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说糖尿病:想要改善糖尿病 不仅仅是控制血糖那么简单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具有遗传倾向的代谢内分泌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所引起的糖脂肪及蛋白质代谢紊乱。糖尿病的特征为为血糖过高及有尿糖出现。临床上糖尿病患者会出现多尿、多饮、多食、疲乏、消瘦等症候群。如果情况严重,还可发生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属中医的消渴病,第一次是出现在《内经》之中。历代医家对糖尿病都有着详细的论述。《古今录验》说:“渴而饮水多,小便数,有脂似麸片者,皆是消渴也”;《诸病源论》说:“其病多发痈疽”;《千金要方》说:“消渴之人,愈与不愈,常须虑有大痈”。可见中医学中论述与现代医学所描述之症状是基本一致的,其名异而其病同。

  糖尿病的病因与病理

  中医认为,消渴病的病因主要由于素体阴虚,五脏柔弱导致的,多由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原因引起。

  阴虚与燥热两者互为因果,阴虚而热甚,热甚则更伤阴。当阴损及阳,肾阳亦虚。另外糖尿病还有可能是素体阳虚导致的,此类患者在发病后会兼有肾阳不足的症状。

  糖尿病的辨证分型

  糖尿病根据其多饮,多食,多尿的三个主症有上、中、下消之分,肺热、胃热、肾虚之别。虽然三消症候各异,但其性质相同,均与肺、脾、肾有密切关系。

  上消

  原因:肺热津伤

  症状: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

  治法: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方药:消渴方加味。

  中消

  原因:胃热炽盛

  症状:多食善饥,形体消瘦,大便干燥,黄,脉滑实有力。

  治法:清胃泻火,养阴增液。

  而下消则分为肾阴亏虚与阴阳两虚两种

  1.肾阴亏虚

  症状:尿频量多混浊如脂膏,或尿甜,口干唇燥,舌红,脉沉细数。

  治法:滋阴固肾。

  2.阴阳两虚

  症状:小便频数,混浊如膏,甚则饮一溲一,面色黧黑,耳轮焦干,腰膝酸软,形寒畏冷,阳萎不举,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温阳益肾固摄

  由于糖尿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十分复杂,以目前的医疗技术尚无法根治,药物治疗上还是以纠正代谢紊乱、防止急性并发症和预防、延缓慢性并发症的出现和进展为主要目标。而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糖尿病患者的依从性,更好的控制血糖。中医护理可以进一步提高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患者的中医护理

  1. 起居护理

  中医认为适宜的环境,得当的衣着,起居规律是糖尿病患者获得长寿的基本条件。糖尿病病人的生活亦应顺应自然界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规律,提高人体对外界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保持机体平衡,减少感染的风险。

  2. 药食护理

  部分医家根据“药食同源”理论,提出饮食控制糖尿病,均可有效降低血糖、血脂,改善临床症状。饮食调护措施虽各有差异,但原则都是肺热津伤者清热润肺、生津止渴;胃热炽盛者食清胃泻火,滋养阴液;肾阴亏虚者,滋阴补肾;阴阳两虚者食则滋阴补阳;阴虚热盛者滋阴清热;气阴两虚者益气增阴。

  3. 情志护理

  中医认为情志失调是发生糖尿病的重要因素。中医通过调和喜怒法、发泄悲郁法、以情胜情法、乐观和畅法、移情易性移情法等使患者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对治疗充满信心,改善情绪障碍,提高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

  4. 运动护理

  体育运动不仅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增加胰岛素敏感性,还有利于减轻体重、控制血脂和血压、降低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太极属于综合性练习,不仅可改善平衡能力,亦有助于血糖、血脂的控制。八段锦、五禽戏等中医特色运动,同样可以起到降低血沉、纤维蛋白原等水平,改善血液黏稠度下降,更好的控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至达标水平。除此之外,传统中医功法尚可改善糖尿病患者极易出现的焦虑、抑郁,睡眠障碍,便秘等。

 

  除此之外,中药泡洗、艾灸、耳穴贴压、穴位贴敷、穴位按摩等,其在临床已大规模应用,选用活血通络的中药足浴可以通过热和药物的双重作用从而加强疗效,能明显改善糖尿病足患者的足部末梢血液循环,促进创面愈合。根据辩证虚实采用不同的中药贴敷疗,可明显改善改善糖尿病患者便秘情况。

  糖尿病的治疗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因此其治疗依从性的优劣与治疗效果的良好与否有着直接且重要的联系,所以说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提升其治疗依从性,对保证预后效果十分关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缓解血糖增高刺激然谷穴!
中医只能养生不能治病?针对糖尿病中医有个...
视频 | 血糖高了怎么办?中医教你一招缓解!
有关糖尿病问题的综述 TCM Forum
糖尿病的中医防治+糖尿病与瘀血(绍奇谈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从瘀论治
糖尿病(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