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游感而发》丨中原大宅门内的财富传奇之三:中间夹个老康(上)

 #我心中的大美河南# 

【前引】  

      封建时代的中原巨富传奇,其实都蕴含在老人们的一句顺口溜里,那就是东刘、西张中间夹个老康”的故事。

     “东刘”,指的就是“中州首富”,尉氏县刘耀德家族。

     “西张”,指的是新安县铁门镇张钫家族。

     “中间夹个老康”,这个老康指的是巩县康百万家族。

#顶端夜读#


【正文】

河洛康家

  一、康百万庄园

      最初想去参观康百万庄园,是缘自看过电视剧《乔家大院》后的冲动。康家祖上由晋迁豫,山西与中原紧邻,文化相似、血脉相依,且部分河南人的祖籍都可以追溯到明初洪武年间的那场人口大迁徙。与康百万家族同时代的中原首富--尉氏刘家,也是祖籍山西,但与晋商不同的是,康家与刘家的发迹,恰恰都是迁到中原之后,分别经历过5代以上的积累才开始发达。

康百万庄园分布图

       康百万庄园,背依邙山,面临洛水,近临黄河,所以又名河洛康家。现在的景区门口处,矗立着一栋石刻,上面是前郑州市长陈义初所题的“豫商家园”。

       康百万庄园跨越了明、清、民国三个时代,从最初的山腰建至山顶,是一处典型的中原封建堡垒式建筑,与山西晋中乔家大院、河南安阳马氏庄园并称"中原三大官宅",被誉为豫商精神家园,中原古建典范。

       从景区提供的资料看,与众所周知的国内名园、名宅相比,康百万庄园要比山西乔家大院大19倍,且和同时期、同处中原地区的河南首富“尉氏刘家”、官宦世家“安阳马家”相比,其建筑群的规模和精美程度更为恢宏。

      古人云,人生三苦,撑船、打铁、卖豆腐。中原三大巨富的发家,却和这三种行业有些许关联。若说尉氏刘家自六世卖豆腐时起家,那新安张家虽不打铁,但掌握着铁血军政大权,豪霸豫陕两省,靠的是铁腕起家,而巩县康家却是靠撑船之“大河漕运”快速积累了百万之巨。

      与“东刘”、“西张”相比,老康家并没有显赫的官场背景。至第十七世传人康建壁掌家时,其为阻止部分族人吸食鸦片,误杀了胞弟康建瑛,其自首后坐牢七年、官司缠身十年。民国时,康家的财富虽不及鼎盛时期,但仍是百万巨富之家。同时代,同县内,原镇嵩军的创始人、军阀出身的刘镇华,在其神北村的老家也大兴土木,建有土洋结合的刘氏庄园,但对比康百万庄园的恢弘程度,也只能望其项背。

康家双千倾牌

     二、康百万家族

1、康家的鼎盛

       康氏家族,是从其六世祖康绍敬做洧川县(今尉氏县洧川镇)驿丞时开始发迹。从明代到清末,康氏家族有功名的人物有412位,一直富裕了十二代、四百多年。康家的财富积累,主要依靠于漕运、置地及与官府的生意关联。

      明末,李自成攻克洛阳,诛杀福王,李妃落难,被康家收留。其后,十一世传人康惠与李妃之女结婚,自此,康家十二代以后掌舵的子孙皆出其门下。古时的大家族,大都是秉承耕读传家的儒家文化思想治家,“朝为种田郎,暮登天子堂”。家族有钱后,大多会往仕途上发展,以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到康家第十二世传人康大勇掌舵时,却放弃功名,打破仕不经商的传统世俗观念,船行江淮、地连鲁陕,靠“大河行船”谋得了财富上的巨富之位。

      康家至第十四世传人康应魁时,利用清廷镇压白莲教之机,大发战争“横财”,两次悬挂“良田千顷”牌,拥有鲁、豫、陕三省十八万亩良田。在当时,“河南康百万”曾被印上年画,与沈万三、袁紫兰并称为中国民间三大活财神。与此同时,康家大兴土木、开山扩宅,康家的财富由此进入最鼎盛时期。

2、康家的转折

       横财通常会潜藏有横祸。

       康应魁时期的康家,由大发“战争横财”达到富甲天下,为其后世也由“战争”的影响而家运败落埋下伏笔。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清廷没落时代,晚清一直处于风雨飘摇之际,所以想寄托于朝廷大发横财的康家,注定会家道败落,毕竟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康家至十七世传人康鸿猷掌家时,慈禧携光绪帝躲避八国联军后的次年返京,路过巩县。康家花费百万白银修建黑石关和官殿两处行宫迎驾,且在洛河上搭彩桥相迎时,又捐献给清廷100万两白银,得以钦赐御封“康百万”名号,但经此巨额花费后,康家和元气大伤的清廷一样,已是大河落日。

       清朝末年,除了慈禧为避祸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影响外,先期有国内较大的太平天国运动、中原地区的捻军起义,后期还有白朗起义,及近代最大规模的军阀混战--中原大战。战争,不仅仅是一词兵荒马乱就能描述得清楚,这种人祸带来的影响是灾难性的,首当其冲波及到的是无辜的百姓生存,其次就是关系民生的经济,所以康家也没能躲过此劫。

3、康家的衰落

1)地不利:衰落的前奏,清廷的战争之殇。

       曾国藩督豫军务期间,捻军自洛阳龙门攻入偃师,来势凶猛,为遏制捻军,清廷采用坚壁清野、封锁河道的政策,毁掉了黄河、运河上的大多数船只,这一举措断绝了依靠漕运生意发家的康家财路。后来,随着铁路的修通,漕运也逐渐失去了固有的优势,最初靠漕运起家的康氏家族,因此而断掉了最重要的一路财源。

       从曾国藩的军事政策来看,“大河沉船”是导致康百万家族财运衰落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而铁路的修建是加速康家漕运经营衰落的叠加因素。

2)人不和:衰落的催化,不良风气的浸淫。

      即便漕运不兴,那坐拥十八万亩良田的康家也足矣富甲一方,但康家的衰落还存在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那就是族人在肉体上的吸食鸦片、精神上的沽名钓誉。

      巩县康家与尉氏刘家都有一个不良的习气传说,就是轻视了吸食鸦片的危害。刘家的败落有各种传闻,其中有一说为“刘耀德吸大烟导致体弱病死,不能生育,导致家产纷争后败落”。又传刘家以为,“财富传承上,子孙只要不出现恶习,就不会导致家道中落。这恶习中罪魁为'赌’,而'吸大烟’的人通常不再会有其他的恶习嗜好机会,所以并不对'吸大烟’禁止。”传巩县康家,也有族人染有这种陋习,但这对于偌大的康家来说,还真不能算是衰落的主因,但吸食鸦片会消磨意志、不思进取,有违时代进步、财富领先的家族进取精神。

      实际上压垮康家财运的最后一根稻草,应该是康鸿猷耗费超过200万两白银为慈禧太后饯行的那次沽名钓誉,只是政治投机时站错了队伍,腐朽的清廷已是末日余辉了。

3)天不时:衰落的最后,抗战的全面爆发。

       1937年,立志于中兴康家的第十八世传人康庭兰,在郑州开办的棉花打包厂和花行,面临着民族实业家难敌买办资本家的悲惨命运,运往上海的货物被日军烧毁、发往天津的货物被抢,抗战的全面爆发,又给这个无任何官方背景可以依靠的家族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同时官僚资本控制下的“中国银行”又断贷催收,双重打击下,康庭兰病亡。

       在国破山河碎的民国,营商环境乌烟瘴气,买办阶层、官僚资本控制了经济命脉,不搞投靠、不做汉奸的民族实业家举步维艰,国家已然千疮百孔,小家自然难以苟全。


【未完,待续】

#《游感而发》##行走中原##郑州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康百万与王妃太后的姻亲财缘
康百万庄园文化的传承
河南·郑州·巩义·康百万庄园(二)
康百万:中国最牛家族,成也女人,败也女人
歷史文化古跡——河南鄭州鞏義康百萬莊園(四)【圖文】
康百万庄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