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此处埋葬着七十九名革命烈士,不知家在何方,姓甚名谁” | 郑伟基

烟台晚报烟台街,一条有故事的街

请点上面蓝字,来烟台街逛逛


荒凉的无名烈士墓地

1970年新年过后,我从原济南军区炮八师潍北军垦农场大学生连,分配到菏泽城南乡下一所中学任教。那年清明节前夕,校革委会副主任郭子祥交给我一项任务,让我准备一篇讲稿,在清明节给烈士扫墓时,代表全体师生致辞。

烈士墓地在学校东南约1公里的张和庄。全校师生列队来到张和庄村西,那里是一片柿子林,间或少量杏树,杏花正盛开。树林西边有一片坟茔,紧靠西边古老的赵王河,就是烈士墓地。墓地里长满了荒草,散落着几十座不规则的烈士墓,据说全是无名烈士,坟茔很小,没有墓碑。墓地四周没有围墙,也无专人管理,见此情景,我内心不免有几分哀伤。

扫墓回来以后,我内心产生一连串疑问:这里曾发生过什么战事?亲人知道他们长眠于此吗?能不能为这些无名烈士寻亲找家?

后来我结婚了,妻子的娘家就在当地的桑庄。桑庄在赵王河西面,离张和庄仅1.5公里的路程。我向岳父打听无名烈士的事迹,他只记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在北面菏泽城打了一场大仗,牺牲了不少解放军,抬到张和庄葬了,具体情况说不清楚。我班有两个学生是张和庄的,我向学生家长打听,他们说那时候年龄小,什么也不记得。

从此,在我心底埋下了沉甸甸的不解之谜,直至十几年后我调回烟台工作,为无名烈士寻亲找家的想法,一直萦回在我脑际。

资料图  文图无关

再访烈士陵园收获大

时空进入21世纪,有一年,我陪老伴回菏泽老家探亲,故地重游,感慨万千。除了菏泽城乡的巨变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外,寻访张和庄烈士墓地更使我惊喜不已。

张和庄的烈士墓地已整修成烈士陵园,我在亲戚和往日学生的带领下,前往瞻仰。陵园修建得很壮观,里面埋葬着170位革命先烈,其中有原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23师的136位无名烈士,烈士墓前都立了石碑。

当我看到一座合葬墓时,禁不住潸然泪下。它是一座79位无名烈士的合葬墓,墓碑上镌刻“无名烈士公墓”六个大字,下面的碑文是:“此处埋葬着七十九名为解放菏泽而牺牲的革命烈士,不知家在何方,姓甚名谁,但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人民永远怀念您,无名烈士最伟大!”

在烈士纪念馆里,我得知了136位无名烈士的事迹。1947年,国民党军队被迫放弃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改为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2月,山东野战军与华中野战军统一整编为华东野战军。7月,我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8月,在山东的华东野战军一分为二,组成东线兵团和西线兵团。东线兵团在许世友和谭震林的指挥下,留在内线作战;西线兵团在粟裕指挥下,西出津浦路进入鲁西南地区,转入外线作战,以策应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由原鲁中军区主力部队整编的华野第八纵队,被编入西线兵团。

1947年12月28日晚,第八纵队由定陶一线向菏泽城奔袭,完成对敌包围后,发起攻城战役。第八纵队23师67团是正面攻城的主力,当冲击到第三道战壕时,受到敌人密集火力压制,伤亡惨重。当时,负伤和牺牲人员都被送到设在城南张和庄的战地医院。据时任张和庄村干部的王书义回忆:“当时满街全是伤员,到处是血。轻伤员包扎一下,就抬到后方去;已阵亡和重伤不治牺牲的,就地埋在村西北角赵王河沿。烈士都是白布裹身,曾有几十具尸体掩埋在一个大坑里。”

由于战况紧急,12月31日黎明前,在张和庄赵王河畔,67团的官兵们列队,向刚隆起的坟茔行完最后的军礼,便忍痛告别自己的战友,匆匆踏上新的征程。

这些无名烈士所属部队去向何方?1949年2月9日,在安徽蚌埠以东的临淮关,华野第八纵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6军。1950年11月,该军跨过鸭绿江入朝参战。1952年6月从朝鲜回国后,便一直驻守在胶东半岛。至今,军部军史馆里,仍保存着菏泽战役的史料,以及当年阵亡烈士的花名册。

为无名烈士找“家”

2019年,媒体上的一则报道令我喜出望外。菏泽张和庄村有一位退伍老兵张景宪,对军人有特别的情怀,自2008年开始,就为陵园里的136位无名烈士找“家”。10多年来,他寄出1000多封信件,寻找英烈线索。在莱阳驻军和社会各界的大力协助下,先后有30位无名烈士找到了“家”,其中有一位蓬莱籍的“活烈士”阎守光,他就是蓬莱北沟镇阎家村的阎寿光,当年入伍登记时误写为“阎守光”。

当找到阎寿光时,他已是五世同堂的98岁老人了。1947年9月,已有3个女儿的阎寿光,在蓬莱大参军热潮中胸戴大红花光荣入伍,3个月后便随部队参加了菏泽战役。因在战斗中负伤被转移至后方,部队清点人员时误将其列入阵亡名单,并向蓬莱老家寄送了阵亡通知书。后来,阎寿光在野战医院伤愈后,辗转回到部队,于1953年复员回家。

当年,我以在菏泽的见闻及后来收集的史料为素材,撰写了一篇文稿发到互联网平台上,题为《他们究竟是谁》。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目前仍有43位姓名、家庭住址不详的烈士未能归根。43人中,30岁以上的11人,最大者39岁,20多岁的25人;20岁以下的7人,最小者仅17岁。他们不负韶华,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其中有一位令我关注的蓬莱籍烈士时成伴,石金河人,19岁。蓬莱的乡亲如有人了解他的有关信息,请与笔者联系。”后面注明了我的联系方式。

此后,我便参与了在蓬莱寻找“时成伴”的活动,并到其老家进行了深入采访。

五十年谜底终解开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社会各方的共同协助,寻访工作终于有了结果。原来,26军的烈士名册,由于填写于战争年代,时成伴的名字和住址均有误。经查证比对,“蓬莱县石金河”实为“蓬莱县时金河”村,在今大柳行镇;“时成伴”实为“时从畔”,“19岁”是其参军时的虚岁。可惜老人已过世了,家中有弟弟时从团和儿子时连纯。

时从畔,1929年出生于蓬莱县时金河村。1947年初,刚满18周岁的时从畔与本村五六名青年一起参加了解放军,转战到鲁中地区。

是年12月28日晚,时从畔随主力部队参加菏泽战役。战役结束后,时从畔“牺牲”的噩耗传到老家,全家人悲痛万分。在政府和村民的帮助下,在村外山坡上为他修了一座衣冠冢。没想到半年以后,又从部队传来消息,说时从畔还活着,家人将信将疑,只好把坟墓扒掉。

“父亲复员后,我听他讲述了'牺牲’的经过。”时从畔的大儿子时连纯后来回忆道,“他在战场上被炮弹击中,当场昏了过去。过了一天一夜,才慢慢苏醒过来,已经躺在医院里了。当时是怎么被救下来的,他自己一点儿也不知道。”

时从畔伤愈后又返回原部队。1949年2月9日,他所在的华野第八纵队被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6军。1950年,时从畔随26军开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

时从团老人是时从畔的亲弟弟,他说自己听得最多的,就是哥哥讲述在朝鲜战场的经历和见闻。时从畔随大部队于11月19日由吉林辑安(今集安)入朝,过冰河时棉裤结冰冻直了,腿不能打弯,挪不动步,人站在冰水里像一根木柱。敌机天天在头顶上轰炸、扫射,投下的炸弹有高爆弹、汽油弹、子母弹、定时炸弹。

时从畔参加了第二、四、五次战役,“三八线”防御战和金化、平康、五圣山防御战。从长津湖到汉江边,从“三八线”南北到平(康)金(化)前线,他用双脚丈量了朝鲜万里征途。

有一天晚上,时从畔在山顶上放哨,突然一声枪响,子弹飞过来从他的脊梁和背包间穿过去。他立刻下意识地卧倒,并向开枪方向射击。回头看一下背包,被子弹打穿一个洞,幸好没有受伤。事后他跟战友打趣说:“前几年在国内没当成烈士,这次在朝鲜又捡了一条命。”

1952年6月,时从畔随部队从朝鲜回国,1955年复员回到家乡,生育4个子女,过着平淡的农村生活。他8年多的军旅生涯,有6年多是在战场上,多次负伤,死里逃生,浑身伤痕累累。他曾4次立功,但为人低调,从不在人前炫耀,也从不向政府索取什么。

2006年,老英雄时从畔去世,享年77岁。

你可能还想看:

把银行大印和17麻袋银票交给一位普通的农民,安全吗?| 王忠华

过年的大饽饽吃到二月二 | 刘甲凡

曾经辉煌一时的烟台东亚罐头 | 张伟

来源 | 烟台晚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迟到的集结号终稿.doc
1920年法国修建无名烈士墓 燃起长明火至今不息
92岁老人裴麦闹为13位无名烈士守墓45年
八宝山公墓中,受祭拜最多的是谁?81号墓安葬着谁?无名墓碑是谁
迟滞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行动,血战十日的邯郸战役与101座烈士墓
赵桥镇宋蒙村为抗日无名烈士立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