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那些年往返烟台的绿皮火车上,趣事多多,亲情满满 | 臧栋

烟台晚报烟台街,一条有故事的街

请点上面蓝字,来烟台街逛逛

如今,坐着高铁去旅行,穿越山河明月,览尽一路风光已平常不过。可时间回拨到20年前,我的老家才刚刚通上第一条铁路。田间劳作后,我最喜欢坐在路基上,边休息边听父亲讲述过去的故事。15年前,我第一次坐绿皮火车就是来烟台求学。再后来,是父亲一次次顶风冒雪、起早贪黑送我去火车站的背影。那一幅幅画面在脑海中如电影回放,记录着那些关于火车、关于父亲的难忘记忆。

铁路修到我们村

我生于上世纪80年代末,上高中前一直生活在日照市五莲县的一个小村庄,乡亲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孩子们则在牛羊鸡狗的叫声中,吃着煎饼和大饼慢慢地长大。

我上小学时,在镇上初中当老师的大姑父回村说:“我们这里可能要修铁路、跑火车,还要建火车站呢!”闻听此言,小孩子们兴奋异常,大人们却不以为然,连条公路都没有的村庄,咋能修铁路呢?

大约是2001年,镇政府号召全镇发展“万亩桑园”,各村各户都种上了桑、养上了蚕,我家也不例外。有一天正在东岭上采桑叶,地头边突然来了一辆面包车,车上下来几个年轻小伙子,扛着仪器、拿着标杆从北往南量来量去。父亲问他们干啥,他们说:“为修铁路测量呢!”

第二年,施工队伍真的来了,就在俺村东岭上,从北往南一字摆开,一溜红旗迎风招展,一排大字写着“中铁十二局向五莲人民问好!”从那时起,“大八轮”、挖掘机、碾路机轰轰隆隆、来来回回,沉寂几百年的村庄从未如此热闹过。

放学后,我第一件事就是跑到东岭去看修铁路。最爱看爆破的,一袋一袋的炸药跟化肥袋差不多大,好几卡车炸药堆满山头,施工单位拉起警戒线,十步一岗看守着。工人们事先用钻孔机打好洞,然后依次埋入炸药和雷管,周围村子的人都来看热闹,可一直等到天黑,就是不炸,大家只好悻悻而归。就在吃了晚饭,正打开电视看山东台《阳光快车道》时,突然感觉门框玻璃哐啷一下,已经上宿的鸡也叫了起来,我爸说:“肯定是点炸药了。”

爆破过后,就是挖掘机上阵了,转身、低头、挖土,转身、抬头、倒土,一连串动作如行云流水,真是太让人着迷了!看上一天也不厌倦,甚至忘了写作业。再后来,路基修好、桥梁架好、道砟铺上、钢轨铆上,亲眼见证了“桑田变通途”。铁路一修好几年,那年学校组织徒步拉练,参观高泽铁路大桥和五莲火车站。五莲站真漂亮呀!大广场、小洋楼,咋看咋喜欢,随行给我们拍照的照相馆的师傅也惊呼:“以后拍婚纱照一定来这里取景!”也是通过这次参观我才知道,这条铁路叫“胶新铁路”,从青岛胶州到江苏新沂,是连接胶济铁路、蓝烟铁路与陇海铁路的一条重要铁路线……

可能是因为铁路的带动,2004年222省道改线,沿着铁路的方向也从我们村穿过。如今,偏僻小村早已成了铁路、公路要道,工业园、集贸市场、蔬菜大棚分列公路两侧,村庄面貌今非昔比。乡亲们开玩笑说:“咱村要是再建个飞机场就好了,那就是国际化村庄了!”

乘坐火车的日子

2004年的一天,呜呜呜的汽笛声突然响彻田野,火车来啦!村里大部分人从未见过真的火车,当东岭传来汽笛声响时,几乎所有人都跑去看。当时应该是试车阶段,我记得那辆绿皮火车“跑”得,确切地说应该是“走”得特别慢,汽笛响个不停,村民都在铁轨两边。

渐渐地,大家对火车习以为常了,有经验的村民甚至总结出了火车时刻表,几点来货车、几点来客车,是去青岛的还是跑烟台的,下广州的还是到菏泽的,说得头头是道,下地干活也不用戴手表了,火车准时得很。我足不出户就知道来没来火车,因为我家电视机用的001天线特别灵敏,来火车时信号受影响,电视画面就会扭曲。

2008年9月1日,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坐火车,我要坐火车去烟台上大学。初秋的清晨,天刚蒙蒙亮,我和父亲就到了五莲火车站。等了好久,远处终于传来了火车进站的汽笛声,父亲带着我快步跑到车厢门口。好家伙!因为赶上开学季,我们差点没上去,从车厢到车门,甚至厕所都挤满了人。父亲和我提着行李箱、手提包、水壶……大包小包终于挤了上去。5个多小时的车程,我和父亲轮流在行李箱上坐一会儿,上午10点左右,终于到达终点站烟台站。下车后才发现,新买的行李箱的小轮子已经被我们爷俩坐掉了。

从此,寒来暑往十多年,我在火车的来来往往中看见了人间百态,看到了社会的进步,也走过了自己的求学、工作、成家之路。

那时每次坐火车,不是开学季就是放假季,乘客中学生居多。与现在高铁上你不理我我不问你、人人闭目养神的画面不同,绿皮火车上就像联欢晚会一般热闹。年轻的朋友因火车而相会,开始只是同伴之间说说笑笑,没多久就会传来“哎呀,我们是校友!”“哎呀,咱们是老乡!”“你好,能借充电宝用一下吗?”“这位女同学站累了就坐我这里吧!”年轻人之间总有无数种搭讪方式,火车轮子的咔嗒声伴着快乐的说笑声,飞出窗外,飘向田野……

从五莲到烟台,有两列火车,K5018菏泽曹县至烟台,K1160广州至烟台,我坐后者的次数更多一些,也耳闻目睹了一些趣事。首先是语言,列车员多是广东人,身材娇小,在拥挤的车厢中穿梭自如,这是他们的优势,但普通话则是他们的硬伤,广东人说普通话,真是哭笑不得,最搞笑的是“村”“春”不分,每次到了蓝村站、桃村站,广播里总会传来“蓝春到了”“桃春到了”,引得哄堂大笑。不过,车上的闽南音乐非常好听,听着《沉默是金》《偏偏喜欢你》等闽南名曲,看着窗外大好河山,真是一种享受。其次是售货,K5018是山东省内线路,售货员只有一句台词:“花生瓜子八宝粥、啤酒饮料矿泉水,腿收一下!”而K1160上的广东列车员,总是先来上一二十分钟的脱口秀,各种搞笑段子让你捧腹大笑,这时候才言归正传,推出他要销售的商品,什么陀螺玩具、火车模型、炒股秘籍、南方水果、毛巾袜子、充电宝、数据线,应有尽有。因为有了之前的表演铺垫,所以他们的推销一般都比较成功,我买过几次南方水果,比如杨梅,10块钱一兜,味道不错。

父亲送站的背影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父亲就是我的火车头、领路人。小时候跟父亲在田间采桑叶,累了就爬到高高的铁路路基上休息,他抽烟,我看光景。他说,他从小就喜欢闻柴油、汽油的味道,火车跑过的油烟味也爱闻。可能是遗传的原因,我也挺喜欢这几种味道。父亲小时候的故事,就是他坐在铁路道砟上给我讲的。

上大学后,每次坐火车都是父亲送我到火车站,无论白天黑夜,还是风里雨里。以前K5018早晨4点多发车,两三点钟就得起来;K1160夜里11点发车,晚上9点多钟就得出发,后来终于调整到白天发车。有一次天降大雨,父亲用塑料薄膜把拖拉机的车斗罩起来,我在里面坐着,他在前面开车,衣服都淋透了。清晨4点多赶到火车站,被告知南方铁路塌方,火车来不了了,我们只好又冒雨赶到县城坐汽车。到五莲老汽车站的时候,刚好赶上最后一班车,我急忙上车找座位。一会儿父亲在车外敲了一下车窗,我打开车窗,父亲将两个热腾腾的火烧递给我。我看着他浑身湿透、慢慢消失的身影,眼泪止不住流了下来,朱自清描写的父亲,不就是我的父亲吗?

2012年,我大学毕业,留在了烟台,父亲母亲甚是高兴。我一直邀请他们来烟台看看,他们却说我刚参加工作,不能给我添麻烦。直到2014年秋天,父亲母亲才坐着火车来到我工作的地方,单位领导得知后设宴款待,当了一辈子农民的父亲坐在了大客的位置上,他既高兴又紧张。为了不给儿子丢面子,不管谁敬的酒都一饮而尽,那是我见他喝得最多的一次,酩酊大醉!

天有不测风云,2015年,倔强的父亲直到身体已经支撑不住才到县医院检查,医生直接把电话打到了我这里……接下来几个月,我陪着父亲来烟台、去济南、进北京,恨不得把华佗从历史书上请出来给父亲看一看。看着我着急的样子,父亲安慰我说:“去济南和北京坐的动车太快了,还是去烟台的绿皮车好,慢悠悠的,还能欣赏风景。”

父亲走了,8年来,我把母亲接到了烟台,自己安了家、娶了媳妇、有了孩子,回五莲老家的次数已经屈指可数了,偶尔回去也是自己驾车,绿皮火车时代已经成为历史。然而,那些关于火车、关于父亲的记忆却一直都在,火车轮子的咔嗒声,永远连着我的故乡五莲,连着我的第二故乡烟台。

你可能还想看:

“栖霞县本以山得名”,以什么山得名?| 杨长青

河蟹最肥的季节到了,一笼能诳五六只!| 孙年林  刘甲凡

一代大家杨振声

来源 | 烟台晚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深圳必打卡的铁路公园,清水河旧火车站,追忆旧时光
南京下关火车主题园游记
消失的绿皮火车 废弃的九江百年老火车站 满满的记忆!
五莲火车站新开一班列车!附最新最全列车时刻表!
再见韶山火车站 最后一趟由韶山至长沙列车完成使命
别了,清华园火车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