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叉神经(神经病学人卫9版)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三叉神经( trigeminal nerve, V )为混合性神经,含有- -般躯体感觉和特殊内脏运动两种神经纤维。
感觉神经司面部、口腔及头顶部的感觉,运动神经支配咀嚼肌的运动。
(一)感觉神经纤维
第1级神经元位于三叉神经半月节,三叉神经半月节位于灏骨岩尖三叉神经压迹处,颈内动脉的外侧和海绵窦的后方。三叉神经半月节与脊髓后根神经节相似,含假单极神经细胞,其周围突分为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领神经三个分支,分布于头皮前部和面部的皮肤及眼、鼻、口腔内黏膜,分别经眶上裂、圆孔及卵圆孔入颅。其中枢突进人脑桥后,深感觉纤维终止于三叉神经中脑核;触觉纤维终止于三叉神经感觉主核;痛温觉纤维沿三叉神经脊東下降,终止于三叉神经脊束核。三叉神经脊束核是最长的脑神经核,从脑桥至第二颈髓后角,来自面部中央区(口周)的痛温觉纤维止于脊束核的上部;来自面部周围区(耳周)的纤维止于此核的下部。这种节段特点,在临床上有较重要的定位意义。由感觉主核及脊束核的2级神经元发出的纤维交叉至对侧组成三叉丘系上升,止于丘脑腹后内侧核,从丘脑3级神经元发出的纤维经内囊后肢最后终止于中央后回感觉中枢的下1/3区(图2-32)。

1.眼神经(第1支)接受来自颅顶前部头皮、前额、鼻背、上睑的皮肤以及鼻腔上部、额窦、角膜与结膜等处的黏膜感觉,经眶上裂入颅。眼神经是角膜反射的传入纤维。
2.上颌神经(第2支)分布 于眼与口裂之间的皮肤、上唇、上颌牙齿和齿龈、硬腭和软腭、扁桃体窝前部、鼻腔、上颌窦及鼻咽部黏膜等经圆孔入颅。
3.下颌神经(第3支)是混合神经,与三叉神经运动支并行,感觉纤维分布于耳颛区和口裂以下的皮肤、下颌部的牙齿及牙龈、舌前2/3、口腔底部黏膜外耳道和鼓膜,经卵圆孔入颅。

(二)运动神经纤维
三叉神经运动纤维起自脑桥三叉神经运动核,发出纤维在脑桥的外侧出脑,经卵圆孔出颅,走行于下倾神经内,支配咀嚼肌(颞肌、咬肌、翼内肌、翼外肌)和鼓膜张肌等。主要司咀嚼运动和张口运动。翼内、外肌的功能是将下颌推向前下,故一侧神经麻痹时,张口时下颌向患侧偏斜。三叉神经运动核受双侧皮质脑干束支配。

(三)角膜反射通路
刺激角膜通过以下通路引起闭眼反应:角膜→三叉神经眼支→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三叉神经感觉主核→两侧面神经核→面神经→眼轮匝肌(出现闭眼反应)。角膜反射是由三叉神经的眼神经与面神经共同完成的。当三叉神经第1支(眼神经)或面神经损害时,均可出现角膜反射消失。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一)三叉神经周围性损害
周围性损害包括三叉神经半月节、三叉神经根或三个分支的病变。刺激性症状主要表现为三叉神经痛;破坏性症状主要表现为三叉神经分布区域感觉臧弱或消失,咀嚼肌麻痹,张口时下颌向患侧偏斜。多见于颅中窝脑膜瘤、鼻咽癌颅底转移及三叉神经节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等。
1.三叉神经半月节和三叉神经根的病变 表现为三叉神经分布区的感觉障碍, 角膜反射减弱或消失,咀嚼肌瘫瘓。多数合并有第VII、VIII对脑神经和同侧小脑损伤的症状和体征。
2.三叉神经分支的病变  表现为三叉神经各分支分布范围内的痛、温、触觉均减弱或消失。如为眼神经病变可合并角膜反射减弱或消失;如为下颌神经病变可合并同侧咀嚼肌无力或瘫瘓,张口时下颌向患侧偏斜。.

(二)三叉神经核性损害
1.感觉核  三叉神经脊束核损害表现为同侧面部洋葱皮样分离性感觉障碍,特点为:①分离性感觉障碍:痛温觉缺失而触觉和深感觉存在;②洋葱皮样分布:三叉神经脊束核很长,当三叉神经脊束核上部损害时,出现口鼻周围痛温觉障碍,而下部损害时,则面部周边区及耳廓区域痛温觉障碍,可产生面部洋葱皮样分布的感觉障碍。常见于延髓空洞症、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及脑干肿瘤等。
2.运动核  一侧三叉神经运动核损害,产生同侧咀嚼肌无力或瘫痪并可伴肌萎缩,张口时下颌向患侧偏斜。常见于脑桥肿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面部浅感觉、深感觉的传导通路
三叉神经解剖&三叉神经痛
第三至六对颅神经损害的临床表现与意义
神经系统习题
译文 | 中枢病变引起的偏侧咀嚼肌痉挛 HMS 血管瘤--由成金
神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