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写下了一部献给芝罘、献给烟台的书,他是谁?这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烟台晚报烟台街,一条有故事的街

请点上面蓝字,来烟台街逛逛

在大多数人眼中,瓦当先生是一个工作认真负责、写作勤勤恳恳的人。在第三届贝壳儿童文学周期间,他作为主要负责人,家里、办公室、活动地点三点一线,联系、策划、组织三位一体。

在如此忙碌的阶段,瓦当先生也没有放下写作,工作的时候尽职尽责,写作的时候一心一意。正所谓“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普希金语),瓦当先生是在普通的日子里须用写作带来一抹宁静。

兴趣是一盏灯:

痴迷写作的少年

瓦当本名刘玉诚,在鲁大文学院任教,70后小说家重要代表,著有《多情犯》《到世界上去》《古代的海》等多部长篇小说。

在18岁时,瓦当就为自己起了这个笔名,少年意气风发,这种“意气”大抵是从童年就慢慢培养的。家里的老房子、屋檐最前端的一片瓦,少年抬头低头间,对于古文化的热爱日日积攒。

写作需要天赋和努力,但是人们对于天赋二字的定义往往界限不清,在瓦当身上,似乎兴趣也是天赋的一种。他少年时代就喜欢书法、篆刻,在提及写作基础之时,他更是直接道出,自己从小就喜欢写东西。

瓦当不止一次提到努力,他说“写作需要一定的天赋,这是先天的基础,但唯有志向和刻苦能提升自己,我的刻苦远远不够”。这后一句,恐怕不是一个作家的谦虚,更多的是一个作家发自内心的面对文学的谦卑。正是有这种谦卑、努力与天赋,瓦当才能从少时的写点“小东西”转变为真正的写作。

谦卑是对文学的态度,可是对于一个作家来说,保持内心的傲气,也是对作品的更高要求。

少年人做事,总是豪情万丈,根据瓦当回忆,这个笔名曾经被一位前辈这样评价“这个笔名,哪怕是一位才高七斗的人也不敢起啊”。当时的他羞愧不已,但这未尝不是一种继续努力的动力。

瓦当最初写诗歌,后来进行小说创作,这中间的道路曲曲折折,他曾认为诗歌表达情感,迅速而有力,再到后来,他也用一部部小说传达出了属于自己的想法。

瓦当说,每个人的写作之路都会经历投稿被拒的痛苦。他又说,调整心态就是再写再投,不放弃。这可能就是一个作家最初要进行的自我修炼——被否定,再继续。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也可以用于写作,一个作家的挥毫泼墨,总是笔下一字落,心中有万千。而心中的万千又是从哪里来的呢?书本、名著还是生活的经验,这个问题应该是个多选题。所以瓦当离开家乡,为自己的写作寻找更为广阔的天地。

转折期:

小说让他活出了最美好的青春

米兰·昆德拉曾说:小说追求的是诗性。诗性,是一种严肃的、崇高的价值追求,贯穿于小说家创作的始终。

笔者:瓦当老师,您之前是写诗歌和随笔的,后来又写小说,您认为这几种文体创作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瓦当:我在一篇名为《辽阔世界与散文故乡》的文章中谈到过这个问题,我借用这篇文章里的观点来回答这个问题:“任何一种文体,对应的都是一种生命形态。文体与时间、自然、信仰之间存在着神秘的同构关系。当我们从一种文体进入另一种文体,就打开了世界的另一扇门。我不想就此多说,一是因为自己也知之甚少,二是因为这个问题像世界上所有的秘密一样不愿过多敞开。我只能约略地感知,诗歌是流放所,小说是生死场,散文是大野地;诗歌是血,小说是肉,散文是心。能同时写作诗歌、散文、小说的作者,其实极少。”

《漫漫无声》是瓦当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恰如小说标题《漫漫无声》,这部作品向我们展现了一种难言的幽寂,瓦当赋予了作品忧世伤生的抒情氛围,给我们带来持久的感动。“岁月漫漫,爱恨无声”,这是文章中让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带给我很多感触。

谈及《漫漫无声》,瓦当回忆:“《漫漫无声》是我二十七岁时写的,发表时我快满三十岁了。三十岁对许多作家来讲,通常意味着正式上路的开始。这是我三十岁前最重要的一部作品,它是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从此我能写长篇了,而不仅仅是中短篇。对我来讲,可能这就是它的转折性意义。”

对于文学写作者来说,天赋是充满诱惑力的一个词语,对于瓦当而言,我一直好奇,是天赋还是努力来支撑他的写作之路的?

瓦当坦言:“天赋几乎就是一个艺术家的天花板,而努力决定他能走多远。有的人一篇封神,有的人越写越好,有的人写着写着就不写了。我见过有坚持写的,虽然没有人家厉害,但经过慢慢地积累,已经越写越好,所以说努力也是一种天赋。”

瓦当:

用文字丈量边界,做有深度的劳动者

在第十四届万松浦文学奖颁奖典礼上,瓦当说《芝罘——米怜秘史》是他献给芝罘、献给烟台的一部书。的确,《芝罘——米怜秘史》固然是一个发明和创造出的奇观,但这个奇观也依托于芝罘实际的地理和历史,具备浓厚的现实感,小说的世界不断地从现实世界当中汲取力量,小说文本与芝罘这片土地血脉相连。

笔者:您的《芝罘——米怜秘史》继凤凰文学奖后又荣获了第十四届万松浦文学奖,但我们了解到这本书您还未出版,只是刊登了一部分在《万松浦》杂志上,您为什么会写这样一部小说?这与您的人生经历有关系吗?

            作家瓦当

瓦当:这部书是我从生命经验向知识经验的转型之作,这是对我个人写作疆域的大大拓展,也是在写作难度上的极限挑战。如果不是偶然来到芝罘,随后又长期生活在芝罘,就不会有这部长篇小说。

我像小说里的那些人物一样,作为一个异乡人来到芝罘,也因此与他们不期而遇。这种相遇激发了我“知识考古”与“灵魂推理”的癖好,也与自己长期以来对知识史的关注形成共鸣。

对我来说这是一部非常有难度的书,它涉及到处理极其复杂、庞大的知识经验、历史经验、写作经验与生命经验。为了写这一本书,我读了不少于一千本书,用了整整十年才把它写完,又用了将近两年时间完成修改,电脑里保留了几十个版本的“残骸”。

这本书对我个人来讲,最大的意义在于证明自己还是一个诚实的劳动者,哪怕是一个笨拙的劳动者。

当代著名文学评论家谢有顺这样评价:“瓦当的《芝罘——米怜秘史》是一次叙事冒险,也是一种新的小说家言。以言不凿空的方式书写仿真历史,以正大森然的口气讲述荒诞故事,考据、夹注、互文、汇编这些学术杂语,与传记、回忆、行状、书信等叙事文本融为一体,瓦当试图以反小说的方式重新测度小说的边界,并在一种博学、繁复的叙事美学中探求语言自我绵延的愉悦。'芝罘’是一个地名,也是一个文化隐喻,'米怜’实有其人,而又如同一团心气;一个人物里潜藏着许多人物,一部书里隐含着许多部书,瓦当在致敬一种百科全书式的写作的同时,也在怀疑、颠覆中贯注着他精深的历史关怀与文化忧思。”

瓦当的研究生郭道鹏这样形容瓦当和他的作品:“瓦当老师是一个耐得住性子打磨精品的艺术家,这在今天这个浮躁的时代实在难得。作为一个资深出版人和作家,瓦当老师以十年功力创造出的作品是不同凡响的。《芝罘——米怜秘史》融入了不计其数的知识、文献、书籍。它的写作和阅读都是有难度的,难度是艺术的宝贵品质。”

笔者:《芝罘——米怜秘史》是您对烟台的记录与思考,富有后现代主义色彩,您之前的作品《到世界上去》也颇具这样的特征。您把历史和未来交织在一起,在继承中开拓创新,您怎样看待文学创新与继承传统之间的关系?

瓦当:没有传统的创新行之不远,没有创新的传统死路一条。创新必须建立在传统的基础之上,而传统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一直在吐故纳新。事实上,只有真正的创新才能被传统接纳,成为未来传统的一部分。

笔者:5G登场,万物互联,人工智能快速迭代,ChatGPT写作成为热门话题,有人已开始运用AI进行写作,还有网络文学的存在,作为传统写作作家,您是如何看待这些现象的?

瓦当:文学式微甚或文学已死的说法已经喊了几十年,每次技术的更新迭代都带来“狼来了”的呼声,不过有人说,这次是真的狼来了。对于传统写作与AI写作的博弈,老实说,“狼来了”我也没办法。我不是马斯克,我无从判断。我还是放我的羊。至于网络文学,老实说,我是没有看法的。这丝毫没有贬低和排斥的意思。

来源 | 烟台晚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祖国风光(1493)烟台芝罘島
芝罘岛秋色(五)
《爱在烟台 心依芝罘》烟台人自己的歌终于来了!快去听听!
集库·小说 《姜氏秘史》
芝罘岛上看黄海日出
烟台的最后一片净土,芝罘岛 #烟台 #烟台游玩推荐 #烟台美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