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泌尿系统疾病---肾脏替代

 肾脏替代治疗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肾移植。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可替代肾脏部分排泄功能,成功的肾移植可完全恢复肾脏的功能,临床上需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


  血液透析

  (一)原理与装置

     血液透析(HD)简称血透,主要替代肾脏对溶质(主要是小分子溶质)和液体的清除功能,其利用半透膜原理,通过溶质交换清除血液内的代谢废物、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同时清除过多的液体。溶质清除主要依靠弥散,即溶质依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梯度差从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移动。溶质清除的另一种方式是对流,即依膜两侧压力梯度,水分和小于膜截留分子量的溶质从压力高侧向压力低侧移动。在普通血透中弥散起主要作用,血液滤过时对流起重要作用。

     血液透析时,血液经血管通路进入体外循环,在蠕动泵(血泵)的推动下进入透析器(内含透析膜)与透析液发生溶质交换后再经血管通路回到体内(图5-14-1)。临床常用中空纤维透析器,由透析膜构成的平行中空纤维束组成,血液流经纤维束内腔,而透析液在纤维束外通行。目前临床采用的透析膜材料以改良纤维素膜和合成膜为主。成年患者所需透析膜的表面积通常在1.5 ~2.0平米以保证交换面积。

     透析液多用碳酸氢盐缓冲液,并含有钠、钾、钙、镁、氯、葡萄糖等物质。钠离子通常保持在生理浓度,其余物质根据患者情况调整。糖尿病患者应使用生理糖浓度透析液。透析用水纯度对保证透析质量至关重要,借由水处理系统来控制。 

  (二)血管通路

      动静脉内瘘是目前最理想的永久性血管通路,包括自体血管和人造血管内瘘。常用自体动静脉内瘘选择桡动脉或肱动脉与头静脉或贵要静脉吻合,使前臂浅静脉“动脉化”,血液流速可达400mI/min,且便于穿刺。一般需在预计开始血透前至少1 ~3个月行内痿成形术,以便于痿管成熟,内痿功能评价或修复以确保有功能的内瘘用于血透。对于无法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者可行人造血管内痿,但血栓和感染发生率相对较高。

  建立血管通路的另一途径是放置经皮双腔深静脉导管,按其类型用途可分为临时导管和长期导管,分别应用于短期紧急使用以及无法行内瘘手术或手术失败的长期血透患者。深静脉置管可选择颈内静脉、股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深静脉导管主要并发症为感染、血栓形成和静脉狭窄。

  (三)适应证与治疗

  1.适应证   急性肾损伤和慢性肾衰竭应适时开始血液透析治疗。血液透析还可用于急性药物或毒物中毒,药物或毒素分子量低于透析器膜截留分子量、水溶性高、表观容积小蛋白结合率低、游离浓度高者(如乙醇、水杨酸类药物等)尤其适合血液透析治疗。此外,血液透析还可应用于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急性肺水肿的急救,严重水、电解质、酸喊平衡紊乱等。

  2.抗凝治疗  血液透析时需合理使用抗凝治疗以防止透析器和血液管路中凝血。最常用的抗凝剂是肝素,一般首剂量0.3~0.5mg/kg,每小时追加5~10mg,需根据患者凝血状态个体化调整。存在明确活动性出血或明显出血倾向时,可选择小剂量肝素化、局部枸櫞酸抗凝或无抗凝剂方式。

  3.剂量和充分性  血液透析一般每周3次,每次4~6小时,需调整透析剂量以达到透析充分。透析不充分是引发各种并发症和导致长期透析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目前临床所用的透析充分性概念以蛋白质代谢为核心,尿素清除指数(Kt/V)是最常用的量化指标,其中K代表透析器尿素清除率,t代表单次透析时间,V为尿素分布容积[约等于干体重(透析后体内过多液体全部或大部分被清除后的患者体重)的0.57]。Kt乘积即尿素清除容积,除以V则表示在该次透析中透析器清除尿素容积占体内尿素分布容积的比例,因此Kt/V可看作是透析剂量的一个指标,以1.2~1.4较为理想。

  (四)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是持续、缓慢清除溶质和水分的血液净化治疗技术总称,目前主要包括缓慢持续超滤(SCUF)、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连续性静-静脉血液透析( CVVHD)、连续性静-静脉血液透析滤过( CVVHDF)、连续性高通量透析(CHFD)等。传统上需24小时维持治疗,目前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病情适当调整治疗时间。
  CRRT相对普通血透具有如下特点:

①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血渗透压变化小;

②可持续清除溶质和水分,维持内环境稳定,并为肠内、外营养创造条件;

③以对流清除为主,中、小分子物质同时清除;

④可实现床边治疗与急救。

      因此CRRT不仅限于肾脏功能替代,更成为各种危重症救治的重要器官支持措施。其适应证包括:重症急性肾损伤和慢性肾衰竭(如合并急性肺水肿,脑水肿、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高分解代谢等)、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脓毒症、心肺体外循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重症胰腺炎、药物或毒物中毒、挤压综合征肿瘤溶解综合征等。


  腹膜透析
  (一)原理与装置
      腹膜透析(PD)简称腹透,利用患者自身腹膜为半透膜的特性,通过向腹腔内灌注透析液,实现血液与透析液之间溶质交换以清除血液内的代谢废物、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同时清除过多的液体。腹膜对溶质的转运主要通过弥散方式,对水分的清除主要通过超滤。溶质清除效率与毛细血管和腹腔之间的浓度梯度、透折液交换量,腹透液停留时间、腹膜面积.腹膜厚度,溶质分子量等相关。水分清除效率主要与腹膜对水通透性.腹膜面积,跨膜压渗透梯度等有关。
      腹膜透析装置主要由腹透管、连接系统、腹透液组成。腹透管是腹透液进出腹腔的通路,需通过手术置入,导管末端最佳位置是膀胱(子官)直肠窝,因此处为腹腔最低位,且大网膜较少,不易被包绕。腹透管外段通过连接系统连接腹透液。腹透液有渗透剂、缓冲液、电解质三种组分。葡萄糖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渗透剂,浓度分为1.5%.2.5%.4.25%三种,浓度越高超滤作用越大,相同时间内清除水分越多,临床上需根据患者液体潴留程度选择相应浓度腹透液。新型腹透液利用葡聚糖、氨基酸等作为渗透剂。

  (二)适应证与治疗

  1.适应证  急性肾损伤和慢性肾衰竭应适时开始腹透治疗。因腹透无需特殊设备、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对残肾功能影响较小.无需抗凝等优势,对某些慢性肾衰竭患者可优先考虑腹膜透析,如婴幼儿、儿童,心血管状态不稳定,明显出血或出血倾向,血管条件不佳或反复动静脉造瘘失败,残余肾功能较好,血透就诊不便等。对于某些中毒性疾病.充血性心衰等,如无血透条件,也可考虑腹透治疗。但存在腹膜广泛粘连、腹壁病变影响置管、严重腹膜缺损者,不宜选择腹透。

  2.腹透疗法  模式有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间歇性腹膜透析(IPD)、夜间间歇性腹膜透析( NIPD)、持续循环腹膜透析( CCPD)、潮式腹膜透析(TPD)等,以CAPD最为常用,适于绝大多数患者。目前多数CAPD剂量为每天6- 10L,白天交换3~4次,每次留腹4~6小时;夜间交换1次,留腹10~ 12小时。需个体化调整处方(透析剂量、交换次数、留腹时间、糖浓度等),以实现最佳的溶质清除和液体平衡,并尽可能保护残余肾功能。

  3. 腹膜转运功能评估  常采用腹膜平衡试验( PET) ,标准化PET程序通过测定血清和腹透液尿素氮、肌酐和葡萄糖比值,将腹膜转运功能分为高转运、高平均转运、低平均转运、低转运四种类型。高转运者往往溶质清除较好.但超滤困难,容易出现容量负荷过多,低转运者反之。对高转运者,可缩短留腹时间或采用自动化腹膜透析(APD)以保证超滤;对低转运者可适当增加透析剂量以增加溶质清除。

  4.透析充分性评估   目前公认的透析充分性标准为CAPD每周尿素清除指数(Kt/V)≥1. 7,每周肌酐清除率( Ccr)≥50L/1.73平米 ,且患者无毒素蓄积或容量潴留症状,营养状况良好。


  肾移植

    肾移植是将来自供体的肾脏通过手术植入受者体内,从而恢复肾脏功能。成功的肾移植可全面恢复肾脏功能,相比于透析患者生活质量最佳、维持治疗费用最低、存活率最高,已成为终末期肾病患者首选治疗方式。目前肾移植手术已较为成熟,对其相关内科问题的管理是影响长期存活率的关键。

  (一)肾移植供受者评估

    肾移植可由尸体供肾或活体供肾,后者肾移植的近、远期效果(人肾存活)均更好,原因有:

①供肾缺血时间短,移植肾延迟复功发生率低;

②等待移植时间短,从而维持透析时间短;

③移植时机可选择,受者术前状态可调整至最佳;

④亲属活体供肾易获得理想的组织配型,术后排斥反应发生率较小。

    无论活体供肾还是尸体供肾,均需排除可能传播给受者的感染性疾病和恶性肿瘤,并详尽评估肾脏解剖和功能状态。

     肾移植适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终末期肾病,但需术前全面评估受者状态,包括心肺功能预期寿命,以及是否合并活动性感染(如病毒性肝炎、结核等)、新发或复发恶性肿瘤、活动性消化道溃疡,进展性代谢性疾病(如草酸盐沉积症)等情况。对其他脏器(如心、肺、肝、胰等)存在严重功能障碍的患者可考虑行器官联合移植。

  (二)免疫抑制治疗

     肾移植受者需常规使用免疫抑制剂以抑制排斥反应。排斥反应机制复杂,单一免疫抑制剂无法完全防止或抑制免疫应答的各个机制,因此常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一方面作用机制互补,可有效抑制排斥反应;另一方面可避免单一药物大剂量使用而导致副反应增加。

  肾移植免疫抑制治疗包括:

①预防性用药:常采用以钙调神经蛋白抑制剂(环孢素或他克莫司)为主的二联或三联方案(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霉酚酸酯、硫唑嘌呤、西罗莫司等)长期维持;

②治疗或逆转排斥反应:常采用甲泼尼龙、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C)或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抗CD3单克隆抗体( OKT3)等冲击治疗;

③诱导治疗:用于移植肾延迟复功、高危排斥、二次移植等患者,常采用ATC、抗CD25单克隆抗体等,继以环孢素或他克莫司为主的免疫抑制方案。

  (三)预后
      慢性肾衰肾移植受者术后1年存活率95%以上,5年存活率80%以上,而10年存活率达60%以上,远高于维持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患者。其主要死亡原因为心血管并发症,感染,肿瘤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急性肾损伤术语集
肾脏替代治疗的编码
ICU中的肾替代治疗
到底该选择血液透析还是腹膜透析?肾内科医生告诉你真相!
董飞侠:尿毒症治疗的“三驾马车”
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