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京城记忆——胡同儿里的大酒缸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在我小时候,孩子们五六岁从扫院子、买东西、抱小孩开始,就要干点力所能及的劳动了,长到十四五岁,就已经成为整劳力挣钱养家了(不管是业余或是全职)。就说这买东西,五、六岁的孩子无非是菜铺子打个油、买个醋,面铺买斤棒子面什么物的,那时我就经常给爷爷打酒。真的,这二两烧刀子(不算我半道上舔的那两次,还得分几次喝),一小碟虾米皮,就是我们家老爷子偶尔在饭前独人享受的特供了。

  过去,老百姓喝的烧刀子是散装的,如果在家喝时就提溜着瓶子去零打,打酒的地方就在大酒缸。不是有那么一句“酒香不怕巷子深”吗?北京的大小胡同深处的散逸酒香大酒缸就是最好的注脚。
 
      大酒缸大多是一间门脸的夫妻店,或者干脆在门前空地搭个铅铁棚子,半埋上两口装酒的大缸(不同于大口桶型水缸而是小口球状的特大号坛子),,缸口苫上圆桌面,摆几只方凳,靠墙角设置柜台,柜台上除了笔墨、水牌,就是酒坛、酒菜了。
 
      大酒缸供应的是俗称烧刀子的高度数白酒,其酒精含量高达百分之五十以上,多数是高粱酒,也有白薯酒供应。酒菜很简单有炒花生米、炸花生米、煮花生米、开花豆、烂蚕豆、煮毛豆等,其他的就很少见到。这也许是酒铺与大酒缸的标识。
酒是在柜台的酒坛里打。打酒用提子,是用竹筒截断旁边留一柱形提梁刮削而成,用筒内容积度量,有一斤、半斤、二两、一两四种。打酒时提子的速度很快,有“紧打酒,慢打油”之说,这是因为油的黏度大,慢打则将附着提壁的油滴回原处,酒容易挥发,敞口时间越短损失越少。盛酒的家伙什是叫酒嘟噜的又细又高圆锥型瓶,上口很小,装二两酒。如果您想喝热的,就把这个酒嘟噜泡在热水里片刻。酒盅大多是二钱的小茶碗。便于一口干。
 
      大酒缸开设的地点是在胡同里,来这儿喝酒的绝大多数是街坊四邻,所以,这里洋溢着独有的胡同亲情。特别是冬天,一个大汽油桶改制的煤球炉子烧得旺旺的,炉台上两只大铁壶永远冒着热气,一进门就暖哄哄的。二两酒一盘花生米,几个老爷子一凑合天文地理大事小情神侃一通,得便就把娶儿媳妇嫁闺女老两口打架呕气家里的烦心事儿议论议论开导开导顺顺气。通常说“借酒浇愁”,在这里可以说是二两解烦。如果您饿了,又不想回家,就让掌柜的小儿子到饭铺叫半斤炒饼,路过赶马车的喝酒歇脚需要垫补时,刚拿出冻得棒硬的窝头,掌柜的立马递给铁丝编得烤架,让烤热了再吃。有时老街坊路过喝二两,虽然贴着“小本经营,概不赊欠”的告白,只要说句“先挂着”,掌柜的往水牌子上大笔一挥,您就走您的,什么时候结账,擦去就是。

    时代不同了,消费的观念也变了,洋酒吧替代了大酒缸。但是大酒缸老掌柜随和的乐呵、五魁首七个巧的吆喝、薄利的周到服务令人久久回味难以忘怀。
 
       难以逆转的历史潮流呵,别了,大酒缸!

(文转自新浪博客:北京爷们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赵记“酒缸”--老骥伏枥
家庭自酿黄酒
漫话旧京~大酒缸
大酒缸,小酒铺儿--崔岱远
夏正浓,蝉声起,吃伏羊,能补脾
京城百态——“酒腻子”(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