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由贫穷大学生晚上买炸鸡排想开去的,如果毕业去卖小吃

哎,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已经这么大把年纪了,买一份20块不到的鸡排都会感觉心疼钱舍不得。

今天可能有些焦虑,导致迷之想吃炸鸡排(这种高热量的食物),晚上还是去买了一份边走边吃回图书馆。‍‍‍‍‍‍

晚上本想继续改论文,但还是决定先写这篇小破文。‍‍

1

那家鸡排店开在学校门口附近的美食街上(应该来说国内几乎每所大学附近都会起码有一条以上的这种小吃街)。

在众多红红绿绿的小吃档口并不起眼,但是我点餐付费之后,却等了好久才拿到我的。序号是205.‍‍‍‍

我感觉他们生意是相当好,开店的人状态也是相当好,感觉心情相当好,大概是因为收入高?‍‍‍‍‍‍

我忽然感觉似乎我们这些辛苦读书的,收入还不如他们。上次上海一个摊煎饼果子的大妈说,她一个月3万,其实观察来看,这是大概是真的。‍‍‍‍‍‍

比如这一份鸡排,最便宜的15块,但是我买的那会子,不少是买一份三四十块以上的。‍‍‍‍‍‍‍

餐饮业的毛利率是60%左右,实际上那种小档口店铺的租金我打听过,一个月大概6000块,平摊下来一天200块,大概卖个10份就能回来。而学校周边小吃街晚上的生意才是最好的。‍‍‍‍‍‍‍‍‍‍‍‍‍‍‍‍‍‍‍‍‍‍‍‍‍‍‍‍‍‍‍‍

我当时买的时候已经200多份了,实际上一天300份以上没任何问题,因为还有附近居民。这样粗粗算下来是比餐饮平均利率更高的。‍‍

2

算下来感觉比我们这些廉价大学生孔乙己们的收肯定入都高。

但是,当炸鸡排的油四溅,热浪透过前台扑面而来,我忽然感觉也许并非如此。我在想,真的让我去做这样一份工作,月如2万,我会愿意吗?‍‍‍‍‍‍‍‍‍‍‍‍‍

我看着服务员小哥麻利地用小铲子把残留在大砧板上的鸡排炸刮进垃圾桶,我看着他大声招呼着客人,说快好了快好了,生怕客人因为等得不耐烦而离开(不过也不太可能,一般是先付钱再做),一面观察有没有什么美女可看,卖鸡排的生活啊,实在是枯燥至极。‍‍‍‍‍‍‍‍‍‍‍‍‍‍‍‍‍

而且要站一整天,是真正的体力活。

他围裙上满是油污,多数地方已经看不出围裙本身的颜色。

小小的档口,空气中都是面粉被油炸过后烤焦的油腻感,混着麻辣的调料,很勾人食欲,但也闻着都让人觉得不健康,很口渴,要不是付了钱,我甚至想逃离。

我忽然间间体会到,什么叫做“体面”,或者这种就是,父母辈口中的“不体面”的工作?

或许我还是更愿意像此刻一样,端坐在整洁的环境中点点鼠标、敲敲键盘。

3

前些天看到一个帖子,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从写字楼辞职去找一份体力活来过度,在花店卖花或者在饭店端盘子,甚至在酒店做整床的保洁——都是真正的体力活。‍‍‍‍‍‍‍‍‍‍‍‍‍‍‍‍‍‍‍‍‍‍‍‍‍‍‍‍‍‍

但是也据说,这些一时新鲜,幻想和写出《我在底层的生活》的芭芭拉一样去体验“底层生活”和每天都能晒太阳的大学生,发现真正的体力活并不像自己想象得那么“田园”,很快又都逃离了体力活,逃回写字楼了。‍‍‍‍‍‍‍

或许其实真正的体力活是吃不消的。

我想起我本科大四毕业在我姑家饭店蹭吃蹭喝及端盘子等研究生学校开学的两个月,当时我只是在自己家待不下去所以去姑姑家的,而且她也没让我正式打工。

就是在每天10点—13点,17点—21点之间,比较忙的时候,顺带搭把手班帮一下端盘子上上菜或食客吃完了收收盘子之类的,洗碗拖地这种都有员工干,但是其实光是端盘子我都觉得很累。‍‍‍‍‍‍‍‍‍‍‍‍‍‍‍‍‍‍‍‍‍‍‍‍‍‍‍‍‍‍‍

当时研一开学之后,我都觉得浑身腰酸背痛了挺久的。

后来想想,可能是那两个月的偶尔帮工给我累的。但是每天都这样可能不觉得,但是忽然闲下来一下就真的疲劳爆发出来,累得不行。

4

之前也在一篇文章里看到一个试验,大概是让实验对象一组做脑力活动(处理什么文件),另一组不干啥,然后测量肌肉力量、心电图,心率、血液葡萄糖消耗等等数据,结论是——两者并无明显变化。‍‍‍‍

意思是,我们以为用脑的“累”,其实多是心理作用。

人类大脑作为生物进化后十分高效的处理系统,虽然重量只占2%,但却要消耗全身能量的20%。‍‍‍‍‍‍‍‍‍

在高强度用脑或者走神发呆的情况下,大脑对葡萄糖的消耗会有变化(比如疯狂看书或者专心致志学习的时候,明显比看视频饿得更快),但在真正的体力消耗面前,这些都是小菜!‍‍‍‍‍‍‍‍‍‍‍‍‍‍‍

所以,动脑其实是最不累的事情!

因为人脑是一种非常高效的处理器。此前,阿尔法狗战胜李世石的时候,疯狂唱衰人类要被人工智能打败了。‍‍‍‍‍‍‍‍‍‍‍‍‍‍‍

但是,我看到这样一种视角,大概是说,在这场比赛中,李世石消耗的能量,只需要吃两三片面包喝点水即可,而阿尔法狗消耗掉的,确实非常多的电能!

而且这种算法,只是因为存储的围棋图谱足够多,每一步都经过电脑的复杂运算,甚至通过全库对比,得出每一步最优解……(这得消耗多少能量),说如果是从效能的角度来看,人工智能与人类,还有非常大非常大的差距。‍‍‍‍

5

而且动脑会越来越轻松。

一种说法是,随着存储的知识增加,人脑处理知识的速度会越来越快。而且人的大脑,并不会必然像人类的身体器官一样因年老而衰竭。‍‍‍‍‍‍‍‍‍‍‍‍‍‍‍‍‍‍‍‍

会两门以上语言的人,得老年痴呆的概率会大大降低(所以要保持继续学英语的状态,最好多学两门外语);

有不少科学家、文学家等,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在努力搞科研,他们也并没因为年老,腿脚不利索脑子也退化。

也就是说,人类的大脑,是会不断进步的。

或者说,人的大脑的进步速度远超过体力,而且并不一定会像体能一样因为年老而退化,甚至会因为经验积累,大脑储存的知识更多而运转更快。

这样看来,还是做脑力活动更有奔头?此前,我曾经和爸妈说,那些在什么奶茶店咖啡店站台的,一个月都好几千呢,感觉做那个都比读大学有意思。‍‍‍‍‍‍‍‍‍‍‍‍‍‍‍‍‍‍‍‍‍‍

然后爸妈就说,那是吃“青春饭”,说你看看他们都多大年纪,好多年纪大的就不要了。‍‍‍‍‍‍‍‍‍‍

确实,想象一下,两个时尚快消咖啡档口,一个老爷爷一边咳嗽一边双手颤巍地给你冲咖啡,一个是年轻貌美的小姑娘笑盈盈给你冲咖啡,价格一样,你去哪边买?‍‍‍‍‍‍‍‍‍‍‍‍‍‍

但可能对于多数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来说,年龄从来不会是件需要考虑的事情。仿佛可以forever yong永远年轻,仿佛“老”是一件多么多么遥远的事情。‍‍‍‍‍‍‍‍

十年之后也才三十多岁呢。

难道我们穷其一生拼命努力,只是为了“体面”地“死去”?包括拼命赚钱存钱,买房置业,甚至,生孩子。‍‍

6

今天周六日,一高中同学说,我上次说,很少人会丁克,为什么我会认为很少人会丁克。‍‍‍‍‍‍‍‍‍‍‍‍‍‍

来上海之后,其实能接触到的人里面,丁克的也不多,只是听到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的亲戚有个丁克,一直到60岁没生娃,多数的上海的人(包括一些外地到上海安家的新上海人),主要是生一个,无论男女。

部分外地到上海的外地人可能因为自身家里当地的重男轻女的风俗,且第一胎如果是女孩的情况下,可能还会咬牙生二胎(男孩)。

上海当地人二胎是真的少,就算有,也是兄妹组合为主。上海这边相对更偏好生女孩。

此前一次上课,一个英国留学回来的老师说,在英国,因为大多是女生买房,所以那边女生地位很高,都更喜欢女孩子。

个人感觉现在上海和浙江一带基本也是这个状态,兄妹组合挺多,姐弟几乎没有。

女生要不独生女要不有哥哥,这和农村相反,是不是越有钱的地方,越享受生活本身的地方,越喜欢女孩子,因为小棉袄确实更贴心所以生活质量更高?‍‍‍‍‍‍‍‍‍‍‍‍‍‍‍‍‍‍‍‍‍‍‍‍‍‍‍‍‍‍‍‍‍‍‍‍‍‍‍‍‍‍‍‍‍‍‍‍‍‍

再说到人类这种身体进化滞后的生物,焦虑的时候就是想吃鸡排或者奶茶咖啡等高糖高咖啡因食物/饮品,也是出于本能。

在远古时候,如果感到焦虑,身体感觉缺食物了,就会拼命存储能量,所以会很想吃高脂肪高热量的东西,会获得满足感,多巴胺拼命分泌。

刺激大脑,分泌多巴胺,让人感觉到“快乐”。

7

丁克到死的概率,其实是很小的。

自己有生育能力,而最后丁克的,比例更小。在中国丁克的,可能性进一步降低。‍‍‍‍‍

首先,生物学这关就很难过。

繁衍后代是生物的本能。我知道,很多家境不富裕甚至贫穷的小孩,在毕业领到自己第一个月的薪水之前的十几二十年,都过着漫长的极度贫穷的生活。‍‍‍‍‍‍‍‍‍‍‍‍‍‍‍‍‍‍‍‍‍‍‍‍‍‍‍‍

生活费可能除了吃饭就不剩多少了。父母基本也不会给让你饿不死以外的更多的钱,甚至有的父母都不管你是否饿死,高中就一分不给的父母我也是见过的。‍‍‍

这就导致很多那种小孩,其实没有钱去消费,始终活在“温饱线”上下。这种情况下,就没有心思去谈恋爱,满足更高阶层的需求。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毕业自己经济独立之前的小孩,可能连最基本的温饱、基本安全感都没有。‍‍‍‍‍‍‍‍‍

于是有些小孩真的会在父母给到生活费之后大吃一顿,然后月底吃泡面度日,等着下个月的生活费。这是出于满足口腹之欲的本能。‍‍‍‍‍‍‍‍‍‍‍‍‍‍‍‍‍‍‍‍‍‍‍‍‍‍‍‍‍‍‍‍

后来毕业了,度过刚开始毕业的“极度艰难求生时期”,包括但不限于此前说过的,那个在第一个月工资发下来之前吃了一个多星期馒头蘸老干妈的女生。‍‍‍‍

还有诸如租房啊,从学校到社会职场的初期不适应的等等。‍‍‍

8

甚至领到开头几个月的薪水的时候,很多从小穷二十年到大的大学生,如从饿牢刑满释放一般,第一次拿到“那么多钱”

可能只有几千块钱顶多万把块,不多,但是对于此前一直只能勉强维持温饱的许多大学生来说可以说是巨款;

比如我本科的时候一等奖学金是5000块,一年的,国家奖学金也才8千块,相当于一个月的领到了一年的奖学金,而很多孩子读书的时候是得不到奖学金的,眼巴巴看着班里的“超级学霸”拿国奖,甚至本班都没有,全年级整个系都只有一个甚至这个专业大学四年出了不到3个……

所以对于这些刚毕业刑满释放拿到薪水的大学生来说,是会度过一小阵子“疯狂花钱”的时期的。

终于可以买吃的喝的培养点小爱好啥的啥的,以前看视频只能拼命想办法白嫖啊现在随便大会员充值走起……太兴奋了,从来没有拿到过“这么多钱”,虽然可能只有几千块钱吧……

有一种深深被欺骗的感觉,但是也会有一种此前都是拿父母的钱自己不知感恩的心情,所以此时的大学生,对父母在金钱方面的感情是复杂的:

一方面,会有点生气此前父母对自己那么“抠门”,每个月给自己那么一点点钱,活得像个乞丐,有恨意的;

另一方面,感觉自己步入社会,赚钱不易,此前父母养育二十年,得感激。

随着时间的推移,相信肯定“懂事”之后,是感激之情远远占上风的,会感激父母白养自己那么久。

9

但是工作一年多将近两年的时候,生活渐渐安定下来。

房租水电大米泡面支付完毕之后竟然小有闲钱了,也没有了刚毕业时候“疯狂”花钱的快感了,感觉还是应该攒钱攒钱的,看同龄人都买房买车年薪百万走上人生巅峰赚到一个亿小目标了,自己手里就这几千块钱。

于是,冷静下来了。开始存钱了。

余额越来越多了,竟然越来越多了。

望着出租屋孤单冷清的墙壁,玩腻了曾经的游戏,追剧也挺无聊,曾经舍不得买的奶茶一天一杯也负担得起了,买一杯也不觉得心疼了……干点啥好呢。‍‍‍‍‍‍‍‍‍‍‍‍

总之生活陷入了无聊,感觉日复一日的,已经习惯了。

早已没有了刚毕业时候的窘迫,早已没有曾经手忙脚乱找出租屋、计算本月收支努力保持平衡手忙脚乱的时刻……‍‍‍‍‍

无聊啊无聊啊,干点啥好呢。

所谓饱暖思淫欲,于是曾经贫穷的大学生又开始摸着肚子想着,是不是该谈个恋爱了。‍‍‍‍‍‍‍‍‍‍‍‍‍‍‍‍‍‍‍‍

然后可能身边围绕的异性会多起来,然后可能会挑一个深入交流,然后可能就会结婚生孩子了。‍‍‍‍‍‍‍‍‍‍‍‍‍‍‍‍‍

丁克?不存在的。

就像你现在爱喝奶茶吃炸串一样,以后也会顺应本能去生孩子的。‍‍‍‍‍‍‍

10

此外,中国是全世界家庭观念最重的国家。‍‍‍‍‍

之前听过一个老外说的一个段子:

“如何判断对方是中国人?”

老外:“他们总问我一个问题:你为什么不结婚?”

没错,深受几千年传统文化影响,近代所谓“新潮思想”,也就是最近小几十年的事情,甚至父母70后那一代,自由恋爱的都好少好少的,都是包办婚姻为主。

——子嗣问题是很重要的。

现在二十多岁可能尚且没有很感觉到这种压力,但是再过几年,等将近30了甚至超过30,要是回家还是一个人,家里父母亲戚朋友都会说的。

自己也会有压力,而且也会觉得很痛苦的。

尤其是过年的时候,别人一家团圆,尤其是如果有兄弟皆灭的,兄弟姐妹成家了,成了“亲戚”了,你会更加觉得很有压力。

舌头底下压死人,大城市好些,小地方,真的能把你脊梁骨戳穿。女生会被说“眼光太高”,“老剩女”;

(毕竟现在农村女的,只要还能生育,三婚离了都不愁嫁不出去,无非就是少拿点彩礼,

而且其实这种恶毒言论也是集体无意识对女性的压迫,让农村女性被迫成为生儿育女的工具,行走的子宫,而并不考虑她们自身是否愿意,甚至很多基层女性自己是意识不到这点的。)

而农村大龄光棍男,甚至会被当作一个危险的群体,被众人故意“远离”,被边缘化,成为被歧视的对象。

不婚不育,你会觉得孤单的。万家灯火,没有属于你的一盏。人类是群居生物,是很难一个人对抗所有孤独的。

虽然说以后结婚和生孩子了,也不一定能完全避免孤独。

但是在家的时候,每天自己回来,起码还是有个人陪伴的,有声响的,有动静的,不至于太过冷清。

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种孤独感又会解决掉相当一部分的意图不婚不育的。

实际上光结婚,不生孩子(丁克),看似可行,其实很多到最后都丁不住的。要不就两个说好要丁克的人,结婚之初就都做绝育手术,以后都不要后悔。

万一到了什么四五十甚至五六十甚至更老的,又后悔了,男的还好说,女的咋办呢?

人的想法是会随着年龄、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

或许开头能丁克,但是到了人过中年,四五十,甚至结婚早的同龄人,都抱上孙辈的时候,那时候会感觉自己膝下无子,会有晚景凄凉之感,可能会觉得很想要个孩子吧?

11

从经济金钱的角度,30年后,你拿什么养育自己?不说养儿防老,你凭什么觉得你自己现在钱不够花,不生孩子,钱就够花呢?

都顺应本能,吃吃喝喝,现在存不住钱,以后就能存得住吗?尤其是你年老的时候,可能会花得更快!

因为很多东西不是钱的问题。

比如假如现在有个老人60岁丁克独身,不会用智能手机,想学,一般的老人,可能孩子多教几遍,总能学会,但是没孩子的,你到市场上去让别人教你。

行,交学费吧,一次100,不贵吧?微信学会了?学支付宝?行,另外付费吧,看你是老顾客就90一次吧,不贵吧?

之类的,你有多少钱?

果你所有能傍身的,只剩下钱,那么可以说,你的金钱失去的速度会更快……啊,很多人实在是太高估了人性……

如稚子抱赤金独行于闹市。

有孩子起码在有人想来打你的时候你还有孩子来对抗,或者帮你报警喊人之类的,总好过孤立无援。种种困境,不是钱能解决的。

哎,其实我说这些是没资格的,毕竟作为一个母胎单身,自己都没活明白呢,怎么能解答那么宏大的人生问题?今天有感而发,随手写点什么,权当做抛砖引玉吧,有更多见解欢迎留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真实记录一位炸串摊从0开始的全过程
你上大学时一月生活费多少?毕业以后偶尔给爸妈钱的又有多少呢?
《从小到大》——第九章:沙县小吃的故事
征服吃货︱关于鸡肉的一百万种吃法
农村大学生和农民工的哭诉, 回农村比留在城市更难。
对不起,我是真的看不起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