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烟台街·民俗采风 | 招远人性儿急,拿初六当初七?NONONO,这习俗缘于一段悲壮的故事

烟台晚报烟台街,一条有故事的街

请点上面蓝字,来烟台街逛逛

在烟台晚报“烟台街”版,曾读过一篇文章《招岩》,作者将招远的置县历史写得很详尽,也将龙口、招远两地人们的相互调侃描绘得很风趣。做为地道的招远人,在此我也想对两地风俗习惯、方言俚语的差异说几句。

招远置县于金天会九年(1131年),历史要比黄县(今龙口)、掖县(今莱州)短得多。分分合合,招远隶属于掖县管辖时间比较长。特别是1941年,招远县析为南招县、北招县,并将西部与掖县交界的35个自然村划归掖县,东北部与黄县交界的8个自然村划归黄县,等1950年南招远、北招远合并时,招远县面积大为减少。

我的家乡招远北部的辛庄镇,是招远市唯一滨海的乡镇,海岸线长13.5公里,沿海的自然村有14个。东部有一条河流叫界河,做为招远和龙口的分界线,西部官道村西有一条季节性小河——曲马河,是和莱州的分界线。界河俗称老界河,做为界河使用可大有年头了,据称西汉时期,就有了“界河”的名字。招远人与黄县人,相互贬损的许多故事就与这条老界河有关。

界河是招远与黄县的分界河,按惯例,分界线是以河中心为界。国际上两国的界河也是以河中心主航道为界。但遇上黄县人,惯例却变了。

原因是这样的,从唐朝开始,掖县、招远、黄县北部有一条从登州府到莱州府的登莱古官道,也称驿道,类似于现在的国道,现在招远辛庄镇西部还有一个村庄叫官道,此村明朝初年就已存在。有官道存在,就免不了对官员的迎来送往,对黄县官员来说,界河的存在成了麻烦事,从西往东来的官员,就要过河在西岸等候,从东往西去的官员,就要亲自送过河,总不能在河中间迎送吧。河流流水量少时尚可,有漫水桥可通过,遇到雨季,河水大涨,非得临时搭桥或雇船方可通过。黄县官员就琢磨出了办法:把一半界河白送给招远,就免了来回过河的麻烦。

招远人实诚,一听有这样的好事,就一口答应下来。从此,整条界河就归了招远,黄县官员也免了来回过河的麻烦。现在龙口和招远两市在老界河上的界碑仍立在界河公路大桥东端。

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允许私人淘金,招远人从老界河的河床底淘出大量沙金,一下子发了财。

因为界河发源于招远县城西南,流经许多含金量丰富的山脉,经年的雨水冲刷,黄金颗粒逐渐沉淀在河的底部。黄县人一看,眼红了,又争论起界河河道划分问题,招远人哪能轻易让步,再说自古界河就是招远的,现在成了聚宝盆,哪有分出去的道理。黄县人见明的不行,就偷偷地挖。因此事,两县闹了很长时间的别扭。黄金挖完了,河沙的价格又上来了,两县又闹起了纠纷。招远和黄县本是佮界的邻居,应说比较亲近,但两家凑到一块,相互都看不顺眼。

在语言上,两县北部虽一河之隔,辛庄镇、黄山馆镇各居西东,但说话完全是两个语言体系。俗话说:十里不同音,但界河东、西两岸,说话完全不同,成了三里不同音。我在镇上读中学时,离界河西岸最近的村——东良村,村里的同学说话和我们一个口音,过了界河桥往东,一进黄县地界,就能明显听出黄县口音。

说实话,在胶东,蓬莱、黄县是一个语言体系,同样的话,从黄县人嘴里说出来,就显得婉转好听。但招远人不服气,把说话撇腔拉调虚语假套的称为“招远人闹黄县气”、“黄县套儿”。招远人说“招远”,确实说成“招岩”,“远”(yuǎn)读成“岩”(yàn),“岩”本是二声,也说成了四声。走过很多地方,听过很多地方语,我还真没见过像招远人说话那么硬的,基本上没有二声和三声,大多四声,说起话来,往往能在地上砸出个坑。

在饮食文化、风俗习惯上,两县的两个乡镇差异也比较大。黄山馆镇的人会把针良鱼叫“招远针娘”,把白米鱼叫成“招远黄花”,嘲讽招远人见识浅陋、不识海物。要说此话,骗骗招远南部不靠海的人可以,但要糊弄靠海的辛庄镇人,那可是看走了眼。

虽说在识别海物上,辛庄镇人不含糊,但在某种鱼类的认可度上,烹饪做法上,两地又出现了较大的差异。比如桃花虾吧,那是山东半岛北部黄渤海开春第一鲜,招远界河以东区域都不太看重,大多做个韭菜炒虾尝尝鲜。但过了界河以西,一直到莱州,那可成了金贵东西,家家都要买点,仿佛成了开海仪式,做法也多样,特别是卤出来的桃花虾,用手捏着吃,那是一等的下酒佐料。上世纪九十年代,烟台街上桃花虾近十块钱一斤,渔贩子运到辛庄大集上,二十块钱一斤,一会就光。听说这几年价格又涨了不少。

每年槐花开时,黄县的屺

岛、桑岛就会有成群的针良鱼(马步鱼)聚集。黄县人喜食针良鱼,但界河以西不认可,认为吃起来麻烦。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未,我做为中学生在村里参加劳动,海上拉上成堆的针良鱼,就直接铲到拖拉机车斗里,运到农田沤肥去了。

但辛庄镇却认可梁鱼,把梁鱼做为待客的佳品。梁鱼和针良鱼从形状上乍看一样,但属于两个品种,针良鱼没牙,梁鱼个头比针良鱼大,大的有三四斤,并长有锋利的牙齿,头部像刀鱼一样,所以有人又称梁鱼为“公刀鱼”。如果赶上季节,新女婿上门,丈母娘必定要做一道煎焖梁鱼,招待女婿。黄县地界没有此规矩。

又到“七夕节”,黄县人就会讥讽招远人“招远人性儿急,拿初六当初七”。是说招远人初六那天过“七夕节”,为何如此,那是有典故的。

明崇祯四年(1631年)冬,登州将领孔有德兵变吴桥(今河北吴桥),连破六县。第二年春,因有内应,攻占了登州,后又攻克黄县城,直逼莱州城下。莱州太守朱万年收缩防线,死守莱州。久攻不下的孔有德便使出诈降计,骗莱州太守朱万年出城,朱万年中计殉难,这一天,正好是七月初七。但莱州军民仍协力死守,在坚守了六个半月之后,朝廷援军至,莱州解围。莱州民间,为避开莱州太守朱万年七月初七殉难日,就在七月初六过七夕节。因招远风俗习惯受莱州影响比较多,故也在农历七月初六过七夕节,流传至今已近四百年了。

文化是多元的,相互有差异是正常的,招远和黄县这种地域性调侃,想想倒挺有意思的。

你可能还想看:

烟台街·烟台故事 | 长岛“江姐”,策反敌舰艇,17岁壮烈牺牲!

烟台街·街面忆往 | 这个碧波荡漾的湖是咱们一锨一镐挖出来的

烟台街·致八一 | 5分钟吃完一顿饭怎么吃饱?看看战士们有啥“绝招”

烟台街·街面忆往 | 光国巷原名光棍巷子?街名背后有故事……

烟台晚报“烟台街“征稿启事

这座城市有厚重的历史积淀,有丰富的自然景观,有独特的民俗风情,更有抹不掉的家园记忆,烟台晚报“烟台街”版期待一切热爱本埠地方文化的人士惠赐佳作。投稿时请作者务必提供银行账号,稿件一旦发表,以便寄奉稿酬。

来源 | 烟台晚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捻军两次进军烟台
我的家乡在烟台
齐鲁地名探究——金代为召集流亡者而得名——招远
烟台“蓬黄掖”与“海莱栖”
烟台招远农村:“瞎子吃豆腐,钳的都是肉”,你说怪不怪?
为什么山东省的东部称胶东而不是鲁东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