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寒温学派
  • 寒温学派研究对象×3:伤寒、温病、瘟疫病,同属外感病(伤寒学派、温病学派、寒温共论诸家)

  • 寒温学派含义:

①伤寒病:以“寒”为因(风寒为病因),以“热”为果(发热为表现)的一类外感病

②温病:以“热”为因(温热邪气为病因),以“热”为果(发热为表现)的一类外感病

③瘟疫病:显著传染性特点的一类外感病

  • 寒温学派发展过程:寒温混同→寒温分论→寒温统一

①伤寒病大流行(汉唐):研究者众多

②开始研究《伤寒论》(晋唐宋):

③“伤寒学派”产生(明):

《内经》:“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此为共论寒温外感之始。张仲景作 《伤寒论》,开中医辨治外感病之先河,其善治因寒而发热的外感病(六经辨证),理法方药自成体系, 后世研究者代不乏人,形成伤寒学派。

一些医家在实践中发现患者“病热虽同,所因各异,不可概以伤寒法治之,且伤寒正病绝少,类症尤多”《伤寒指掌》,他们审证求因、辨证论治,若属伤寒者固以仲景法治之,否则另立他法图之,寒温共论而成一派学说,不仅大大丰富了中医外感病学的内容,而且为温病学派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学术基础。

刘完素倡言“六气皆从火化”之说,深入探讨了外感火热病的病因病机,在治疗上突破了“辛温解表、先表后里”的固有模式,开启了后世对热性病辨证论治的研究。

直至明清众多医家在防治瘟疫(明后期瘟疫流行)及其他热性病(不能完全应用六经辨证),“静心究理,格其所感之气,所入之门,所受之处,及其传变之体”,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先后提出了温疫学和温病学的完整理论,并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论治及三焦辨证(更完整)论治体系,使温病学彻底从《伤寒论》 的范畴分离出来,温病学派迎来了鼎盛时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蔚普:给初学中医者的十封信(下)
伤寒温病源流探析
邓铁涛中医讲座
中医里的“六大流派”
中医四大名著
中医入门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