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饮食指南:立秋养生早知道

按语:每天一篇原创文章考验的是一个人的一致性,你的关注也是我坚持的动力。人一生都在向往远方,小编只想陪伴您去到比远方更远的地方。

大家好,我是东方说美食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从每年8月7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35°时开始。“秋”是植物快成熟的意思,从季节意义上来说,立秋也就是说这一天起秋天开始了
“立秋”到了,但并不是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划分气候季节要根据“候平均温度”,即当地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时节。我国地域辽阔,虽各地气候有差别,但此时大部分仍是未进入秋天气候。尤其是我们南方此节气内还是夏暑之时,同时由于台风雨季渐去了,气温更酷热,因而中国医学对从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称之为“长夏”。

立秋是由来已久的传统节时。早在周代,逢立秋那日,天子亲率三公丸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举行祭祀仪式。汉代沿承此俗,并杀兽以祭,表示秋来扬武之意。民间则有在立秋时占ト天气凉热的风俗。东汉崔宴《四民月令》:“朝立秋,冷飕飕;夜立秋,热到头。”从唐宋时起,有在此日用秋水服食小赤豆的风俗:取七粒至十四粒小赤豆,以井水吞服,服时要面朝西,据说这样可以一秋不犯痢疾。

北京人在这天吃炖肉有很多讲究了,特别是汉、满两族。首先家里的主妇要到市场上买一大块非常新鲜的猪后臀尖肉,回到家里洗净,在炉子上坐好了锅,里面除了切成方块的肉和水以外,还要放上葱、姜、蒜、花椒、大料、料包、大酱、盐、用文火炖。在这里面的料包可不简单,它是由:丁香、肉桂、桂皮、香叶、木香、凉姜、白芷、陈皮、豆蔻、砂仁、桂圆、小茴香、甘草等等二十多种中草药香料组成,炖出来的肉香味扑鼻。

立秋除了“贴秋膘”,天津等地还流行“咬秋”。人们相信立秋时吃瓜可免除冬天和来春的腹泻。清朝张焘的《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就有这样的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清时人们在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汤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于立秋当日吃下,为的是清除暑气避免痢疾。

立秋之后,天气昼热夜凉、雨水减少、天气千燥,气候寒热多变,易引起伤风感冒,旧病也易复发,所以生活起居一定要注意“四防”:

1、秋凉防感冒

立秋以后气温骤然降低是感冒最容易流行的季节。因此,当天气较冷时要注意保温、及时添衣,经常使用冷水洗脸洗鼻,有助于预防感冒。

2、秋冻防过头

常言道,春捂秋冻。秋天适当地让身体经受寒冷的考验,对机体是一种锻炼,能加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但一旦冻过了头便会事与愿违。

3、秋燥防皲裂

入秋以后,天气逐渐干燥,人的手、脚、脸若不注意保护就会变得粗糙,皮肤弹性变小,以致产生皲裂。因此,洗脸、洗脚不宜用碱性大的肥皂,应选用合适的护肤品保护皮肤。

4、食果防秋痢

秋天瓜果带菌多,食用瓜果若不注意卫生,很容易患“秋季腹泻”甚至痢疾。因此要严防“病从口人”,不吃不洁不生冷食品,食用瓜果注意清洁和消毒。


立秋的养生要诀是,护阳养心防暑湿。夏日和长夏时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季节,天气火热而生机旺盛,即人体新陈代谢处于最旺盛之时。现代生活常见的是用空调冷饮来消暑,而过分依赖空调冷饮则会伤害体内的阳气。
常说“春夏养阳”也就是说即使在赤日炎炎之时仍要注意保护体内的阳气,具体来说要注意摄入适当的补养之物,同时可多进食搭配适当的汤水和粥品,这不但能清凉解、生津止渴,还能补养身体。

此外,还要保证睡眠时间,有条件的都要午睡。夏养心的“心”并非完全是现代医学里“心脏”的概念,而是包括心脏在内“主神”的整个神经系统甚至精神心理因素,因为气温过高则容易使人精神紧张,心理、情绪波动起伏,加上高温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出现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等情况,所以这养心也是防止情绪起伏,甚至预防疾病发生的好办法。

“春夏防暑湿、秋冬防肺燥”,这是广东民间总结出本土地域特点的四季养生要素,涉水淋雨会造成水湿之邪气入侵人体;多食甘腻之品会造成水湿内停机体之患。因而防“暑湿”的“湿”是既要防外水湿之邪气,亦要防水湿内停之患。

养生饮食上在这个节气里宜多食粥品,尤其是豆类的汤,因豆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可有效补充体内的蛋白质不足,满足机体代谢,更主要的是它不含胆固醇,没有吃肉制品的后顾之忧,且还可降低人体的胆固醇。此外豆类多具有健脾利湿的功能,正合此节气之用宜食的豆类粥品有红豆、绿豆、眉豆粥,赤小豆粥、扁豆粥等。还有一些如小麦粥、黑米粥、莲子粥等都是对此节气养生十分有益的。

“立”是开始的意思,“秋”就是秋天,立秋就意味着秋天的开始,意味着天气渐渐转凉。因此,我国民间素有“早晨立了秋,晚上凉飕飕”,“立秋一日,水冷三分”,“秋后一伏,晒死老牛”的说法。
但立秋后的气温不会迅速下降的,,这是人们多年积累的生活经验。这是因为立秋还在三伏天的末尾阶段。虽然早晚有些凉风,但白天的气温仍然很高。加上此后雨水减少,地表温度有时甚至会比头伏和二伏都高,所以人们才形象地称这时的气候为“秋老虎”。

“秋老虎”虽猛,只要注意饮食,仍是可以降伏的!
第一,清热解暑的食品不能一下子完全撤除,因为这类饮食不仅能够防暑、敛汗、补液,还可增进食欲。绿豆汤、莲子粥、薄荷粥等都是很有益处的。一些新鲜水果和蔬菜,不仅能够满足人体的营养需求,又可补充经排汗而丢失的钾,所以也应多吃。但老年人吃水果、蔬菜要注意,因为经过一个长夏,人体消耗很大,老年人容易脾胃虚寒,所以要注意食物的性味,西瓜、梨、黄瓜等性味寒凉的食物,吃多了可能会伤及脾胃,不利于补虚。

第二,秋天的主气就是“燥”,虽然刚人立秋但秋燥之气却已悄然而生,燥最容易伤肺,所以每天应适当多喝些白开水冰糖水、清茶等,以起到滋润脏腑的作用。当然,这并不是说饮食越清淡越好,事实上,有许多食品如鸭肉、泥鳅、西洋参、鱼、猪瘦肉、海产品、豆制品等,既解暑又补益,大可放心食用。

面对“秋老虎”,除了饮食,还得警惕寒凉。特别是在夜晚,前半夜闷热难当,但后半夜却变得很凉,因此,早晚加衣,夜间盖被也是必要的。


注意——立秋先调脾胃后进补。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立秋后很长一段时间,气温通常较高,空气湿度也较大。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调理脾胃须侧重于清热、利湿、健脾,不妨多一点绿豆、扁豆、薏米等,以使体内的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其次,调理脾胃还要因人而异。具体而言,以下三类人要格外注意:

1、脾虚患者

脾虚的人常常表现为食少腹胀、食欲不振、肢体倦怠、乏力、时有腹泻、面色萎黄,这类朋友进补前不妨适度吃点健脾和胃的食物,以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如茯苓饼、芡实、山药、豇豆、小米等都是不错的选择。食粥能和胃、补脾、润燥。因此,若用上述食物煮粥食用,疗效更佳。

2、胃火旺盛者

平素嗜食辛辣、油腻之品的朋友,日久易化热生火,积热于肠胃,表现为胃中灼热、喜食冷饮、口臭、便秘等。这类朋友进补前一定要注意清泄胃中之火。适度多摄入些苦瓜、黄瓜、冬瓜、苦菜、苦丁茶等,待胃火退后再进补。

3、老年人及儿童

由于消化能力较弱,胃中常有积滞宿食,表现为食欲不振或食后腹胀。因此,在进补前应注重消食和胃,不妨适量吃点山楂、白萝卜等消食、健脾和胃的食物。症状严重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保和丸、香砂养胃丸等。除了阳虚体质者外,不要过多食用温热的食物或药物,如羊肉、狗肉、人参、鹿茸、肉桂、附片等,否则极易加重秋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秋季养生
【节气】立冬补冬,这样“补”才靠谱!
今天寒露,深秋的开始
大雪养生——「七宜十防」
雨水养生秘诀早知道:防寒养脾正当时
初秋:适量运动 拒绝秋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