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烟台街·往事如昨 | 讲到战友理琪牺牲,这烟台“老贴”当着我面哭出声

烟台晚报烟台街,一条有故事的街

请点上面蓝字,来烟台街逛逛

在烟台街上,寻常百姓家,我曾经走访过几位老革命,他们的音容笑貌、他们的故事,一直深深印在我的心里。

老红军张修己,理琪称他革命“老帖”

烟台街上的东南台子,上世纪70年代有三座楼在那一带很出名,那里是烟台老干部休养所。在其中的52号楼东一层,住着我老家汤上村街坊伯父郑德民。

1975年夏的一个周日,我去到他家里探访,他很高兴。当我问起他参加革命的一些故事时,他说:“老侄,你一掏出本子记,我就觉得再讲下去就不够格了。这样,我楼上住着一个老红军叫张修己,他很有故事。”

“张修己?是不是王亮写的《半岛烈火》那本书里的'老贴’?”

“是他,我们干休所级别最高的,8级呢。我领你去他家。”

张修己住在东南台子52号2楼东侧,我们上楼后就看到了他那方方正正的脸庞,顶着一头灰白发,为了通风,门一直开着。他正坐在藤椅上读着报,手里摇着一把芭蕉扇。看到我们来访,他站起来迎接,浓眉大眼盯着我。

张修己资料图

老红军张修己用浓浓的文登话先讲到了我们招远人、他的老朋友秦鹏飞。秦鹏飞是招远水口村人,参加了“11·4暴动”,后来当了八路军营长,在与日寇作战中壮烈牺牲。他又讲到最早几届胶东特委委员李厚生参加革命的前前后后,然后讲到了他自己。

张修己生于1908年,24岁在天福山附近的老家沟于家被村民推举为管理小学的校董。他出身于比较富裕的殷实农家,从小乐善好施,经常接济穷苦人,加上有些文化,大家都很看重他。

他学校所聘的王台老师是个共产党员,后来成为文登县委书记。1934年夏天,张修己在王台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走上了革命道路。

由于张修己群众威信高、工作能力强,很快就成为胶东特委的重点培养对象。胶东特委书记张连珠问他取什么代号便于地下斗争,他说:“就叫我铁夫吧!”“那就叫老铁吧!”张连珠给他确定了代号。后来,这个“老铁”的代号被继任的胶东特委书记理琪又改成了“老贴”,理琪说,“为了解决我们党的活动经费,你连家里的几十亩地都卖掉贴上了,你是贴补的贴啊!”

讲到这里,张修己提到了胶东特委委员刘经三。他说,刘经三出身富有的家庭,但革命性更“铁”。他用其家里的不少钱建立了“鸡鸭公司”,其实是当时胶东特委的大本营,公司的所有盈利全部作为党的活动经费。甚至在特委经费难以为继的情况下,他竟然要求同志们“绑架”了自己,从父亲手里骗走上百大洋。可惜,刘经三英年早逝。

当张修己讲到,1935年“11·4暴动”失败后敌人实行的白色恐怖,起义队伍被血腥镇压,特委书记珠子(张连珠)、程先生(程伦)、鞠子(曹云章)、丁树杰等领导同志先后被敌人杀害……他流出了眼泪,沉思良久。起义部队只剩下于得水的红军游击队走进了昆嵛山。在同志们的推举下,他担任了文登临时县委书记。为了寻找上级党组织,他派出了多人联系,最后终于找到了曾经在上海党中央机关做报务工作的理琪同志。

理琪同志刚来胶东时,一直住在张修己家里。在这里,新的胶东特委成立,并成功地在1937年12月24日发动了天福山起义,成立了山东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在一个月后的雷神庙战斗中打响了胶东抗战的第一枪。“只可惜我的好领导、好战友理琪同志在那里牺牲了……”说着说着,张修己哭出声来。

理琪用过的书包  资料图

“老贴”同志坚守革命信仰,他的一家人在他的影响下都积极地投身革命。这位在1934年就已经参加革命的老红军,在中央马列学院毕业后的1954年被任命为中央某部司长。他从淄博市领导位置上离休后申请回到了故乡烟台。而就在我采访他时,听说他的儿子仍然在老家文登沟于家村当着农民。

“小八路”陈协元,佯装拾粪送情报

我到烟台上学的第二年,就听说烟台公安局有一个叫陈协元的老同志,他是当年招远武工队里的“小八路”。在街坊大叔郑兴兰(时为跃进路派出所民警)的引见下,我利用几个周末的时间,采访了他。

陈协元是招远转山堡人,在抗日战争时期,离招远城十几里路的转山一带是八路军武工队的可靠根据地。家里穷得叮当响、一直出村要饭吃的陈协元,12岁就参加革命了。

因为流浪招远各地,对当地地理比较熟悉,上级便安排他当上了交通员,公开身份仍然是要饭的,城中大车店里有自己的同志可以照护他。

陈协元送出过很多情报。有一次,他要送一份特别重要的情报到30里以外的招远金矿,就佯装拾粪的小孩,情报就藏在粪叉柄与粪叉接头处,那粪叉头故意搅上了粪便。这样,敌人即使怀疑他,也决不会想到情报会在那里边。

资料图

在招远县城,他曾经亲自导演了一场“恶作剧”。由于经常在招远县城讨饭吃,他就想了一个怪招,先请识字的“八路哥哥”在一块破旧长条牛皮纸上写上“我是日本鬼子”,然后在天不亮的时间,去城周围找到了经常受他“接济”的流浪狗,把字条绑在狗尾巴上。这条狗找东西吃,所到之处人人喊打,连一些“二鬼子”见到了也捧腹大笑。

陈协元15岁后被选入“锄奸队”,亲自参加了在招远大集上刺杀鬼子翻译官“杨胖子”的行动。他还同另两人从五里庄朋友那里借了一把杀猪刀,又一次利用赶大集的机会,杀掉了一个让老百姓恨之入骨的税务官,老百姓俗称其为“卡(盖)布印的”。这两次锄奸行动在招远极其轰动。

陈协元经常代表八路军方面与伪军小队长“孙老俩”接头。一次,天刚蒙蒙亮,他带领一队由武工队员装扮的鬼子兵,在“孙老俩”的“配合”下,一枪未放就涌进了城东冷家庄子炮楼,打死了里面留守的日本鬼子,将伪军全部缴械,还从炮楼里扛出了一发大炮弹。

陈协元个子矮,还很瘦,15岁的老兵依然是个“小八路”。在齐山遭遇战中,他和大家一起与日本鬼子拼起了刺刀。有一个也特别矮的小鬼子专门冲他去了,那个小鬼子虽矮但肥实,陈协元干不过他,屁股上被那个小鬼子捅进一刀。多亏老排长匣子枪准,一枪就让那小鬼子滚到了沟里。“如果老排长没有救我,小鬼子第二刀有可能要了我的命,我的名字恐怕也要刻在齐山抗日烈士纪念塔上面了。”他说。

有一个朋友知道我认识陈协元,说:“他是户籍科的科长,能否找他帮忙,把我的农村家属调到烟台来呀?”我回答他:“他这个人是老革命,回到招远还要到'齐山塔’向牺牲的战友们汇报自己的工作,检查有没有对不起革命的事情呢。你说的这事有可能吗?”

你可能还想看:


烟台街·往事如昨 | 金黄色的片片、热气腾腾的地瓜摆在桌子上,我怎么好意思吃呢?

这座城市有厚重的历史积淀,有丰富的自然景观,有独特的民俗风情,更有抹不掉的家园记忆,烟台晚报“烟台街”版期待一切热爱本埠地方文化的人士惠赐佳作。投稿时请作者务必提供银行账号,以便稿件发表后寄奉稿酬。

来源 | 烟台晚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抗战时期山东招远地区的“黄金争夺战”
「说谍」延安经费,13万两黄金!胶东隐蔽战线功勋-敢向虎口夺食
中共从日本虎口中夺金13万两
莱阳对胶东革命的贡献有多大
说说雷神庙战斗 (2014-06-24
招远烈士陵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