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相机里我的那些第一

我出生于1970年,小时候住红桥。像我这个年纪的人小时候的照片一般不会很多。


我平生的第一张照片

       在我记事之前只照过三张照片。第一张是我诞生一百天的纪念照,赤身裸体侧歪(zhāiwai)在一把高木椅上,胆怯怯地看着镜头。第二张和第三张分别是我一周岁和两周岁的时候和姐姐的合影。

         小时候住的8号院里有十几户人家,只有吴老师家有一台照相机,吴老师两口子儿都是老师,家里孩子少,老人有工作,家庭经济状况在当时算好的。吴老师家的照相机是海鸥牌的,两个镜头一上一下,后来才知道这叫双镜头反光照相机。

 

     从记事儿起到小学四五年级之前,我的照片大都是蹭吴老师家相机照的。等到了我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三舅喜欢上了摄影,记得三舅买的第一台相机是东方牌,那是一台旁轴相机。旁轴取景照相机说白了它不是通过镜头取景,而是通过独立的取景器取景,所以取景会有一些误差。


我的第一张证件照

       小学毕业的时候我第一次独自走进红桥照相馆,照了一张证件照。红桥照相馆只是俗称,它的大名应该叫新丽影照相馆。三舅有了相机之后我的照片就增多了,有时候我会充当模特儿,也有时候和三舅一起去采风。


我的第一张彩色照片

   

   在这之前我所有的照片都是黑白的。八十年代中期,社会上刮起了“彩照”热,照一张“彩照”是很拉风的事情。记得初三去香山春游,在排队集合的时候,班主任老师高兴地告诉大家,班里的孟同学的爸爸去日本访问,特意送给班里一个日本产的彩色胶卷,全班同学听后都兴奋地鼓起掌来。就这样我的第一张“彩照”诞生了——几个要好的同学在山坡上,大家笑得都很灿烂。


我的第一台半自动“傻瓜”相机

     过了几年,傻瓜相机开始进入家庭,妈妈不知道哪里找的门路,买了那一台日本产富兰卡(franka)全自动照相机。这真是喜从天降,让我爱不释手。这台相机也被誉为傻瓜相机的鼻祖,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当时售价是180元,相机采用简单的程序快门、内置闪光灯、手动过片、手动倒片,现在想起来此相机异常落后,可在那时它能让普通人拍出“可看”的照片。

       用这台富兰卡相机的时候,大多用的黑白卷。天坛公园、龙潭湖、北二环的滨河公园、天安门都收入过这台相机中。照完片子后是求三舅帮忙冲洗,三舅窄小的卧式就是暗房,红色的安全灯开启,显影、定影、放大机、上光机、裁纸机一应俱全,我也曾给三舅打过下手儿。


我的第一台全自动“傻瓜”相机

        这台富兰卡相机用了几年,九十年代初姐姐送了我一台理光30D全自动相机。这个型号在当时非常畅销,想必有点儿年纪的朋友都会有印象。这台相机和富兰卡比先进很多,这是一台小广角定焦自动相机,自动过片,自动倒片,最大的诱人之处是它能在底片上打印日期,那时拿着有日期的照片觉得很上档次。用上新相机心里甭提多美了,自动过片和倒片的声音像音乐一样好听。


我的第一台“单反”

       1997年女儿出生,我对摄影已经有了浓厚的兴趣,再搭上想给孩子留下质量上乘的照片,我决定购买单反相机。单反的全称是单镜头反光照相机,相机的取景和曝光用同一个镜头。单反相机的优点是所见所得,取景器中的成像范围和出片一致。

       到底买哪个牌子呢?我当时看中一款凤凰牌单反,但有摄影经验同事老哥和东宝都建议我买日本产品,他们跟我说要玩摄影就绕不开日本货,我极其不情愿的买了一台佳能入门“单反”。当时图便宜就配了一只“狗头”(狗头泛指廉价的入门级低端镜头)。


       背上单反,就进入了摄影发烧友的行列。刚开始得什么照什么,花开拍花、鸟飞拍鸟、景山拍日落、红墙外拍玉兰。慢慢我的兴趣停留在拍北京的胡同、拍门墩,拍老北京的印记。用单反给女儿拍照更给力,抓拍瞬间动态,虚化背景总是那么得心应手。

       九十年代末,听说崇文区两广路要拓宽,我决定用镜头记录老两广路街边的景物(详见较早发表在本公众号上的《两广路情缘》一文)。既然要留作资料,那照片的质量不能含糊,我便决定更换设备,当时选中的是佳能的EOS 5,机身选好,镜头更关键,我选购了原厂的“牛头”(相对于前文的“狗头”而言),这是我的第二台单反,烧钱不少。


      顺便说一句,现在玩数码单反的人也很奢侈,动不动就几万元的投资,但现在数码相机后期花费少,不像胶片机买胶卷、冲胶卷都是钱,而且胶片机不能看到所拍的照片,照片的好坏只有冲洗出来才知道。现在好多拍鸟拍动物的发烧友都是相机连上快门线一阵狂按,回头再到电脑里选片,要是回到胶片机的年代让他们试试,有几个敢这么造的。胶片机每按一下快门都有成本,所以按快门之前要考虑再三。

       再说说摄影发烧友吧,不管手里有多少设备,都无时无刻的想更换,而且比着讲究,附件一律要求原厂,镜头总是少一只,等镜头置办的差不多了,机身又改换了,真是应了那句话——摄影穷三代,单反毁一生。


我的第一台数码卡片机

      数码相机刚刚到来时,发烧友们普遍采取不屑的态度。当时数码相机像素低、成像差,在色彩、层次、宽容度等方面都和胶片机差之甚远。大家都觉得数码相机成不了气候,很可能是昙花一现。但时代大潮和科技进步势不可挡,现如今数码相机以它众所周知的优势牢牢地占据了市场,玩胶片机的不是怀旧情结就是附庸风雅了。

 



     2005年左右,我的发小儿大勇送了我一台日本富士牌数码卡片机,从这时开启了我的数码时代。2008年,单位组织到华东旅游,我就带的这部相机,给同事们留下了许多难忘的回忆。

       以前出门带单反我真是怵了,单反又大又沉,还要带若干镜头和附件,要是出远门就更别提了,一是考虑器材别磕着碰着,再有就是防盗,坐火车带着器材根本就睡不好觉,老是惦记着。出门一个大摄影包被塞得满满当当,要是再带三脚架或反光板什么的就和野营拉练一样,问题是出门还得带个另外一个包装衣物和洗漱用品,那是要多麻烦有多麻烦。


我的第一台数码“单反”

       说是这么说,摄友们都换上了数码单反我也眼馋,最后决定入手一台数码单反,胶片机都选用的佳能,数码单反还是决定买佳能。

现如今摄影可是时髦的事儿了,公园里,风景区经常看到一群群的发烧友,这些发烧友都拿着高级的摄影器材,年纪以五六十岁的人居多,而且女发烧友渐渐地多了起来。去年天坛公园来了一只“神鸟”—

戴胜,好嘛!吸引了上百只“大炮”在抓拍。颐和园的昆明湖里有几只??(pì  tī一种水鸟),每天都有几十号人用长枪短炮在那里“围攻”。这只能说我们的生活水平有飞速的提高,现在的人真是有钱有闲啊!

      身边的朋友买相机都爱咨询我,近几年想买单反的朋友特别多,我每每都会给他们泼凉水。其实摄影器材不是第一位,人的思维才是第一位。现在的人很浮躁,花上万元或几万元买设备舍得,却不能静下心来好好的学习摄影知识。

         现在我出门什么器材都不带了,只带手机,手机的摄影头有2100万像素,并且可以手动,可以调整曝光。以前是一只大变焦的镜头走天下,现在是手机走天下。

        摄影的发明较晚,1838年法国物理学家达盖尔发明的银版照相法标志着摄影术的诞生,到今天也只有179年的历史。今天又这么多的摄影爱好者是因为摄影是最容易上手的一门艺术,摄影是拿来主义。

       文章的最后我想用我最喜欢一位摄影师的一句名言结束,他就是二十世纪最著名的战地记者罗伯特·卡帕,他最有名的一句话是:

“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靠得不够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摄影技巧金钥匙
摄影基础教案:第四课 照相机的基本操作与保养
数码相机与单反相机有什么区别
摄影技巧(7)
摄影快线 | 相机简介
摄影词典(300条) 数码相机 参数术语说明 中关村在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