脹,'貪心不足蛇吞象'。司馬遷說過:'欲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有。'反觀當下社會,人心浮躁,物欲橫流,上至貪官近乎病態地瘋狂攫取以至於失身喪命,下至百姓競爭攀比,傷心勞神,都屬於此列。
心神不定的第二種情況是散亂,難以聚精會神、集中精力。軍事作戰有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的戰術。人在使用有限的精神的時候,如果能專心致志,攻其一點不及其餘的話,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如果四處出擊,面面俱到的話,則事倍功半。看看現在的學生學習的時候聽著MP3,嚼著口香糖,開著電視,晃著腿,搖著筆的樣子,就知道他們的心神是多麼的不定。
心神不定的第三種情況是迷惑,也就是面對多種選擇不知所措,所謂五心不定,輸個乾乾淨淨。此類情形我在《疑惑》一文中已有論述,在此不再贅述。
心神不定大多源於心火。輕度的可以採用食療,食用冰糖蓮子、苦丁茶會有幫助。重度的就需要用苦寒瀉心的黃連、膽星了。其實最好的方法就是靜坐、站樁,腎水上濟,津液滿口,吞咽入丹田,心火自降。
總而言之,'安'和'定'只是近義詞,很多人現在混用了,當他們說自己內心不安的時候,其實想表達的是內心七上八下不定的感覺。不安和不定中醫辨證不同,一虛一實,治療也截然不同。
孫思邈在《大醫精誠》開篇就說:'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起碼說明醫生先安定,才能讓患者安定。當醫生的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為衣食住行發愁的時候,當醫生算計醫藥代表給的提成的時候,當醫生為股票的漲跌牽腸掛肚的時候,他怎麼會靜心,聚精會神為患者檢查,體會病機氣機的變化,耐心細緻地給予治療?當社會大環境逼得醫生缺德的時候,受難的只能是患者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字裡藏醫》之——驚悸
《字裡藏醫》之——疼痛
有一天,我們可不可以如此幸福【情感美文】
憂心忡忡
中医大家徐文兵《字里藏医》整理笔记(9)
治療當代人心靈疾病的良方——「心安而不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