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烟台街·胶东纪胜 | 莱山上的“猪”风景,不仅仅是可爱

烟台晚报烟台街,一条有故事的街

请点上面蓝字,来烟台街逛逛

再过十来天,己亥猪年就将与我们挥别,庚子鼠年即将款款而至。抓住猪年的尾巴,咱们再来聊聊与猪有关的故事吧。这次,故事的舞台仍是龙口的莱山。

此前,笔者曾在《烟台街》版上先后撰文介绍过莱山玉兔石、神龟石、石猴观海、莱山虎影等自然奇观及传说。野猪在胶东早已绝迹,不过从山水文化的角度来看,莱山与猪还真有点关联。

为避免有的读者混淆,再多说几句莱山。在胶东半岛,大约是因为西周初期这里有过一个莱子国,所以胶东带“莱”字的地名较多,其中,光是叫莱山的,就有好几处:如,烟台市辖属的莱山区,其名最早源于域内一座叫莱山的小山;龙口莱山则是胶东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山,是老黄县的镇山;另外,莱阳城北面的旌旗山古时也叫莱山,“莱阳”一名便由此得来。

莱山秋色    戚克龙 摄

老猪窑:深涧之中有“洞空”

民国版《黄县志》(以下简称旧志)对“老猪窑”有如下记载:“主峰西北迤下,巉岩矗立,峰尖挺露。其下深谷支歧崆山(yáng)互峙。又下,蔚成平坦一区:茂林丰草,漫无人径,即俗呼之老猪窑也。”(标点符号为笔者所加)。

老猪窑在莱山主峰西北以降,因小天(一座山峰名)东南岭坡有一块巨石,形似猪,曰“老猪石”,前人又曾在此伐薪烧炭而得。老猪窑所在的那片山坳,是旧志中记载的“黄县第二瀑”的源头、龙口雅鹊河的发源地之一。清代乡民防御捻军时,曾在与此相邻的小天上砌筑围子墙,至今遗址尚存。

老猪窑堪称莱山最为神秘的地方。这里海拔不足500米,却山势陡峭,无路可寻,人迹罕至。这里自然景观密布,而其中一些景点深藏不露,外人很难找到,再加上民间有一些传说挺玄乎,使这里显得颇为神秘。

窑,本指烧制砖、瓦、陶瓷器的地方。小时候学过“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记忆犹新。十几年前,我在昆嵛山老蜂窝探访时,就见过几座用石块砌垒的炭窑,那是专门烧柞木炭用的。老猪窑这个地方我虽探访过几次,但始终没有找到炭窑遗址。很有可能早已被山谷中厚厚的杂草树木掩盖了。

对老猪石的位置,人们说法也不一。有位村民告诉我,它位于山坳出口即“黄县第二瀑”出水口南面山坡上。我专门披荆斩棘地去搜寻过,这里倒是有一块特别惹眼的巨石,约一间屋大小,但无论从哪个角度审视,都看不出猪的模样。

相传,由老猪窑东进深涧,于涧中平坦处以脚跺地,有“空洞”之声,故这里有一个地方被称为“洞空”,后演变为“东空”。也有人再加以演义,称其为“东恐”,因为这里林深草密,遮天蔽日,又有蟒蛇出没的传说,一般人走进这片三面陡崖环绕的密林中,都有一种恐惧感。

和老猪石一样,当地人也都说不准它的具体位置。莱山脚下的年轻人很多都外出打工了,对山里的地理状况都不熟悉,也很少关心这些山野情趣,对山里的沟沟坎坎比较熟悉的,往往都是那些上岁数的老人。他们年轻时经常到山上砍柴、采药,但他们岁数都大了,不便充当向导了。

笔者在山下打听时,老人们往往用手朝老猪窑方向一指,笼统地说一声:那一片山洼就叫“东空”。无论是“东空”还是“洞空”,总让我联想到道教圣地崆峒山中的“崆峒”一词,感觉有几分玄妙。

无独有偶,在石城山巅范阁老小庙那里,也有一处“洞空”,曾吸引了一些异想天开的村民前来挖宝。在他们看来,既然这里有“空洞”之声,又传说是明朝宰相范复粹当年隐居之地,下面说不定有秘室,埋藏着宝贝啥的。这当然是无稽之谈。现今,在范阁老小庙东北角,尚能看到一个很深的盗洞。

那么,“空洞”之声究竟是怎么回事?这地下难道有溶洞存在?

答案也是否定的。因为这两处的山体都属花岗岩结构,地下不具备水流动侵蚀形成“空洞”的条件。笔者曾做过试验,在这两处山谷选择不同地方,奋力用脚跺地。我认为产生“空洞”现象的根本原因,与这两处地表积累的厚厚一层松软的腐殖土有关。

在这样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腐殖土厚度已深达几十厘米。当人用力跺脚后,便会发出“嗡嗡”的声响,这只不过是松软的腐殖土层发出的振动所致,加上四周障碍物的反射作用,使得这种声音愈加明显。当人站在坚硬的花岗岩基岩上如法炮制时,就很难产生这种音响效果。也许,这种自然现象与某些人的发财心理暗合,于是就编出了“空洞”藏宝的故事。

作为瀑布源头,老猪窑内水草丰美,是野生动物栖息的乐园。有资料记载,庙周家村老人周福高(已故)早年在里面曾发现过一条灰色巨蟒,有瓦罐粗细,尽管周老的这种说法带有一定夸张成分,但决非空穴来风。

我在这一片山野考察时,见过的野生动物有野鸡、獾等飞禽走兽,印象中见过的蛇,最粗有小孩胳膊粗细。去年冬天探访老猪窑时,我有幸见过一条身长一尺有余、眼圈周围长着一圈黑毛、尾巴长长的黄鼠狼。黄鼠狼很精明,生性胆小,一般昼伏夜出。大白天在这里自由活动,说明它感觉很安全。

我趴在草丛中,眼瞅着这小家伙在“黄县第二瀑”顶部的“小龙湾”边喝水,时而抬头向四周张望。很可惜,还没等我用手机拍照,这小家伙抬头发现了我,便“嗖”地一下溜了。

老猪石:好一个憨态可掬

莱山带“猪”字的景点除老猪窑外,在西麓西老母庙遗址附近,还有幸存的一个老猪石。莱山西老母庙与莱山东麓莱山院附近的东老母庙相对应,位于庙周家村西南数百米、莱山支脉绛山主峰高顶东侧的老母沟北坡上。

据考证,莱山老母庙在明清时由泰山扩展至此,供奉的碧霞元君是中国北方最著名的女神。碧霞元君全称“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又叫“泰山玉女”,俗称“泰山老母”,民间则亲切地称之为“泰山老奶奶”。

老母庙的位置海拔较低,从庙周家村上山不用费多大劲,比较好找。今年秋天,笔者邀请了龙口南山道院李道长和熟知莱山山水风物的戚克龙先生,三人一道对西老母庙遗址和老猪石进行了探访。

为顺便探访一下绛山古道,我们选择从绛山西麓、戚克龙先生家住的磨山迟家村起步,沿绛山主峰高顶北侧的一条古道,翻越绛山。

绛山山脉南北绵延约4公里,是磨山夼与庙周家等村的天然屏障。磨山迟家是龙口数得着的美丽山村,村容整洁,村西杏花山山坡上,新种植了一大片黄栌、红栌观赏树。深秋时节,漫山红叶如火如荼,吸引了很多城里游客慕名而来。

我们走的这条连接磨山迟家与庙周家之间的古道,自明代磨山迟家建村起,已经历了好几个朝代。老辈时,两村之间轧亲的不少,走亲戚、回娘家或东去逛莱山庙会,都走这条道。直到上世纪后期,还有一些村老习惯步行走这条路。

现在,交通条件发达了,开着农用三轮车绕行十几里山乡公路,也显得十分便捷。几年前,这条古道只有磨山迟家果农上山管理果树有时还走走。现今,由于果树品种老化等原因,山沟里的一些长把梨树都被废弃了,隐藏于山中的羊肠古道也就彻底地完成了使命。

比方说,我们走的绛山西麓山谷中的一段古道,要穿过很大一片高过人头的芦苇丛。拨开苇丛,便能清晰地看到脚下已被岁月打磨光滑的石块。穿行其中,即使大白天也有一种阴森森的感觉。

我们三人向东登上莱山西老母庙西面的山顶,远远地便看到,老母沟北坡上有三块巨石,好像三头滚瓜溜圆的肥猪依次向下趴着。这就是老猪石了。但要真正体会老猪石的传神,必须走到跟前。继续沿古道向山下行几百米,便来到西老母庙遗址处。

星移斗转,眼前的老母庙只剩下一堆被杂树荒草覆盖的石头了,连墙基也认不出来了。如果不是事先了解情况,谁会知道这里还曾有过一座庙!仔细寻觅,才在这堆乱石北几米高的山坡上,发现了一些碎瓦片。昔日的老母庙,规模不足20平方米,坐北朝南,西侧紧挨一堵高十多米的巨大山岩,南北西三面环山,庙前下方临溪且有古道通过。

从老母庙遗址继续向西攀登三四十米,便是老猪石位置。此处海拔高度约250余米。欣赏老猪石,从其东下方几米远的地方观察角度最佳:只见这三块巨石相隔几十厘米,依次向东、向下、向北排列。其中的主角是最上面露出一个“猪头”状的巨石,其身子被下面两块石头挡住了。

但见这头“猪”:天庭饱满、有鼻子有眼,嘴巴下面的肥肉耷拉得都触地了,好一个憨态可掬!

看,最左面这位就是“颜值担当”。

有人说,若开发旅游,最好将老猪石东面这两块石头掀掉,以便露出整个老猪石。笔者倒觉得这样不妥,因为这三块石头本身就构成了一个组合景观。虽然近看下面那两块石头形象差点,但作为配角,由于它俩的衬托才使主角显得更为突出,并且还有点“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效果。一个优秀的自然景观,少不了周围环境的衬托与搭配,犹如红花配绿叶。

关于莱山西老母庙和老猪石,民间还流传着一段凄惨的故事。相传清朝时西老母庙曾有一位漂亮女子做住持,其身世已不可考。传说,黄昏时分,女住持经常一人独坐在老猪石上休憩,在夕阳的映照下,别是一景,引得山下路过的行人驻足观看。

有好事者便传起了风言风语,说这女子在思春。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有几个流氓窜入老母庙,将女住持糟蹋了。女住持羞愤之下,便在老母沟南面山涧的一棵树上上吊自杀了,后被人就地掩埋在这条沟里。这条山涧因此得名“死老婆涧”。后来人们觉得这名儿不好听,便将其改名为“老婆涧”。莱山著名的“四十二涧”中,就有这“老婆涧”。

打那以后,这座老母庙便荒废了。不知又过了多久,黄县城里面的有钱人又集资将此庙迁建在庙周家村村南的月主祠西侧。据史料记载,新建的老母庙有一殿一神,神像前立“天仙圣母碧霞元君之位”牌位。左右有对联:“天仙大德山河重,圣母洪恩日月光”。庙前有“莲花池”,又名“养鱼池”。1947年,老母庙及其附属设施与月主祠一并被拆除。

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动物当中,猪有着非常吉祥的意义。在莱山,有关猪的景点和故事还不止这些:有两条山涧分别叫大猪涧和小猪涧;在莱山院周围,还有块象形巨石叫老猪槽子;听戚克龙先生讲,在他村通往蒋家口子的山谷东侧,早年也有一个老猪石,在当地颇有名气,可惜在上世纪60年代“战山河”时被炸掉了。

戚先生告诉我,老猪窑中的那块老猪石,确确实实存在,就在老猪窑纵深的岩壁上,呈浮雕状,只是不太好找,要一睹真容,得碰运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欣赏角度和光线。“难怪我几次去老猪窑都没找到,看来得一定的机缘啊!”我恍然明白了,寄希望下次再访莱山时,一定要找到那块令我魂牵梦绕的老猪石,不知它又会给我带来怎样的惊喜。

你可能还想看:

烟台街·烟台故事 | 70多年前,这位大记者在胶东解放区遇见了各种“奇迹”

烟台街·往事如昨 | 那年我演女一号,收获了十里八村的“流量”,也收获了爱情

烟台街·怀故人 | 姥姥爱孩子,可为了杀鬼子,也舍得自己的孩子

烟台晚报“烟台街“征稿启事

这座城市有厚重的历史积淀,有丰富的自然景观,有独特的民俗风情,更有抹不掉的家园记忆,烟台晚报“烟台街”版期待一切热爱本埠地方文化的人士惠赐佳作。投稿时请作者务必提供银行账号,稿件一旦发表,以便寄奉稿酬。

来源 | 烟台晚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神游莱山
蓬莱、莱州、莱阳... 烟台地名莱字多,“莱”是什么意思?
孙英山:【桂山美丽的传说】(民间传说)
烟台取名老师谢咏简介~烟台起名字的由来和含义是什么
烟台姓初的人有多少?最出名的当属莱山的初永真
胶东最美的山--烟台天崮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