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某研二学生忆起中学生活

1

今天是一个大晴天,空气中弥漫着春天美丽花朵的香味,让人怀想起本科时候每年3月的桃花节,因为学业过于繁忙,只能望着那些纷飞的花瓣着迷,然后将目光从窗外收回,继续学习。

再次回想起高中的时候,午后回到教室本该是午休的时间,但是绝大多数同学会抓紧时间学英语或者其他,很累,很想睡,那种头发晕的困倦令人印象深刻。

虽然我晚上不怎么熬夜学习,早上也到得很早,但是那时的午后,就是感觉到莫名困倦。但仍然坚持着学习,因为希望能考上大学。那时候遥想读大学的岁月,无比憧憬大学。虽然那时候我根本分不清什么是一本、二本,也完全没有985/211的概念,但就是觉得我应该上大学。

现在的我在某所普通211大学读研究生,学校不突出,但是对我来说也还行吧。许多事情不是自己能决定的。

在食堂吃完饭,回到图书馆,现在已经有了大把的时间可以午睡,但是我竟然完全不想睡,这种状况似乎从来到上海的第二年就开始了。第一年的时候我仍然保有着自己的午睡习惯,但是现在已经完全不午睡了。

上海这边的人比较接近国外的习惯,不午睡,可能也是因为通勤时间太长朝九晚五中午基本只有一个小时的吃饭时间,也没有办法午睡。

于是我似乎也被这习惯传染不再午睡了。

读研以来除了特别需要几乎没有七点以前起来过。我惊异于自己的懒散。偶尔在网上看到清华浙大学霸的作息表,还是惊叹普通学校和顶尖名校的学生差距确实不小。同学中,除了已经开始实习的,几乎也都是睡懒觉的多,我竟然是我们寝室最早起来的了。

2

刚入学的时候看到研究生寝室管理规定有一条,说不得迟于9点起床,我当时还在心里疑惑,为什么会那么晚起来?结果发现真的很多研究生同学睡到中午起来吃午饭。规定基本也形同虚设,阿姨偶尔来宿舍检查也只是走个过场,不会介意床上有没有人。

她们中饭后的下午继续躺回床上睡午觉,晚上出去吃晚饭顺便玩耍,上海这边玩乐的项目也很多,学校三个地铁口,去哪都方便。八九点回来都算早的,手上拎着许多购物袋,嘴角的油也没有擦干净。

于是我不由得反思中国的教育,总体上就是,高考以前为了高考拼命地“压迫”,甚至从一年级就开始了军备竞赛,到了大学却各种放羊。学生需要靠自己的自律来维持学习,而且这部分学生就算仍然保留一些中学时候的学习习惯,也完全是出于升学的需要(为了出国或者保研刷绩点,为考研而拼命学习等),但是到了研究生阶段,几乎完全就是放飞自我的状态了,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在玩,出于一种对多年应试教育的报复性厌学心理?再也不学习了!

3

我只感觉悲哀,因为大学和研究生阶段,15岁到25岁,应该是一个人一生中的体能和智能的巅峰时期,而中国的大部分学生却只能浪费掉这其中的许多黄金时间。其实我是没有什么话语权对此置喙的,因为读研以来我也确实陷入一种“虚无感”之中,因为一直都很努力学习,现在研究生阶段学习节奏“慢下来”了,陷入了一阵莫名其妙的迷茫,常常看着那些在食堂图书馆和24小时自习空间“抓狂”的本科生们,会明显觉得自己和他们不是同一类人。但是起码对于自己的懒惰我还是有罪恶感的,我可以五十步笑百步?

尤其是现在,研二,课基本也上完了,也没到催交毕业论文和着急签工作的时刻,这种安静一下子将我充塞,甚至偶尔8点多起床心中也没有罪恶感了。我本科从大二之后几乎没有迟于7点起床的,哪怕是冬天,也会在6点50起床,然后去上8点钟的课,在那之前还会自习30到60分钟,一般用来做英语听力训练或者背单词。

可是现在,居然一下子有了大把大把的时间,周一到周五,只有一两次课,周末全部放松,我忽然陷入一种新的不适。这种不适和高中时候那令人印象深刻的困倦却没时间睡觉的日子形成鲜明对比。

我仍然记得那时候的困倦和辛苦,虽然我一直并非学习最努力的。记得当时班里有同学熬夜学习到零点,有一次有个人说她昨晚熬夜到五点才睡,当时是早上,肯定不到八点,我翻了翻眼,算了算,凌晨五点?就是早上五点?那她基本就是只睡了一两个小时然后跑来学校咯?真令人绝望。这还仅仅是我知道的。

也许就因为那,我自知熬夜无望,从此也彻底“放弃”熬夜学习了,每天晚上9点半下了晚自习,10点左右我就会睡觉,早上到教室的时候,很多同学已经在那里学习了,包括许多晚上常常熬夜学习到凌晨的同学。我承认那时候我学习不怎么努力,最后高考我确实也不是分数最高的。

但是我忽然有点庆幸,因为我仿佛没有那种“报复性不学习”的心理,相反,我回想起中学,会因为觉得自己不够努力而充满遗憾,会觉得,假如我高考/中考,考得更好一点,去到更好的学校,现在会不会更加快乐呢?于是在大学的时候反倒开始努力学习了,甚至保送读了研究生也不能消除那种“悔恨”的心理,仍然是充满遗憾。

此前的一年半研究生岁月里,已经能感觉到这种“空闲”对我“悔恨”和“愧疚感”的刺激,如果真的无事可做,就会看某一本课外书。在过去的2021年,我就这样刷完了300多本书。

也不知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假如我高中也很不遗余力地熬夜学习,拼命搞,最后考上了某个985,会不会因为不学习最后变成“985废物”呢,如果是那样,我是否会羡慕持续努力从普通大学逆袭的同学?虽然在某个普通211大学读个很水的文科研究生,也算不上什么“逆袭”。

不得而知。我羡慕他的顶尖学校,她羡慕她的幸福家庭。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而人生能把握的,无非就是眼前这一杯水。

4

回想起我的中学生涯,真的觉得人生如梦,从初一到现在竟然已经快十年了,而我和十年前仿佛并没有什么太大变化,24岁的我,活得仿佛一个波澜不惊的44岁中年人。

当然变化肯定也还是有的。其实回想起来自己,直到大一的时候也一直是大脑一片空白,高中的时候大脑更是空白中的空白,完全没有现在那么多想法,完全不会思考自身的命格与时代和国家社会方面的问题。而现在真的就会从很宏观的层面进行考虑,现在反倒只觉得自己,无知又浅薄。或许这是一种变化吧。

她们说是因为你现在还在学校里面,等你毕业了,工作了,会开心起来的,会嗨皮起来的。但是又会有人说,你现在要珍惜在校的快乐时光,等工作了,很忙很累,你就会怀念现在的时光。本科毕业直接做律师的同学说她后悔没有读研。

生活真的就是一座围城,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进去,这山望着那山高,别人的总是好的……

回忆起高中,只剩下苍白的记忆,零星散落着无数的试卷模拟题和一摞摞在我现在看来完全无用的资料。

尤其是经历“天下第一考”的法考之后,我常常会反思自己在高中阶段的学习。法考的内容量个人认为是远远超过高考的,但是法考前后所用时间加起来绝对不到6个月,虽然备考时间比这长,但是集中复习的时间只有两三个月,并且在那两三个月里面,也有部分时间用于其他。而内容更少的高考竟然花了12年。

反思在高考之前的12年,我觉得起码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是被浪费掉的,尤其是对于资源相对匮乏的农村学生来说,很多时间其实都是被空耗掉的,毫无意义。

据说北大每秋季开学的时候,新生里面,总会有几个15岁入学的“天才少年”,其实想想也没什么所谓,高考那点东西,真的就那样,如果父母好好培养,12岁上大学都是可能的。真的没有多少内容。

中国的人才,大部分是培养出来的。人生是接力赛,不仅仅是普通长跑。想起上次某位我很敬爱的老师安慰我说的,相信如果你从小被好好培养,也会很优秀的。那一刻,我潸然泪下。

所以一切都是父母的错吗,自己现在不够优秀生活不开心就是父母的错吗?可是父母已经很辛苦了,如果不是父母的支持,我连这普通211学校的研究生也读不下去的。

哎 ,珍惜我之所有,争取可以争取到的未来所有,尽量避免羡慕自己没有也争取不到的东西,这样可以减少痛苦。知足常乐才是幸福要素,参差多态是世界斑斓本源。

隆冬消逝,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日子又到了,所有人,祝你幸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升学考试中的潜规则- 天涯明月
给准大学生:优秀清华学子畅谈大学学习生活经验
日本的衡水中学?每年考入东大学生150+的这所日本高中是怎样一种存在?
那些值得报考的冷门专业(二):分数低、薪资高、就业前景好
20余载当班委是什么样的体验?
毕业以后才发现,大学本科211和研究生211,到底有多大不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