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部急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

病因和病理

是指病菌如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从皮肤、黏膜破损处或其他感染病灶侵入淋巴流(lymphatics),导致淋巴管与淋巴结的急性炎症。一般属非化脓性感染,病变时皮下淋巴管内淋巴回流受阻渗出,沿淋巴管周围组织产生炎症反应。皮下淋巴管分深、浅两层,深层淋巴管炎病变深在隐匿、体表无变化;而浅层急性淋巴管炎( acute lymphatitis)则可在皮下结缔组织层内,沿集合淋巴管蔓延,表现为网状淋巴管炎(丹毒)与管状淋巴管炎。浅部的急性淋巴结炎好发部位多在颌下、颈部、腋窝、肘内侧、腹股沟或腘窝。多来源于口咽炎症、足癬、皮肤损伤以及各种皮肤、皮下化脓性感染等。


临床表现

浅层网状淋巴管炎表现如丹毒;管状淋巴管炎多见于四肢,下肢更常见,病变部位表皮下可见红色线条,有触痛,扩展时红线向近心端延伸,中医称“红丝疔”。皮下深层的淋巴管炎不出现红线,可有条形触痛带。两种淋巴管炎都可以引起全身性反应,如发热、畏寒、头痛、食欲减退和全身不适等症状,病情取决于病菌的毒性和感染程度,常与原发感染有密切关系。

急性淋巴结炎轻者局部淋巴结肿大、有疼痛和触痛,但表面皮肤正常,可清晰触及肿痛的淋巴结,大多能自行消肿痊愈;炎症加重时肿大淋巴结可粘连成团形成肿块,表面皮肤可发红、发热,疼痛加重;严重者淋巴结炎可因坏死形成局部脓肿而有波动感,或溃破流脓,并有发热、白细胞增加等全身感染等炎症反应。


诊断与鉴别诊断

本病诊断一般不难。但深部淋巴管炎需与急性静脉炎鉴别,后者也有皮肤下索条状触痛,沿静脉走行分布,常与血管内长期留置导管或输注刺激性药物有关。


预防与治疗

急性淋巴管炎应着重治疗原发感染病灶。发现皮肤有红线条时,可用呋喃西林等湿温敷;如果红线条向近侧延长较快,可在皮肤消毒后用较粗的针头,沿红线分别选取几个点垂直刺人皮下,并局部再湿敷抗菌药液,以利抗炎。

未形成脓肿的急性淋巴结炎,如有原发感染如疖、痈、急性蜂窝织炎、丹毒等,应积极治疗原发感染灶,淋巴结炎多可随着原发感染控制后得以消退。若已形成脓肿,除应用抗菌药物外,还需切开引流。一般可先试行穿刺吸脓,然后在局部麻醉下切开引流,注意避免损伤邻近的血管。少数急性淋巴结炎没有得到及时和有效的治疗者常可转变为慢性炎症而迁延难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外科感染:浅部组织细菌性感染
浅部组织的化脓性感染——急性蜂窝组织炎和急性淋巴管炎淋巴结炎
【关注皮肤健康】--脚气长期不治 警惕三大炎症
临床执业医师知识点分享:软组织急性化脓性感染诊断公式式及练习
护士资格考试【第06章:皮肤及皮下组织疾病病人的护理】
淋巴结炎如何鉴别诊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