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已修改了40多次,研究生写篇论文多痛苦?|本硕7年,我发现大家对高等教育有误解
1
今天将我最新修改的论文提交,等待修改建议然后进一步修改。‍‍‍‍‍‍‍‍‍‍‍‍‍
粗粗数了一下,我竟然已经修改了40稿!哎,不得不说,当代研究生,写篇论文真的是太累了。那些对着文档苦思冥想的深夜想多了都是泪
自从翟某临“不知知网”事件之后,学术论文的要求是越来越严格了,今年听我们学院的说,光是查重的要求都更加严格了。今年第一次开始,首次查重操过30%直接延毕半年以上。‍‍‍‍‍‍‍‍‍‍‍‍‍‍‍‍‍‍‍‍‍‍‍‍‍‍‍‍
2
所以,在考上研究生之前,你想象中的研究生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考上研究生就能顺利找到自我,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或者是走上人生巅峰?‍‍‍‍‍‍‍‍‍‍‍‍‍‍‍‍‍‍‍‍‍‍‍‍‍‍‍‍‍‍‍‍‍‍‍‍‍‍‍‍
不,不是的,你会听无数读了研的学长学姐神秘兮兮告诉你,考上研究生才是痛苦的开始。‍‍‍‍‍‍‍‍‍
论文啊,写论文改论文到头秃,还有各种迷茫接踵而来。未来,就业,结婚……此前的目标都很单一,高中考虑高考,本科考虑读研,仅此而已。
我回想关于读研,最快乐的瞬间是哪一刻?‍‍‍‍‍‍‍‍‍‍‍‍
——竟然是我大四,得知自己获得保研资格的瞬间。‍‍‍‍‍‍‍‍‍‍‍‍‍‍‍‍‍‍‍‍‍‍‍‍‍
记得当时我正从图书馆去食堂吃饭(因为没有把握自己能保研,所以还是在准备考研的,同时也在准备法考主观题),然后有老师和同学给我转发链接,说我保研啦!‍‍‍‍‍‍‍‍‍‍‍‍‍‍‍‍‍‍‍‍
点开链接看到自己以学院第二的综合排名顺利获得保研资格,我实在是太激动了!‍‍‍‍‍‍‍‍‍‍‍‍‍‍
那个瞬间是十分十分开心的。感觉本科几年的努力,汗水都没有白流。关键是充满希望,因为未来有可能去特别好的学校读研。
是一个又一个闹钟响起就起床去教室上课的早晨,或是坚持到图书馆闭馆才离开的晚上,是和英语双学位的小伙伴练习team work的课间,是无数场的考试和比赛……‍‍‍‍‍‍‍‍‍‍‍‍‍‍‍‍‍‍‍‍‍‍‍‍‍‍‍‍‍‍‍‍‍‍‍‍‍‍
然后我就踏上了一个多月的保研复试征途,先后去了几所学校,但是因为有的学校的学硕我没办法读到自己想要的专业,但是于是选择了现在读的这所211学校。
我记得学院当年排在我后面的同学,英语连6级都没过的,都去了湖南大学这样的985.‍‍‍‍‍‍‍‍‍‍‍‍‍‍‍‍‍‍‍‍‍‍‍‍‍‍‍‍
3

其实现在想起来是有些后悔的,因为读完研我发现,尤其对于文科生来说,你读书所在的学校比你读的专业重要得多。‍‍‍‍‍‍‍
比如去985呢,你毕业可以考选调生,几乎任何地方的都可以考,但是如果只是一所普通211,可能是否能参加当地省份的选调都很玄了。
关于招聘,很多985学校的,就是直接进的,但是如果学校不好,所谓专业好,人家也是要考虑的。
总之如果学校不那么好,那能走的路,也少了很多。
接到被录取的通知的时候,我甚至是有些失望的,因为在获取保研资格,但并未正式被录取的时候,是充满希望的——说不定我能去个更好更好的学校呢。‍‍‍‍‍‍‍‍‍‍‍‍
但是拿到录取的时候,仿佛没那么开心了,是有些失落的。如果不是想着未来到上海发展,或许我不会选择这所尴尬无比的普通211吧。‍‍‍‍‍
4
此前,尤其是90年代的时候,大学生是很金贵的,只要考上大学,真的可以实现“跳龙门”一般的过程。
毕业后学校直接包分配,而且都是很好很好的工作,可以说不是金饭碗也是铁饭碗了。‍‍‍‍‍‍‍‍‍‍‍‍‍‍‍‍‍‍‍‍‍‍‍
但是后来大学扩招,以及毕业得自己找工作,而非包分配。从此就逐渐进入了“硕博满地走,本科生不如狗”的时代。‍‍‍‍‍
像我在《高学历,竟成了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中分享的那样,高学历竟然已经成了这个时代的大学生发展的枷锁。‍‍‍
本来没有这个学历,你能做得很好,为什么有了这个学历,你连做都不想去做了呢?你抹不开面子了?为什么会觉得丢人呢,为什么读了大学,反而觉得丢人呢?
5
可是家长是那个年代走过来的。
多数家长是没有读过大学的,他们只看见了他们同龄人中,读了大学的“大学生”发展发展得多好,但是他们没有看到,如今大学生已经泛滥成灾。‍‍‍‍‍
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教育焦虑摆在那里,只要高学历和高收入是正相关的,家长和孩子们就仍然会继续拼命卷升学,课外教培也不可能被真正消灭。‍‍‍‍‍‍‍‍‍‍‍‍‍‍‍‍‍‍
他们打出的标语是:“不培养您孩子,就培养您孩子的对手。”
贩卖焦虑,也很可笑。且不说他们的补习班是否有用,光是就算上了大学,读到研究生,其实也未见得能找到很好的工作。‍‍‍‍‍‍
但那个年代的家长们,已经对教育产生了深深的执念,深信不疑只要把孩子送进高等学府,从此便可高枕无忧。‍‍‍‍‍‍‍‍‍‍‍‍‍‍‍‍‍‍‍
这不过是一种教育上的懒惰。与此相同的,还有当代大学生对自身的懒惰,总是幻想读了研究生之后怎样怎样,而不能客观思考,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生。‍‍‍‍‍‍‍‍‍‍‍‍‍‍‍‍‍‍‍‍‍‍‍
跟风去考研,其实也不一定能获得自己想要的。
6
我有个中学同学,普通本科(甚至不是一本)毕业后,在社会上兜兜转转一两年,在家人的要求下,终于考上了家附近乡镇某三不限岗位。‍‍‍‍‍‍‍‍‍‍‍‍‍‍‍
前段时间我们聊过,她算是很让我羡慕的了,毕竟公务员上岸捧起了金饭碗,而我白读3年书,要毕业了工作也找不到一份。‍‍‍‍‍‍‍‍‍
但是很令我惊叹的是,她说她很想去读研,还说很羡慕我们这些在大城市的,说在乡镇很烦,说现在自己就是想通过遴选(也基本没别的途径了)去市里。‍‍‍‍‍‍‍‍‍
还说想和我咨询读研的事情。我说如果真的想读研的话,那还是建议去北京,毕竟教育资源真的是最最丰富的。‍‍‍‍‍‍‍‍‍‍‍‍‍
上海呢,商业气氛更浓厚。(确实说实话,我来上海读研这三年,没一点在学校读书的感觉,说难听点,感觉就是,花点钱,混日子混学历),上海是真的大家脑子里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怎样赚钱。
我其实挺惊叹的,因为她目前的状况,在同学中,算好的了,起码是考上了公务员岗位,旱涝保收的,尤其是这两年口罩事件影响,很多都小的公司都倒闭了各种的。失业率急速攀升。
但是言谈之中,能明显感受到她的失落和对现状的渴求改变。
“办公室都是老阿姨,混日子不工作,材料都要我写。每天给领导写材料到头秃。”
“乡镇真的没什么意思,想去大城市,你要是考公务员,一定要去大城市。我现在就想走遴选去市里(对公务员主要也只有这条路)。”
我说,假如你真的考上研究生,你的单位领导是否同意你读?‍‍‍
假如你要保留职位同时读研究生,可以考虑读个在职的研究生。
像我现在的研究生同学,非全日制的同学,就有不少是周一周五上班的,周六日上课。‍‍‍‍‍‍‍‍‍‍‍‍
7

现在是市场经济,但我们的“高等教育”却残留着浓浓的计划经济的味道。于是,你期望这个学历能给你带来计划经济时代一样的回报,必然是会失望的。
比如,现在的大学,稍微像样点的都是公立,财政都是国家补贴,不是完全靠学生交的那点学费的,每年的补贴都是过亿的。(所以说那位延毕继续享受学校资源的老哥是多么机智)
不会说办个大学,学生在这学了之后好就业,然后就拼命来这交学费,维持学校的运转。所以现在的大学对于学生毕业后是否好就业,不会有本质上的担忧,因为经费主要是国家在出。
那么读大学给我们带来的究竟是什么呢?读书真的一点用都没有吗?或许是有用的吧。
8

比如你的眼界,格局,会进一步打开。
高考,不一定会让全世界看到你,但是可以让你看到全世界。
高考完,你坐火车来到大城市,上学,报道,顶着烈日参加军训,在拥挤的人群中在各个摊位报名参加各种社团,认识许许多多来自五湖四海的小伙伴,认识了一群年龄和爸爸妈妈一样但是心态和你一样年轻的大学老师;
他们都是一群,你此前没有遇到,不读大学也不会遇到的人。
你可能会加入到一个班主任可能比你会玩的集体,上课的老师再也不会像高中老师那样对你说:“同学们,我们再讲一分钟……”然后拖到距离下节课铃响才下课。
你会遇到一群,下课铃响,跑得比你还快的老师。下课后,你也再不用担心作业——很多专业根本没有作业,就期末一场考试。然后可能你到距离考试前一周才开始翻开书“预习”。这门课都结课了,教材可能连名字都没写……

读研究生之后,基本上的课,除了一些马克思什么的那种课要买教材,很多专业课基本上不会有教材购买要求了。读研究生了,真的就连课本都没有了,疯狂吧!
各种各样的社团,你可以成为任何你想成为的人,你喜欢什么都可以去做什么。无论是喜欢唱歌跳舞,写作绘画,还是喜欢出去旅游,甚至钟情于谈恋爱,那都是你的自由。
再也不会像中学那样,分数就是一切。(但是分数也是很重要的,只是不会是唯一的评价标准了)
是的,评价标准多元化,你就会发现,世界上还有那么多那么多的可能,你的人生还有那么多可能。
于是你会变得比原来更加自信。
9

这些,都是中学毕业就外出打工的人不知道的。你上过大学之后,再看你们老家那些,初中毕业就出去打工的人,然后你就会庆幸,自己幸亏读了大学。
虽然,这份读书的经历,不一定能给你带来更高的收入——但是,却让你的精神世界更加丰盈了。对于一个人来说,在满足基本物质生活的前提下,剩下更多就是,精神领域的探索了吧。
人类作为高等生物,更高级领域的快乐,应该是来自精神世界。
或许这是读书带给我的。
比如那位在乡镇岗位工作的公务员同学,或许她心里就是很想去大城市读研,闯一闯。或许就是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而已,仅此而已。
人活一口气,或许很多人,就是觉得,如果没有读大学或者读研,就是心里一口气咽不下吧。
我最近真的在想,很多工作其实我本科毕业不读研也能胜任的,那读这个研是不是很亏的。
但是现在我想通了,假如我没有读研,肯定一辈子都会觉得很遗憾,为什么当初没有读研呢?
或许,读研这段人生旅程,最重要的是让我“服气”吧!是啊,读了研究生,而且还是三年全日制的学术型研究生,你知道了读研是怎么一回事,所以服气了。
10

所谓高等教育,更多是在于对人精神、综合素质上的塑造。
哪怕同样是送外卖,硕士毕业的外卖小哥,会选择最佳抢单时间、设计最优的配送路线,让自己的收益达到最大化,甚至如果是自己会写程序的,说不定还能写歌小程序给自己抢单!
——而没有读过书,智能手机都是孩子教会都的大叔,送外卖就仅仅是傻送而已。
不能不说,多读点书还是有用的吧。
起码我读了研,我以后不会说:“后悔当初没读研”,也不会一边工作一边后悔说,当初不该那么早工作的,应该继续读研。之类的。是啊,读了研,我也仍然是个普通人而已。
就是服气啊!于是你就可以内心平静悦纳作为普通人的自己了。而接受自己本来的样子,是幸福的重要前提。陌生人啊,祝你幸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考志愿填报的唯一基本原则
研究生培养能不能告别批发学历的尴尬
我们是谁?大学老师
我选了一条鲜有人走的路
“二十年来我坚信做题是唯一出人头地的途径,我因此放弃了其他的方向”
学院是不是大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