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争辩丨“没有无可争议的真理。”
userphoto

2023.03.14 福建

关注

“如果我们拒绝在语言的囚笼里思考,那我们就只好不思考了;因为我们最远也只能走到怀疑我们所见到的极限是否真是极限这一步……”——尼采

作者丨谢丹儒

摄影丨刘家琛

来源丨最后一米阳光

很奇怪一点,看到很多人围绕着某个话题争来辩去,这样的事屡见不鲜,奇怪之处并不在此,真正令人感到惊奇的是:关于这个话题本身存在明显信息不足的前提下,却鲜有人对其进行补充和阐释。简言之,关于“它是什么”的问题都没整明白,就开始争来辩去了。
这很荒唐,不是吗?
如果只是自说自话,那不是争辩,也不存在任何争议,这就是自己的认知、认识,是知识、经验或感受,是私人的见解。这里存在偏见、片面、偏激、狭隘的可能性,甚至可能是虚假的、杜撰的、虚构的。从本质而言,它是封闭性的,即不具备交流的条件。这个时候,如果在此前提之下进行争辩,毫无意义。
也就是说,你不可能完全了解别人所表述的内容、别人的理解,以及他真正想表达的是什么。如此一来,无论怎么辩,都有漏,甚至都是错的。究其原因,不见得每个人表达都是按照通俗意义上的词义在进行梳理和表达观点,没那么精准、精确,其中自然包括省略的部分、他认为大家所熟知的部分,以及自己认为自己懂了部分。这一点,写东西的人应该再清楚不过了——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我们说明白了、表达清楚了,实际上,只是自认为表达完成了而已。但究竟想表达的和已经完成表达的部分,它们是否真的那么一致呢?往往并非如此。尤其是越是信息密集越是容易被曲解和误读。这其中就关乎“词义”本身,思维、结构、逻辑、叙事、表达方式等这些极具个人主观而非客观的因素,以及读者的认知水平。所以,往往这个时候会出现这么一种情况,表达者认为自己表达清楚了,读者或听众也认为自己听或读明白了,于是,他们好像可以进行争辩了——实际上,依旧不过是表达者在表达他的观点,争辩者在述说自己的观点,观点与观点之间并没有那么密切的关联,甚至是毫无关联。对于这种情况而言,任何争辩都是毫无意义的。
“你说你的,我说我的,都是各自在说各自的观点。本质而言,都没有对错。就像价值观不以'对错’论是一样的”。
从整个“交流形式”而言,这就是一场“虚假的语言盛宴” 。它们在不同层次上进行表达,都是对的,也都不全面,甚至与“话题”毫不相干。简单说就是,把不同的词语放到不同语境中,它的词性、词义也将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变化。如此一来,原来的话题也就变得模糊不清了。
不知道大家玩过“传话筒游戏”没有,玩过这游戏的人应该很清楚,经过越多之口,越传到后面,距离“原话”也就越遥远了。这是一个道理。
王烁就曾说过:“没有一句话可以脱离语境,有些话只能自己对自己说,别人说就不行。该说的人随便说,不该说的人一说就错,至于明知是错还说,就是别有用心。语言不是中立的,不能把它从一个语境中抽离出来,包裹在胶囊中,假装无损地移植在另外一个语境中。作为一种权力,语言权力关系的内涵在于谁说,何时说,对谁说,怎样说。……”
深以为然。
相较而言,索佩阿的“坦白”(出处《不安之书》),可谓真知灼见、一针见血:
“有哪些有价值抑或有用的东西是值得去坦白的呢?有些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发生在所有人身上,或只发生在我们身上;如果发生在所有人身上,便无新奇之处。但如果只发生在我们身上,便不被人理解。如果我写我所感,便是为感觉的热度降温。我所坦白的无关紧要,因为一切都无关紧要。”
——
绝大多数的争辩又何尝不是呢?
如此一来,那些所谓“无可争议的真理”又何以成立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课题研究方案
天天向上 | 高三英语复习备考建议
为什么要学习当众演讲,到底有什么好处?
佛教诡辩之转换话题,一直转换到你承认不懂,它就声称胜利了
娱乐至死,娱乐不死——《娱乐至死》简评
西方语言哲学研究的现状与前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