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游感而发》丨中原大宅门内的财富传奇之一:东刘

 #我心中的大美河南# 

【前引】  

       封建时代的中州巨富传奇,其实都蕴含在中原老人们的一句顺口溜里,那就是“东刘西张,中间夹个老康”的故事。

     “东刘”,指的就是“中州首富”,尉氏县刘耀德家。

     “西张”,指的是新安县铁门镇“千唐志斋”的主人--张钫家。

     “中间夹个老康”,这个老康指的是巩县康百万家族。

 #顶端夜读# 

【正文】

       近代孙文先生所题及的“巾帼英雄”,只有两位。南秋瑾,北青霞。

       北青霞,指的就是尉氏刘青霞。

       清廷旧时代,朝廷给其的荣誉是“一品诰命夫人”;

       民国新时代,孙大总统称其为“巾帼英雄”。

刘青霞

      刘青霞,本是广东巡抚马丕瑶家的千金,在其18岁时,由其家人包办了婚姻,离开了彰德府安阳县的书香世家“马氏庄园”,“门当户对”地嫁给了“财大气粗”的开封府尉氏县土豪--刘耀德。按照封建时代的习俗,马青霞嫁到尉氏刘家后,依例改姓为刘。

      刘青霞的丈夫刘耀德,家族中排行第五,人称”刘小五“。祖上起家,是从六世在洧川县(今尉氏县洧川镇)经营豆腐积累起色,后来家族中有人考进仕途做官,曾“一门双进士”,再经几代人典当经商、置房买地,积聚了巨额财富,但到他这一代掌家时,人才凋零、生活腐化,最关键的是家族矛盾开始激化。

       有关刘小五的往事,记录不多,所传皆为其奢靡的生活往事。比如,刘小五经过南京街头炫富、开封城墙撒金叶的斗富行为,才让民间知道清末的中原首富不再是巩县的康百万家,而是富有半个县城的尉氏“刘半城”家。

1、尉氏刘青霞故居

尉氏县刘青霞故居

       2015年3月5日,去尉氏刘青霞故居时,也许是当时元宵节的原因,各种大门紧锁,挂文物保护站匾额的房间里没人值守,另一边的棚屋里传来哗哩哗啦的“搓麻将”声音。走来转去,唯有巷口新立的碑铭能让外人知道这里曾是“北青霞”故居。

      尉氏县的刘青霞故居,位于县城西关师古堂。导航地图上只能搜到“开封刘青霞故居”,而“尉氏刘青霞故居”则须向西关的当地老人问询才能找到位置。在刘青霞故居,因院门落锁,未能进入,我只能在外围看看深宅大院的高墙。内中的故事,只能想象。

尉氏县刘青霞故居

       尉氏县的刘家故居,失于保护而坏毁较多。现存的部分老宅映在新盖的居民楼、商铺、棚户下,总显得很不协调,就象一幅好画面上被污了一滩墨似的别扭。虽进不去院内,但周遭转转,还是发现刘家老宅不同于中原地区的其他豪宅,最显著的一点是:房屋均有前廓相连。这一建筑风格,可能与马家长期在南方做高官有关,而安阳县马家的老宅,也是类似江南园林的宅院风格。这种前廓的作用,是在下雨、下雪时可保院内穿行人员不被淋湿。

焦裕禄书记曾在该屋内办公

       尉氏县的刘家故居,还是焦裕禄同志当初在尉氏县做书记时的办公旧址,只是里面空荡荡的。刚解放时,各地的政府办公机构,大都选择的是已充公的“地主家宅邸”,这在当时是一个普遍现象。

       尉氏的故居,从刘青霞女士本人来说,也只能称之为“刘家故居”,因为这里除了丈夫留给她本人“富可敌城”的财富外,只剩下封建家族财产纷争下的时代束缚痕迹了。真正刘青霞居住时间较长的故居,是在民国后的省城开封。

2、开封刘青霞故居

开封刘青霞故居

       开封的刘青霞纪念馆,见到了熟悉的院落,建筑风格与尉氏的刘家故居雷同,但更加精致,最重要的是比尉氏县的故居保护的完整些,我在2015年11月份去时,还遇到了修复古建的施工队,修理的方式是“修旧如旧,尽可能地接近故居原始的面貌“。

      在刘青霞25岁时,其丈夫刘耀德因长期吸食鸦片致死。这位拥有尉氏县城一半以上房产、商铺,拥“双千倾牌”(20多万亩)农田、握数百万银两的中原首富死后,给刘青霞留下了无法计量的巨额财富,但唯独没有留下一儿半女。

       尉氏刘家富裕了150多年后,需要面临极大的财产继承问题而带来的家族内部纷争。为避免坠入尉氏族内的遗产纷争漩涡,刘青霞借有“遗腹子”之托词,搬到了省城开封居住。

       在省城,刘青霞通过与南方哥哥们的一些联系,不断地接触到了新事物、新文化、新思想,其内心也开始逐渐摆脱封建家族财产纷争的影响,眼界变得更加开明,从家族纷争的摆脱上,提升到了兼济天下的爱国主义。

书剑藏身

      1905年豫学堂兴办时,时任直隶总督的袁世凯捐白银1万两,其他河南籍京官合计捐银1万两,而刘青霞独自捐银3万两。

       1911年,刘青霞独自经营的”桐茂典“生意兴隆,而刘家族人共同经营的”公茂典“亏损50余万两白银,在其族人苦苦请求下,刘青霞拨银18.5万两白银捐助公茂典。

       1922年,冯玉祥督豫。一直以来,致力于孙中山的民主革命,及公益教育事业的刘青霞,捐出了自己几乎所有的财产(300万家产和120万银元)。这一举动,在那个争名逐利的战乱时代成为了耀眼一幕。

刘青霞简介

      刘青霞曾拥有无数财富,又捐掉了无数财富,这种千金散去、未求复来的魄力,是另一种精神上的财富体现,不仅仅于当时的乱世,纵观千年以来也是少有的慈善之举。

      在当下的和平盛世,财富的积累远比清末民初那个刀兵流血、兵荒马乱的时代容易很多,现在的公益慈善事业虽说也有很多感恩亮点,但一个郭某某事件就打击了太多人的真诚爱心,郭某某本人并不足虑,细思极恐的是事件背后的些许黑幕刺痛了大众的善念良知。

巾帼英雄--刘青霞

#《游感而发》##行走中原##开封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末富孀刘青霞和周莹一样富贵,刘青霞故居是标准的北方四合院
与秋瑾齐名的开封传奇女子刘青霞
一树梅花满庭芳(李建强)
开封旧事---刘家胡同
辛亥革命河南女杰刘青霞
河南开封刘青霞故居的三个关键词:刘半县;南秋瑾,北青霞;南京到北京,不饮别家水,不宿别家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