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易经系辞传里有两句我们比较熟悉的话:形而上者谓之道 形而下者为之器。

形而下者谓之器。放在个人层面来说,形而下者就是具体生活经验,与人相处的情况啊、对待问题的情况等,落到生活实处的种种情形;器,容器,器具,也就是容纳承载的能力。一个人在在具体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待人接物等方面的容纳承载能力,则谓之其器。我们平常说一个人小器,很多人误写为小气,小器的器是器具的器,是形而下者谓之器的器,不是气体的气。延续上述的分析可知所谓的小器,其实就是说一个人的包容性差、接纳力弱,在待人接物的能力上由于自身的承载量不足、空间不够,而显得局促、处理的不够妥帖,无法做到游刃有余。所以,小器就是格局小、格局不够。

形而下者谓之器的上半句,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上者,就是无形不可见的能量存在,无形无相不可见但是无处不在无处不体现的能量,就是道。说简单些就是宇宙天地的游戏规则,是这个世界的法度秩序,是顺应它才有路可走、才能越走越宽阔的宇宙指南。形而上的道与形而下的器是相应的,一个人在有形可见部分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思维模式、价值观等,与他自己在无形不可见部分的那个对道的理解、遵循程度是完全一致的。

所以,当我们做的每一件事,与他人交互时的每一个举动、每一个思维的变化、判断,不是做过就结束了,它们在形而上的能量世界中都有相应的体现和记录,所以,凡走过必留下痕迹,我们看到的事情是结束了,但与它们同时同地发生在上面的那个过程,是记录在案的。也就是说为什么我们做了一件好事,会说是积德,做了伤害他人的事,则说是造业损德,它们在哪里啊?就在那个形而上的部分,上下相应,不会有丝毫的偏差,德行、业债,做过的都记录在上面,不会离开你半分。

一个人形而上的能量越强,与之相对应的形而下的承载空间就越大。换句话说,一个人越能顺应天地之道,在上对道的领悟越强,那么在生活中的处理能力、应对能力就越强,路就越宽广,人生的舞台、格局就越大。反之,越是自以为是、以自我为中心,自己想怎样就怎样,而不懂得随顺自然,不懂得尊重天地之道,那么他的格局就越小,人生之路就越发狭窄难走。归根结底,之所以格局不够,就是不懂得尊重天地、自我意识过强。

道德经里有类似的表达,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三十根辐条做成一个轮子,实在的辐条并没有什么用,是这些实在的辐条构成的那个空的部分,才产生了车子的功用;陶泥做成器具,有形的器具没有用,是有形构成的那个空间,使得它有了器具的作用;建一栋房子,那些建材啊什么的本身没有用,是它们建构出的那个中空的部分,才有房子的功用。

很多东西,拿在手里,是没有用的,你放开它,它们的作用才会真正发挥出来。自我这件事也是这样,越是想着为自己,以自我为利益、自我观念为出发点的人,对天地大道的感受领悟遵循就越少,对应到生活中的格局就越小,实现的价值就越少,以为是为了自己,却恰恰让自己成为自己最大的障碍。所以说,一个人总想着自己的时候,是对自己伤害最大的时候,只有放下自我,才能实现最好的自己,才是真正为自己好。其原因道理,不过如此。

还有我们说的缘分。据所谓科学研究,当爱情发生的时候,人体内的荷尔蒙会有某种特殊的反应变化,是这种反应变化使得人有怦然心动的感觉。但是,科学无法解释的是,为什么确认眼神的是这个人,而不是其他人,在相见时会有所谓火花的产生?

关于这一点,形而上形而下这句话可以非常清晰的做出解释:形而下者是具体的人,两个人相见是形而下有形可见部分的相遇,这看上去与任何两个人的相遇都没有什么不同,但不同的是,在形而上的部分,一直相随的那个形而上的能量之间发生了所谓缘分的引动,于是,你看到的是一个人,但是在无形不可见的能量部分,是曾经的业力福报、曾经的交互等产生的缘分,瞬间对接。反应到有形可见部分的感受,就是怦然心动、火花四射;确认过眼神是形而下的动作,而“是对的人”的那种感受判断的源头,是不可名状的、无法言说的,只是心里知道,但是又不知道为什么知道,这部分就是无形不可见的形而上的对接。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经典圈 2020-01-09

《易经·系辞》:“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通常的理解是,大道无形,故旧形而上,器用之物为有形,是为形而下。“形而上”也作“自上而下”,常用来指从抽象到具体的、以思辨方式为主的研究思路。“形而下”也作“自下而上”,常用来指从具体到抽象的、以实证分析为主的研究思路。

“形”是什么,实际上他们是在更深的意义上把“形”作动词便用,“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 意思是说,可见则为象,具形则成器,“在天成象(天象可见),在地成形(形,名词,同器),”因此“形”的深层意义就是“成”或“化”:即“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中诸动词的用法,但“形”的这种意义与“易”有区别,“形”不是指事物的自身变易,而是人对事物的观点、方法和行为,它的主体就是人的理性,因此“形而是学”无论是作为思想、观点、方法或者是学术,其中的“形”的本义都是中国理性的体现,“形”就是广义的阐释,这是中国文化中最精粹最深遂的学术理性。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在《易传》中“道”的意义是多样的,把它统一到一起就是“三才之道”即天道、地道、人道。《易传》中所谓“天人合一”就是“三才之道”的合一。中国古典哲学谈“天人合一”是先讲统一,后讲对立的。“一阴一阳谓之道”(《易传.系辞》)

形而上下的意义,先儒解释甚繁,兹选以下五家,以资参考。

  
孔氏正义:「道是无体之名,形是有质之称。凡有从无而生,形由道而立,是先道而后形,是道在形之上,形在道之下。故自形外已上者,谓之道也。自形内而下者,谓之器也。」

  
李氏集解:「崔憬曰,凡天地万物皆有形质,就形质之中,有体有用。体者即形质也,用者即形质上之妙用也。言有妙理之用以扶其体,则是道也。其体比用,若器之于物,则是体为形之下,谓之为器也。」

  
朱子本义:「卦爻阴阳,皆形而下者,其理则道也。」

  
来氏易注:「道器不相离,如有天地,就有太极之理在里面,如有人身,此躯体就有五性之理藏于此躯体之中。所以孔子分形上形下,不离形字也。阴阳之象皆形也,形而上者,超乎形器之上,无声无臭,则理也,故谓之道。形而下者,则囿于形器之下,有色有象,止于形而已,故谓之器。」

  
何氏订诂:「是故阴阳形见于卦画,而在形见于卦画之前者,则为形而上,上天之载,无声无臭,故曰道。在形见于卦画之后者,则为形而下,奇偶之陈,有方有体,故曰器。道器不相离,如有天地,即有太极在其中,有人身,即有吾性藏其中。所以孔子分形上形下,不离形字也。」

  看了以上各家的解释,可以略知形而上下的意义,而道与器不相离,实为要解。道器虽不相离,但亦不相即,二者有同有异,此义可据大衍之数的学理进一步研究。

  揲蓍求卦之法,取五十茎蓍草,名为大衍之数五十,其一不用,以象太极,其余四十九蓍,依筮法程序,分而为二,以象两仪,以至归奇于扐以象闰等,每经三变成为一爻,十八变而成一卦。方筮之初,两仪未分之际,浑然一太极,此即形而上者,亦即是道。两仪既分,阴阳相待,乃有四象八卦,此即形而下者,亦即是器。这也就是系辞上传另一段文字所说的:「
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极是吾人的心性,本有真常,无生无灭,此处生两仪生四象等生字,是出现的意思,也是分辨的意思。两仪四象八卦,皆自太极分辨阴阳,而相继出现其形相,这些形相出于太极,实与太极不相分离,这是道器不相离之义。道器虽不相离,但道是形而上者,无生无灭者,器是形而下者,生灭无常者,所以不能说,道即是器,器即是道,这是道器不相即之义。喻如海水起浪,水与浪未尝相离,但是浪相起灭无常,水性持平如故,所以水与浪又未尝相即。

  了解形上形下的意义,以及道与器的关系,然后可以入观卦爻。先观卦爻皆是形而下者。卦爻变动,出现天地人物万有之形,亦皆是器。凡是形器,皆是生灭无常者。次观卦爻皆由太极生两仪而来。太极之生两仪,实由吾人分辨之心而起,只要吾人不起分辨心,便能灭除生灭之相,而入于道。后观太极是卦爻的本体,卦爻是太极的别相,体真相假,不迷于相,则能明于本体,明于本体则能合理的运用万相。如此观之,久而且熟,可以展放一卦六爻弥于全宇宙,复收全宇宙藏于寂然不动之心,或收或放,无不自如,或出或处,无不自在,观到这样的境界,
可谓已得圣人传易之旨。


形而上是精神方面的宏观范畴,用抽象(感性)思维,形而上者道理,起于学,行于理,止于道,故有形而上者谓之道。

形而下是物质方面的微观范畴,用具体(理性)思维,形而下者器物,起于教,行于法,止于术,故有形而下者谓之器。

按道家学说,形而上者是超越了一切世间存在,包括精神思想意识这些存在的。道是一切的本源所在,而人的思想意识精神是由道而生的、不永恒的存在,故万万不可认为形而上就是精神方面的抽象思维。人的精神思想意识,均属于形而下的“器”,甚至于人建模创造的包括时间、空间在内的一切概念,也只是接近真理而并非真理,是形而下的“器”,我们所能说所能想的,均不离“器”的范畴,”道“是说不出想不出的,说出想出即变质离道远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是什么意思啊?】作业帮
古中医绝不是靠“实践出真理”,而是靠形而上者谓之道的无极本体论与  古中医绝不是靠“实践出真理”,而是靠形而上者谓之道的无极本体论与太极论,以及巫医理论体系,把形上道理用于形而下者谓之器的人者
理解“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关键在“形”
经典就是圣人投影出来的一个相,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经典即是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