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容易陷入精神内耗

这明显是精神内耗。我的回答:

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年轻人厌学叛逆、虚无抑郁的案例也屡见不鲜。

这一篇我们来探讨一下原因。

一、马斯洛“人的需求层次”

一直到我们80后这一代,很多人从出生到成年,尤其是农村的孩子,都还是绕不过一个“穷”字。

盼过节的吃食、盼每年六一年尾的新衣,眨眼就长成了少年;来不及多愁善感,来不及叛逆内耗。

小镇做题家们好不容易离家千里之外,找到容身之处,马上进入裸婚、房奴、车奴、孩奴……

等差不多稍微可以抬抬头的时候,已经年近40了。有所谓中年叛逆,只不过人生大局已定,也翻不起什么大浪了。

现在的年轻人,30岁以内的,都是改革开放10多年以后出生的。

远的不说,我家里敢小我10岁左右的表弟表妹们,基本上没吃过什么物质上的苦。

社会整体上从经济、法治方面也得到了全面提升。

所以这一代的年轻人直接越过初级而上升到了中级也就是精神层面的需求。

而他们的父母还停留在物质匮乏的意识之中,如果不是成长学习型,在精神层面没办法恰当的引领和指导孩子。

孩子自然会产生叛逆和精神内耗。

开头提问的这个年轻人明显就是没有物质压力的,不知道钢是铁打的。

二、信息大爆炸带来的无所适从,难以构建稳定的价值观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因为透明,也因为极度丰富的资源和信息,一个目标明确执行力强的人可以免费获得大量学习内容、方法和渠道。

条条大路通罗马。

双刃剑的另一面是信息大爆炸带来的眼花缭乱、无所适从。

一个真相背后还有真相,反转又反转。我到底该信什么不信什么,听谁的不听谁的?

专家成了“砖家”,教授里面也有“叫兽”,权威的解构、信仰的缺失,对年轻人来说真的是毁灭性的。

所以为了叛逆而叛逆,为了反对而反对,拒绝去想为什么。

三、时代环境的变化,造成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真实链接缺失,更容易堕入虚无主义

城镇化的过程其实也是人的异化的过程。

城镇青少年住在居民区,看似熙熙攘攘、人头攒动,实际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弱联系。

信任、放心这种情感关系在城市、小区里面非常珍稀,多的是提防、警惕、客套和疏离。

有限的回归自然也是在父母的带领和规矩之下,没有了自然之子的切身体会。

除了依靠父母、听父母的话,年轻人失去了朝气和轻盈,时时处处如惊弓之鸟,紧绷而充满攻击性。

所以才会出现我不想做这份工作不是去反抗去努力解决问题而宁愿选择伤害自己的现象。

而那些生在农村的孩子却处处模仿城里娃的生活方式,田园仍在,他们却只想玩手机。

出生率下降、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势必造成留守儿童数量上升。

老人劳动力本身下降了,在教育、带养孩子方面很可能有心无力。小孩对电子产品的依赖程度可能还高于城镇。

长时间、持续性缺乏与自然与他人真实的情感链接,是人性的异化,最终必然堕入虚无主义。

听起来了无生趣,我们应该怎么做?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的孩子很叛逆
孩子爱发脾气,除了青春期叛逆外,还有可能是得了抑郁、双相!父母该怎么应对?
为什么你那么努力却依然教育不好孩子?因为你是在努力的对付孩子,而不是在努力的解决问题
面对青春期的叛逆我们应该怎么办
悲剧都是无知造成的!家长最好学点心理学
常回家看看,那首先也要“家”温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