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千夫所指的“工程师”

2012-03-24 17:10:32

 

诸位在看了题目之后请不要误会,我和工程师并无宿怨,也没有指桑骂槐的意思。况且我所学的专业“生物工程”也带着“工程”二字,说不定日后自己也要做工程师,又何必自讨没趣。不过我对机械、建筑之类的行业并不了解,所以这里说的工程师也不是传统意义上坐在书桌前连夜绘图赶稿的工程师,而是两类和人打交道的工程师——教师和医生。

众所周知,在很久以前,老师有一个听起来颇威风的称号——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想一个人无非是由身体与灵魂两部分组成,如果老师是塑造灵魂的工程师,那么医生就应该是保障身体的工程师。所以用“工程师”来比喻这两种职业,倒也算贴切。

不过论起辈分来,医与师的诞生却比工程师早得多,它们应该算得上人类最早的职业之一。在古代,医即是巫,既要通过占卜算卦来知晓天命,又要通过经验来治愈伤病,虽然有些迷信,但也毕竟迈出了人与疾病抗衡的第一步。而师则更加古老,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便在于人可以通过学习来积累经验,而当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必然需要一些人来整理并传授,于是这些人就成了最早的师。可以说,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离不开这两位工程师的贡献。从望闻问切的扁鹊到因材施教的孔子,从西医鼻祖希波克拉底到哲学之父苏格拉底,这四位伟人站在世界文明的两端,合力开辟了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两门学科——医学和教育。正是因为他们以及他们一代又一代继承者的努力,人类才逐渐摆脱了疾病和愚昧的束缚,走向健康与文明。也正是因为这样,从古至今,无论在哪里,医生和教师都是最受人尊敬的职业,没有之一。相比政治家的勾心斗角和商人的锱铢必较,医生和教师很少沾染世俗的污秽,他们专注于人类身体与灵魂的改造,无论能力大小,他们的职业本身就是纯洁而崇高的,值得接受世人的尊敬。

然而在如今的中国,我们的社会似乎要挑战这一人类传统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医生变得不那么纯洁,教师也不再是“太阳下最光荣的职业”。名医失德、庸医误诊、黑医收钱、假医行骗的负面消息充斥着媒体新闻,让病人不敢再相信医生。当产生医患纠纷的时候,舆论也习惯性地把矛头指向医生。与此相仿的是教师,当体罚学生、接收红包、无责任心的指责越来越多的时候,教师们发现三尺讲台虽大,但自己的容身之处却越来越小。医生和教师,这两种至今在世界上其他国家仍然受到追捧的职业,在中国却显得分外落寞。报考师范和医学院的学生逐年递减,让医生和教师的队伍里良莠不齐,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声誉,但也并不至于让他们沦落到“千夫所指”的地步。但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在中国却逐渐被人们认可,提及医生,病人首先联想到的是他们会让你做一系列有用没用的检查,会在开药时写下最贵的药方,会在手术前向家属“暗示”,会“一不小心”把纱布留在自己身体内……提到教师,家长会想到怎么在开学前请客吃饭让孩子坐个好位置,怎么在教师节送红包让老师多多关照,怎么在假期里找老师补课,怎么让孩子升学时进入重点班……

从表面上看,的确是如今医德与师德的沦丧让我们的“工程师”千夫所指,但很多时候,医生和教师也有他们自己的难言之隐。因为出身在一个教师家庭,而大学又是在医学院度过,我自认对教师和医生的了解比其他人多一些,所以也就不由想说说自己的看法。

记得有一次,一个学医的朋友跟我说:“其实医生就是一种服务行业,我们只有看病的责任,没有把病看好的责任。就像食堂的厨师一样,只负责做菜,不管好不好吃,只不过他们工作的对象是食物,而我们的对象是病人。我们没有义务为病人事事操心,我们也是人,也要有自己的生活。”当这句话从她口中说出的时候,我惊讶万分,因为她在我眼中一直都是一个热情并善良的人,只是没想到谈及她的职业时,竟是如此态度。以此类推,如果所有的医生都是这样的想法,那还有什么医德可言?但是仔细一想,她的话中也的确有医生自己的苦衷。一个人工作,无非是为了自己的生活,为什么医生的工作却偏偏被赋予重大的使命?在普通的岗位上,尚且有人勤恳有人散漫,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求医生尽心尽责?对于教师也一样。我父母工作之初不会觉得自己是在继承一项伟大的事业,他们仅仅是冲着教师有一份稳定的收入而去的。教书育人,对大多数老师来说只是工作而已,他们觉得尽职尽责就够了,何必要呕心沥血去培养一批毕业后与自己无关的高材生?

但是,医生和教师这两个神圣的名字注定让他们的职业不能与其他人一样轻松,他们要直接面对人类的身体与灵魂,必须比普通人更加谨慎认真地对待自己的职业,这也就意味着他们需要付出更多。对于一般人来说,这种付出并不能是无私的,他们需要回报的刺激才能让他们愿意付出。在古代,这种回报是社会地位,“不为良相,则为良医”,“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古人对于医生和教师的崇拜让他们更愿意去付出,因为他们看得到自己的价值。在国外,这种回报是金钱和利益,医生和教师在许多国家都是收入最高的职业之一,在这种利益的驱使下,更多的人选择从事医生和教师的行业,而竞争又能提升这个行业本身的质量和口碑。

然而在如今的中国,这两种回报都难觅踪迹。因为我们的社会地位是由物质基础决定,手里有钱才能赢得社会的尊敬。我们从小被教育要向比尔盖茨学习,向乔布斯学习,向马云学习……但我们什么时候被教育过向白求恩学习,向陶行知学习,向蔡元培学习?中国的医生和教师的正常收入,只能算作中等甚至偏下,但这与他们的付出并不成正比。一个医生从走进医学院到进入科室给病人看病,至少要经历十年的时间,这期间他们要读无数本比字典还厚的专业书,经历大大小小无数次考试,触摸无数次尸体标本,观看无数次手术操作。十年,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太过漫长也太多煎熬,当他的同学都已事业有成家庭美满时,他才拿着和实习生一样的薪水,踏入那间隔壁就是法院的诊室。而教师,则更不必说了,房价涨他们的工资不会涨,物价涨他们的工资不会涨,油价涨他们的工资更不会涨。他们永远没有升迁的机会,努力工作也只能是个别人的爱好。稳定,是他们最初的安慰。稳定,也是他们最终的自嘲。

这样的工作对于任何一个怀揣梦想的年轻人都不会有吸引力,但另一方国家的扩招却又让更多志不在此的人无奈踏上一条不归路。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如今的好老师和好医生都越来越少,因为想做医生和老师的人已经不多了,而不想做老师和医生的人却不得不滥竽充数。

我们对医生和教师的期望太高,因为我们的观念中认定医生与教师一定是由道德高尚者来担当。但在现在这个礼崩乐坏的时代里,道德成了人们心底里最想坚守却最不能坚守的东西。从古至今,医生与教师的职业操守都是靠道德来维系的,没有人强迫他们必须妙手回春或者必须桃李天下,但他们愿意去为高尚的事业奉献生命。而当整个社会都患上道德缺失症时,我们怎么能奢望一个医生或者一个老师能率先产生免疫?当所有人都对金钱和地位趋之若鹜时,我们又怎么能要求医生和老师无欲无求?所有的医生和老师都是从你我之间走出来的,医生也曾生病,教师也是家长。所以,有什么样的病人就会有什么样的医生,有什么样的家长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师。

人无知,灵魂的工程师可以让你改变;人生病,身体的工程师可以帮你治疗。但如果人民无知,社会生病呢?我们该如何改变如何治疗?

也许,我们真正需要的是能够治愈整个社会的工程师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哪,恪守本分足矣
有感“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写在第26个教师之际
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钟南山院士:教师的工作是点燃蜡烛、照亮别人,不是“毁灭”自己!| 特别关注
“医生”与“教师”,只是两个职业
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我喜欢的职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