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知道和误以为知道是不一样的。”丨《学会提问》
userphoto

2023.03.14 福建

关注

“思而学,学必疑,疑则问。”——韩根太·《学会提问》

作者丨谢丹儒

来源丨最后一米阳光

1、不是不想问,是不敢问

在很小的时候,我们因不懂而提问,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一切都是新鲜的事物,一切都那么陌生,而没了解一分,关于疑问就少了一点点。
好像就是这样,我们变得越来越没有疑问了。
了解,经验,知道,这些就是我们没有疑问的原因。
偶有例外,比如当我们的问题提的方式不对时,则可能迎来责难。被认为是故意刁难,钻牛角尖,又或者是不懂事。
这显然和我们的初衷是相违背的。
就是因为不懂,所以想知道,想知道但自己又一时想不出来,于是就找到那些我们认为他们可能知道的人,问他们。
答疑,解惑,这件事好像一直都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印象中,每当自己擅自行动的时候,尤其是犯错了之后,大人总是这么说,你不懂就不会问吗?
是了,那时候是小时候,小时候我们有太多不懂的地方了。
可偏偏那时候的我们也是最具“小聪明”的时候,我们渴望证明自己可以,我们渴望并急切的想要证明自己是聪明的。不是吗?
因为,聪明总是一再的被夸奖啊!
尤其是那些听话的孩子,只能眼巴巴的看着那些“天赋异禀”的、“聪明”的人被夸奖。我们自然也希望得到认可和重视,想成为那个值得父母骄傲的孩子。
然而,好像人与人之间就是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聪明的人越是受到夸奖,而我们大多数呢,只会犯错,被骂,各种贬低,甚至有时一句“小孩子懂什么”,便堵的我们哑口无言了。
后来,上学了,老师说,要不耻下问。
事实上,在更早的时候,我们也曾听过这样的话,从父母那,从大人那,你不懂就不会问吗?
可结果呢?问的越多好像越加证明了自己的无知,愚蠢。
对于那时的我们,自尊心是何物兴许并不清楚,但这种感觉是知道的。羞愧,羞耻,甚至深深的感到自卑。
所以,其实当老师说出那句话的时候,我们大多数学生早已经放弃了提问的这个念头了。
不是不想问,而是害怕问。
谁会希望自己是个笨小孩呢?谁又愿意承认,且敢于在这么多人面前承认自己的愚蠢呢?
不懂的人那么多,而从众才更具安全感,不是吗?
何况,无论是老师,或父母,又或者其他人,只要有正确的方法,只要我们愿意仔细聆听和观察,我们总会找到的答案的。
少做,少说话,少提问,多听,多看,多想,这就够了。
而且,只要不犯错,又或者和大家犯同样的错误,那也是情有可原的,不是吗?
事实上,大多数人不都是这样过来的吗?
从学校出来后,马上步入工作。这个时候就更不好意思问了——问就是不专业,问就是不会,问就是不适合,问就是无法胜任。
直到某个瞬间,我们突然不再提问了。
很多人在成年之后都不再问问题,尤其是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数年之后,似乎是所有的不解都已消失,于是变得不怎么爱提问了,反而认为自己不应该问别人,而是别人应该向自己请教。
但是,所有的不解真的都已消失了吗?
并没有。
就像我们所认为自己知道的,又真的知道多少呢?我们真的知道什么吗?

2、我们真的知道什么吗?

在哲学的领域,提问是极为常见的。
其中尤为出名的便是苏格拉底了。
他是极为擅长提问的人,他常用“我所知道的便是我一无所知”作为重心,几乎问遍了当时自诩聪明的智者。结果无一例外,似乎越加证实苏格拉底这句话的正确性。
其实,他的提问放到至今,依旧是难以攻破的存在。
哲学,被称为是“智慧之学”。
作为哲学领域的“大咖”苏格拉底,尚且认为“我所知道的便是我一无所知”,而自诩为聪明人尚且通不过他的提问进行自证,作为普通人,我们真的知道什么吗?
这并非是刻意的贬低之词,又或者这是在借助“权威”在进行施压,不是的。
就实际而言,其实大多数人所认为的“知道”是如何建立起来的,我想,大家都应该心知肚明。
无非是常识的大部分,经历过后得出的经验、教训,以及通过观察、分析他人得出的结论,而这些都指向同一个地方:解决既有问题。
试想一下,除却那些既有问题的答案之外,我们在面对新的问题或是新的发现时,是否会陷入一种举足无措的局面呢?
也就是说,每次遇到新的问题,尤其是超出我们理解范围的问题时,我们并不能如解决既有问题那般第一时间便拿出解决方案来。
不过,这对于大部分人而言,似乎就足够了。只要活在“舒适区”,一直活在其中,那么凭借常识和经验就足够了。
但是,如果就此认定危机就不存在了,那未免也太过天真了。
随着社会发展,科技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危机也逐渐浮出了水面,下岗、失业、竞争、淘汰等等,哪一个不是轻易就打破我们的舒适区?
尚且,危机,通常又是蕴含着机会的。
若还是固守原有的观念,擅长(狭义)解决既有问题的人可不擅长发现问题,反之亦然。
而机会,通常又是伴随着新的发现和新的问题一起出现的。
至此,仅仅认为自己知道什么的人,可不见得能应付得过来。尤其是活在舒适区的人,紧跟潮流尚且还有困难,更别提什么把握机会了。
这一点,在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尤其突出。
毕竟,我们大多数人更擅长的似乎是后知后觉,不是吗?
那么,基于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呢?
机会转瞬即逝,我们又无法一直活在舒适区,新的问题还在不断的涌现……这也就意味着我们需要不断提升自我,不断成长,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紧跟时代啊。
说到这,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是否需要从零开始学习呢?
答案是,并不需要从零开始,而且常识和经验这部分也有自身的价值。
所以,关于怎么做的问题,大致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其一,将知道和误以为知道的进行区分。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知道和误以为知道是不一样的。
其二,就是将误以为知道的部分变成知道,以及将不知道的部分变成知道。
当然,这些说起来简单,但要做到却并不轻松,其中关键的一点就在于“学会提问”
善于提问,才能善于发现问题,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我们才能更加明晰自己知道什么和不知道什么。

3、知道和误以为知道是不一样的

仔细思考,我们可能很轻易就能意识到一点:即使我们所认为知道的部分,其中也还蕴含着大量模糊和不确定的部分,尤其是观察得越仔细,越能够发现这其中的不稳定性。至于误以为知道的就更简单了,只需尝试着去实践或作答,再去看这个答案和自己知道的问题和答案进行对比,很轻易就能看出其中的差别。
就以常识为例,它也会因时间、场合、地点等而改变。昨天的尝试可能变成明天的非常识,这个业界的常识可能是那个业界的非常识。
就像以前的古谚,我们遵守它,或是相信,更多的是盲目的,而如今科学已经能够对大部分古谚的合理性进行解释了。
这其中,之所以能够有这进一步的发现,靠的可不是固守常识,或盲目自信,而是经过一步步的探索、发现、科学分析、实验证明等得出的结论。
要做到这些自然不容易,但也并非无迹可循。其中,提出问题便是关键。
根据《学会提问》中的论述我们可以得知:
提问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为了了解未知事物;第二种是虽然自己知道答案,但是为了引导对方思考;第三种是为了共同寻找彼此均不知晓的事物的答案。
这三类提问有一个共同点,即都有“意图”。提问中一定要包含发问者的意图。
纵观那些“结论”得出的过程,哪一个是不需要经过这重重提问和筛选的呢?“意图”将为我们指引方向,引导我们思考和发现,通过提问和作答的过程,以及对答案的审视,再结合科学实验,并最终得出结论。
如此一来,知道得有始有终,可谓是贯穿整个过程,这样的知道才更可谓是真正的知道啊。
当然,就实际情况而言,我们绝大多数人可能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甚至大多数人觉得自己已经知道了就不会去提问,至于不知道的就更别说了,甚至都不知道该怎么提问。
这实在是莫大的损失啊。
就像大多数人所知道的常识,这就是常识啊,可是除此之外呢?
比如,为什么它能够成立,是否存在别的情况,它的合理性是什么?得出结论的过程又是怎样的呢?又是否经得住考验呢?即是否总是有效的,如果不是,那什么时候它是有效的,又是为什么呢?
所以,你看,经过这么一问,知道和误以为知道的不同马上就显现出来了。甚至知道多少也一目了然。

4、学会提问的前提,以及学会提问

其中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要做到擅长提问必须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谦逊。
就像《学会提问》中说到的:
对于那些认为是最厉害的人而言,他们脑袋里是不存在“提问”一词的。那样的人在未来只会走下坡路,因为他们已经自认为身居高位,哪里还能有上升的余地呢?
而且,大家想想看,以前读书的时候,我们是通过怎样的方式去验证我们具体懂了多少呢?做题,对吧。而做题可不就是对问题的作答吗!
关键是,这些大部分的问题通常又都是来自于我们所熟知的课本,但大家的考试成绩是怎样的呢?
从这里也可以很明显得知我们知道多少,以及知道和误以为知道是不一样的吧。
所以,偶尔问问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知道的定义是什么,也是一种反思的方法。
会提问的作用毋庸置疑——
“会提问,可以拉近和他人的关系,扩大你的社交圈,释放你的影响力;会提问,可以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你的竞争力;会提问,更重要的是可以深度了解自己,规划行动目标,掌控人生主动权。”
当然,除了以上我说的这些关于“学会提问”的重要性,《学会提问》一书还特别提炼出四大提问模块:自我赋能的提问、拉近关系的提问、优化工作能力的提问、增强领导力的提问。从这四大模块中我们能够很轻易找到应对不同场景、人群、对话的提问技巧,其中全文一共分享了42个提问技巧,覆盖生活中与他人的日常交流、职场中个人与团队的沟通协作,帮助我们精准提问,且提供了有效解决问题的指南。
值得一提的是,《学会提问》一书的作者韩根太擅长利用提问与人沟通,被誉为韩国顶尖“提问高手”。其毕业于韩国首尔大学,美国阿克伦大学高分子科学家。
39岁获聘为大宇汽车最年轻的董事,一度引发话题。在韩国企业界办过3000场以上的企业讲座,以简洁有趣且切中核心的明快授课方式广获好评。
提问,是人际交往的必备技能,是解决问题的最佳工具,提问可以使我们的思想基础变得更加丰富,可以朝着新的上升征途更进一步。
最后,引用书中的一段话进行结尾:
“我特别喜欢一句有关提问的名言:不耻下问。即不因向地位、学位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而羞耻。但是我想把这句话换成——耻于不问,即以不知而不闻为耻的意思。如果觉得自己已经知道了就不会去提问;如果觉得自己不知道,并且真的有所不知而主动提出问题,这样的提问才会使我们成长。”
所以,学会提问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让儿童提出开放式问题?
学会提问
引导孩子主动提问题(下)
向苏格拉底学赢得成功的提问法
18岁开始学哲学思辨,太晚了|对话法国哲学家Oscar Brenifier
如何对知识做批判性的思考和提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