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民间故事:小叔子陷害寡嫂,县令见钱忘义,最后竟被儿子挖棺暴尸

北宋时期,在萧山县城有一户人家姓贺,家中有两个儿子,在贺大郎十七岁这年父母相继去世。

于是贺大郎就担起了家里的重任,好在父母留下了不菲的财产,他和弟弟贺二郎都能衣食无忧地长大。

贺大郎二十岁的时候,经过媒婆介绍娶了邻镇上的姑娘花巧巧为妻。花巧巧善良贤惠,嫁到贺家之后,夫妻恩爱,对贺二郎也亲如兄弟,一家人过得和和睦睦。

然而好景不长,花巧巧嫁到贺家不到一年,贺大郎就在一次意外中去世,这对于花巧巧和贺二郎来说,都如五雷轰顶,花巧巧经受不住打击,直接晕了过去。

来帮忙的邻居担心她有好歹,赶紧给她请了大夫,在大夫的医治之下,花巧巧悠悠转醒。这时大夫对她说:“夫人不宜伤心过度,你腹中已经有三个月的身孕了。”

花巧巧听闻此言激动不已,跪在大郎灵前痛哭诉说,告诉大郎他后继有人,可以安心走了。那场景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叹他们夫妻情深意重,让人潸然泪下。

大郎出殡之后,左邻右舍一时谣言四起,有人说:“花巧巧克夫,嫁入贺家不到一年就把男人克死了。”

也有人说:“花巧巧腹中的孩子命硬,他一来贺大郎就丧命了。”

总之各种版本的流言蜚语传到了贺家,下人们交头接耳,自然也传到了贺二郎的耳中。

本来他对花巧巧这个嫂子还是挺尊重的,但别人说得太多了,他也开始相信花巧巧母子不祥,开始刻意跟他们保持距离。

不到二十岁的贺二郎慢慢接手掌管家中的一切事务,在这期间花巧巧也没有多余的想法,想着二郎是贺家男丁,理应由他掌家,于是尽心尽力的帮着他。

谁知在花巧巧生产这天,孩子出生之时正好碰上天狗食日,孩子一声啼声,天空瞬间暗了下来。产婆见此情景,吓得慌不择路地逃跑了,下人们开始敲锅碗瓢盆,天空才开始渐渐转亮。

这一幕更加印证了这个孩子的不祥,在大家口中传得沸沸扬扬,什么说法都有,所有人都离花巧巧母子远远的,好像她们的不祥会传染给别人一样。

花巧巧刚出月子,贺二郎就来到花巧巧房间说:“嫂子,你也别怪我无情,你嫁到我们家这一年多,发生了太多事情,现在哥哥也没了,你离开我们家吧!”

花巧巧瞪着贺二郎说:“二郎,我待你如亲兄弟,你怎么能说出这种话?你哥不在了,这不他还有儿子吗?你怎么能赶我们走?”

“嫂子,外面怎么传言你也清楚,说实话我不想把这个孩子留在贺家,免得给贺家带来灾难。这里是三两银子,你带着孩子离开这里吧。”贺二郎铁定了心要把他们赶走,说话一点情面都不留。

花巧巧见他这么无情,只好撕破脸面说:“不管怎么说,这孩子是贺大郎的血脉,贺家的家产有他一份,你三两银子就想打发我们,门都没有。实在不行,你把族老请来,把家产一分为二,我们分开过。”

“你开什么玩笑,你们有什么资格跟我谈分家,现在贺家我说了算,你们两个都是不祥之人,赶紧给我离开贺家,免得给我带来晦气。”贺二郎说完命令家中两个老妈子把花巧巧的随身衣物扔到了门外,把他们娘俩赶出了贺家。

花巧巧抱着嗷嗷待哺的孩子,看着包里的三两银子苦笑了一下,自言自语地说:“我一个从没出门的女子该怎么养活孩子呢?贺家再落魄,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至少能把孩子平安养大,我不能就这样离开贺家,我要去县衙告状,要回属于我的那一份。”

花巧巧打定主意,就去王先生家请他帮忙写一份状子。王先生是县里私塾的先生,是这附近少有的文化人,对于外面那些关于花巧巧母子的传言他是不信的,对花巧巧的遭遇也颇为同情,见花巧巧来求他写状子,他二话没说很快就把状子写好了。

拿到状子的花巧巧直奔县衙,敲响了登闻鼓。此时县令吴闻正在书房查阅卷宗,听到有人敲鼓,立刻命人把人带上来,准备升堂。

吴县令见来者是一个怀抱幼子的年轻女人,就让她把状子呈上来,他仔细看完之后,一脸气愤地说:“此人真是无法无天,胆敢如此对待寡嫂幼侄,你先找地方安置好,待本官查探清楚,一定还你公道!”

花巧巧得到了吴县令的答复,就抱着孩子找了一间简陋的房子安顿下来,等待消息。可她等了几天也没有音信,这天,她只好抱着孩子去县衙打听情况。

谁知她不仅没有打听到情况,根本就见不到吴县令,只有一个衙役把她的状子递出来说:“县令查清楚了,你是诬告,见你带着幼子就不治你的罪,你赶紧离开吧!”

花巧巧傻眼了,这县令怎么能颠倒黑白,是非不分呢?她想来想去都觉得这其中有猫腻,她的倔性子一上来,索性在县衙门口长跪不起,要求县令给她一个说法。

可吴县令收了贺二郎的重金,答应替他摆平此事,他自然不能出面,花巧巧带着孩子在烈日下跪了几个小时,就是没有人理她。

她伤心欲绝,认为这个世上再没有她们母子的活路,于是一狠心,把孩子摔在了县衙门口的石狮子上,刚满月的孩子瞬间没了气。

她抱起儿子小小的身体仰天大哭,一边哭一边喊:“天下何来公道,你们联合起来欺负孤儿寡母,我无力养活他,今日就随他而去,你们自会遭到报应!”然后自己也撞柱也亡。

尸体一直在县衙门口,大家都认为她们是不祥之人,没有人愿意给她收尸,吴县令的老奴吴伯心地善良,就把她们母子用破席卷上,安葬到了乱葬岗上。

花巧巧死后,吴县令和贺二郎都认为解决了大麻烦,于是放下心来踏踏实实地过日子。

快五十岁的吴县令因为一妻一妾一直没有生下儿子,就想再娶一妾,生个儿子继承吴家财产。没想到新娶的小妾也得力,进门不到三个月就怀孕了。

次年生下一个白白胖胖的儿子。吴县令老来得子,自是高兴得不得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摔了,宝贝得不得了。有了吴县令的宠爱,家中其他人更加惯着他。

可接下来没两年,吴县令因为不作为,又贪钱财,被查处,被罢官。幸亏他把贪来的钱财早早地转移到乡下,这才保证了一大家人的生活。

回乡的日子生活还算富裕,小儿子也聪明伶俐。吴县令把他送进了最好的学堂,只可惜这孩子根本没有把聪明用在学习上,而是跟着一群街头无赖学会了吃喝嫖赌,除了要钱,平常根本见不到他人影。

儿子如此不成气,吴县令气郁结心,得了重病,在临死前想见儿子一面。可那儿子已经几天没有着家了,家人只好四处寻找,最后吴伯才在一个酒馆中找到他。

吴伯把喝得醉眼朦胧的小儿子领到吴县令床前时,他只剩下一口气,看着自己唯一的儿子,想伸手摸摸他。

谁知小儿子一把甩开他的手说:“你要死就死,把我拉回来干什么?我喝得正高兴呢?”说完头也不回地又走了。

吴县令气得话都说不出来,用手抓着胸口,瞪着两只眼睛就这样死了。吴家人买了上好的棺木,又置办了一些上好的物品作为陪葬将吴县令安葬了。

吴县令一死,吴家更是没有人能管住这个儿子,他没了约束,更加放纵,没两年就把家产挥霍一空,连房子都被赌输了。一家人无处可归,只能流浪乞讨为生。

这时小儿子想起县令下葬时的棺材里还有一些上好的陪葬品,于是拿起锄头就去挖坟。吴伯把这一切看在眼里,摇了摇头说:“老爷这一生作孽太多,这儿子是来讨债的!报应啊!”

吴伯阻拦不住,只好默默地跟在少爷的身后,等着为老爷收拾尸骨。吴氏子把他爹的坟几锄头挖开,掀开棺材把尸骨扔出来,又拿起锄头想把吴县令头骨打碎。

吴伯实在看不下去,就上前阻挡说道:“你的仇也报得差不多了,他毕竟生养你一场,人已经死了这么久,没必要做得太绝了!”

吴氏子听闻一呆,好像想起了什么,瞪着眼睛不说话。过了好一会儿,忽然大叫一声倒地,没了气息。

吴伯只好收拾了他们父子的尸骨,一起葬到了棺材里。一边做一边自言自语地说:“我为你两世收尸,希望以后你能放下怨恨,再世为人,好好活着。”

再说贺二郎赶走花巧巧之后,看中了县城的一个名妓,花了一半的家产为她赎身,可此女子过惯了锦衣玉食的日子,根本不懂持家之道,没两年就败光了贺家所有的家产。

她过不了苦日子就重操旧业,也不再搭理贺二郎。贺二郎没有了积蓄,只能流落街头一路乞讨为生。

花巧巧一生的遭遇都是巧合,早年丧夫,生子逢天象,这一切都跟她没有太大的关系,但人们的愚昧给她背上了不祥的名声,让她孤儿寡母走途无路。

又碰上了贪财县令,最终心灰意冷,撞柱而亡,可她心中有怨气,转世投胎也要让吴县令遭受报应,到死后也得不到安宁。

▲本故事为【桃子姐姐】的原创民间故事,素材取自民间传说和原创虚构,旨在丰富读者业余生活,寓教于乐,与封建迷信无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清代奇案:堂弟为霸占家产,状告嫂侄私通,县令却把他判死刑
民间笑话:傻子骗子银子
神不会无视好人蒙冤
民间故事:五个儿子接连去世,老汉急忙请来道士,道士:你最该死
清代奇案:少妇与人残杀亲夫,买通仵作结假案,按察使设计套真相
一桩奇案:以讹治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