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好古

王好古,字进之,号汝庄,号海藏老人。元代赵州人。约生活在公元1200-1264年间。早年博通经史,以进士官本州教授,兼提举管内医学。好习医道,曾先后跟随名医张元素、李东垣学医。创立阴证学说。

(王好古曾与李杲同学于张元素,以年幼于李杲20岁,复从其学,尽得二家之传。)

王好古著有《阴证略例》《医垒元戎》《汤液本草》《此事难知》《海藏癍论萃英》等书,其中《阴证略例》最能反映他的学术思想。

《阴证略例》1册,王好古认为伤寒三阴证难辨难治,稍不留意,生死立判,故遍览前贤之论,掇其精要,附以己说,对阴证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了系统阐发。全书有证有药、有论有辨,末附海藏治验录

一、阴证的病因病机

王好古认为:“伤寒,人之大疾也,其候最急,而阴证毒为尤惨,阳则易辨而易治,阴则难辨而难治。”

【阴证毒】邪气伤人重,称“毒”

王好古论阴证病机的关键在三阴阳虚【考】(三阳阳虚易出现,出现几率大于三阴)

同时又针三阴脉证/内伤三阴分列仲景治法:①厥阴肝阳虚损则治以当归四逆汤,②少阴肾阳虚损则治以通脉四逆汤,③太阴脾阳虚损则治以理中丸

厥阴阳虚当归四逆汤、吴茱萸汤
少阴阳虚通脉四逆汤
太阴阳虚理中丸

“洁古(张元素)既有三阴可下之法也,必有三阴可补之法,予欲举此内伤三阴可补之剂。

未见仲景药时,人皆不言三阴,既举仲景药,分而三之,人皆得知有三阴也。”

王好古是在张元素论三阴寒实证的基础上,详论三阴虚寒证,因此除了列举上述三个主要方证外,还分别阐述了仲景的吴茱萸汤、四逆汤、白通汤、真武汤、小建中汤、理中汤、桂枝附子汤、附子汤、术附汤、姜附汤及茯苓四逆汤等温里扶阳(温补脾肾,助脾运化)诸方证,以为其立论的依据。

二、阴证的辨证施治

若病阴毒证,则见身表如冰石,四肢厥逆,体如被杖,脉沉细而微,或六至以至八至、九至、十至而不可数。

【阴毒证】可理解为“阴盛格阳”

王好古认为阴证的临床表现较为复杂,有些变证及假象(如阴毒证属真寒假热)难以鉴别,极易造成误治的后果。

“或有人饮冷内伤,一身之阳便从内消,身表凉,四肢冷,脉沉细,是谓阴证,则易知之;

若从外走,身表热,四肢温,头重不欲举,脉浮弦,按之全无力,医者不察,便与表药双解等,复使汗出,三焦之气绝,以此杀人者多矣。”

【三焦之气绝】上中下三焦元气皆大伤,尤中焦元气(同李杲)

其中“身表热、四肢温”,为虚阳外越之象,脉浮弦“按之全无力”,确系阳脱之征。若不识其证,孟浪用药,势必造成“三焦之气绝”的严重后果。

王好古治疗阴证,除宗仲景治法外,还广泛地吸取前人之法,同时自创新方,急急以还阳退阴为治,唯用补虚和气而已。如回阳丹、返阴丹、火焰散、霹雳散、正阳散、附子散、白术散、肉桂散等,综观诸方皆用附子,或与干姜并用

(三阴结聚于内时,三阳很难入于阴,易格拒阳于外)

“古人用附子,不得已也,皆为身凉脉沉细而用之。若里寒身表大热者不宜用,以其附子味辛性热,能行诸经而不止。身尚热,但用干姜之类,以其味苦,能止而不行,只是温中一法。若身热消而变凉,内外俱寒,姜、附合而并进,温中行经,阳气俱生,内外而得,可保康宁。”

王好古遣方用药特点:①阴证用药温补②重视服用方法③灸法、熨法、熏蒸法


(一)王好古在张元素脏腑辨证及李杲脾胃学说的影响下,结合个人临证经验,广引诸家之言,独阐阴证之辨证论治,从而把散见于历代著作中零乱而无条理的有关阴证的论述整理发挥成为具有辨证论治体系的一门学说。

(二)论阴证重视内阴,不囿于伤寒外感之说,扩大阴证的范围,把伤寒学说和脾胃内伤学说结合起来。

(三)王好古温补的思想也启发了明清温补学派对“肾命”的探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元代医家王好古:活在自己的节奏里
梅国强:细说从小柴胡汤到温胆汤
中医:阴证论的理论内容是什么?
从枳术汤到枳术丸
治胃痞:从枳术丸到枳术汤看李东垣对仲景的传承
补中益气汤加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