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行政诉讼法》没有规定规章作为审理行政案件的依据
  其主要原因有三:

  其一,由行政诉讼的特点所决定。行政诉讼是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司法审查的制度。而行政规章本身属于行政机关的抽象行政行为,如果将规章作为评判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的标准实际上就是行政机关为法院制定了对行政行为进行司法审查的标准,以行政机关的抽象行政行为去判断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这不利于保护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的合

  法权益,也不符合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的原则,行政诉讼也会失去监督行政行为合法性的意义,《行政诉讼法》的立法目的就难以实现。

  其二,由规章的特点和现状所决定。规章虽具有针对性、补充性和具体性等优点,但也同时具有制定主体多、制定程序简单、效力等级低等缺点。目前,在规章的制定方面存在的问题很多,如立法技术欠缺,规章之间相互矛盾,规章与上一层次的规范性文件之间常发生冲突,立法程序中带有很大的随意性,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行政诉讼法》规定规章作为审理行政案件的依据,将会产生许多消极后果,这不仅不利于人民法院公正合理地审理行政案件,而且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破坏我国法制的统一。

  其三,依规章审理行政案件违背了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利于人民法院对被诉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

  我国法院是司法机关,其行为受国家法律调整。虽然宪法和有关法律确立了规章的制定权,并限制在一定级别的行政机关,但是规章毕竟不是法律,它体现的是行政机关的行政权,由行政权保障实施,在行政管理领域内对行政相对人具有约束力,对国家司法审查没有当然的约束力。否则,行政机关的行政权力就侵害了司法机关的司法权力,法院就成了政府内的机构而丧失自己的独立地位,违背了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原则。人民法院参照规章意味着法院对是否适用规章有选择判断权。由法院对行政行为依据的规章是否合法进行判断,既尊重了行政机关制定和颁布合法有效规章的效力,又保障了法院行政诉讼中的独立地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越:《行政诉讼法》修订的得失与期许 | 中法评· 立法观察
浅述行政诉讼中的被告资格的确定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试题
行政诉讼规范性文件一并审查制度实证分析与完善|至正研究
略论人民法院对规范性文件合法性的—并审查
成杰|行政诉讼的附带性审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