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跳蛙战术”-正向法学英语
英语学习方法因人而异,我这里只想谈一下自己的经验,也算是抛砖引玉.

现在网上流利的方法很多,理论一套套的,口号满天飞:英语是背出来的,英语是听出来的,压码,肌肉口腔训练呀.....其实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英语不过是一种语言,一种工具而已,为什么要搞得这么复杂呢? 对于高级应用如翻译之类的,这些方法远远不够用;对于一般的来说这些方法又overdo了,而且是在语言的某一局部overdo.

对细节的过于关注,会忽视整体,语感的形成不利;特别是象背诵法和逆向法这样一遍遍地背/听,很容易产生厌倦感和局限性,反而很难在更广阔的英语世界驰骋.当然如果你能象胡敏这样的,在背完新概念之后又看了近1万本书的话(他在一次采访中亲口说的),你也能成功;但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根本做不到,就是能做到的话也不一定要放在英语上.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对细节的过分追求把一种语言变成了数理化一样的科学,浪费了很多时间和脑力,对绝大多数人反而更难取得突破。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语言的学习是不要追求完美的,特别是在初期不要,先掌握大局,再慢慢悟出细节,其实就是我们学母语的过程,也是我们一下子到了美国之后学英语的过程,因而叫正向法:

快速泛读图文并茂的原版英语报刊杂志,不回读,不查字典,一气呵成;
大量泛听有图像的原版英语电视和电影,不回听,不看字幕,狂猜狂说(加点影子练习);
对着录音机象节目主持一样狂说,再回听来改正错误(也可以用视译,关键是要快)。

要“图文并茂”,是为了增强乐趣和可猜性;
“有图像”才有参与感,更加把人物的动作、表情、口形和周边环境结合在一起。总之就是脱离文字的干扰,把图像和声音直接结合在一起。
前两项就是把看中文报刊换成了看英文报刊,把看中文节目换成看英语节目,本身就是充满娱乐和知识性,算不上学;其实英语除了"说"要特别学之外,"听"和"读"都不必太刻意去学。对于不是想把英语学得太好的人,可以用简单一点的杂志和听力资料.但最关键是要开口说。

在二战的太平洋战场,日军盘踞在浩瀚的太平洋上数百个大小岛屿,如果美军对这些星罗棋布的岛屿逐一攻占、层层推进,不仅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而且美军的伤亡可能达到天文数字。面对这样的困难,美军制定了“跳蛙战术”,即通过空中和海上的快速跳进,避开无关紧要的小岛,有选择地攻占对美军推进有重要意义的岛屿。对于其它岛屿上的日军,用麦克阿瑟的话来讲,“让葡萄在枝条上自行枯萎”。结果当美军已经跳到了日本本土的时候,在太平洋岛屿上的上百万日军自行饿死或投降。这就是著名的“跳蛙战术”。

我的英语学习就是运用了这一“跳蛙战术”。

本人是学工科的,因为很喜欢读书,所以三天二头往图书馆里跑,大一的时候偶然在图书馆里面发现了一本薄薄的好像台湾出的书叫《速读学英语》,被里面大量泛读的境界所折服,于是拿起来了一本时代周刊啃了起来。大一的我充其量只有2000多单词量;而时代周刊是3万词汇量基本读懂、5万词汇量才完全懂的严肃杂志(比新概念4和八级的阅读难多了),当时我就象读天书一样,按照书里面说的“不查字典、不回读”,猜着读下去(这才是真正的用右脑学习),时代周刊精美的图文和印刷是我能坚持下去的原因。一年之后开始慢慢有所悟,知道大概讲了什么;后来越读越有味,《新闻周刊》、简单一点的《读者文摘》、小说,读多了很多单词就自然明白意思了,语感也形成了,才就好像武术中的“内力”一样,无论学什么都容易了很多,常用单词量保持1万5以上,书面考试基本上不用复习,学口语、练口译、查阅英文文档…, 快速泛读成为我一直不会放弃的利器。

在听力上我一样是用了“跳蛙战术”。当时是为了考人事部的二级口译,我于是在自己的房里买了一部电视,从此只看英文电视(香港的两个英文电视台,放的都是英美热门的电视节目并配上字幕,是无与伦比的学口语和听力的工具,李阳称其为世界上最好的两个英文电视台,可惜这里多数人都不会拿这个来学英语)。一开始的时候我发现连很多动画片我都听不懂(其实有的动画片比常速英语还难)!而且是越想听懂越听不懂,后来索性就不设法去听懂了,反正看着图像猜,能挺懂多少是多少。两年之后,基本上大部分都听懂了(百分百听懂对于没在美国生活过的人来说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这才真正体会到了英语世界的广博,肥皂剧、真人秀、脱口秀、财经时事、名人时尚、历史地理等等,决不是什么Friends之类的就能概括了的。高级的听力是很讲知识/文化背景的,这一点只有泛读和泛听做的到,当你看的电视节目多了,很多东西看着图像猜都能猜得出来,听力就是要达到这个水平“不用每个单词都听,就能整体听懂”或者“抓住了关键词,其它的词不用关注就整体听懂了”,甚至“听了这一句,下一句能知道他大概说什么”,这一点用在口译上是非常有用。

英语不过是一种语言,何必循序渐进呢?没必要去死记硬背、更没必要去用什么逆向法去听写,能正向学的东西为什么要逆向呢?我们母语就是这样学会的,假设你突然去了美国也是这样学的。

对于绝大多数人,除非有特别需要如做翻译什么的,正向法足够了.其实就象“跳蛙战术”一样,抓住关键的语言点,细节部分就自然浮出水面了,常用的重复多了就自然掌握了(不常用的可以先不理会)。就象我们学母语一样:在一片混沌里面慢慢悟出条理,不断使用中巩固。

背诵文章,特别是背诵60年代的过于生硬书面语化的新概念4,我认为是一个值得商榷的学习方法,句型复杂有余而单词量又严重不足,相比之下,现在的原版报刊无论深度、广度和口语化上都比新概念4强的多,也更生动的多。用背诵新概念4这样的文章来学口语只会令口语变得文绉绉地烦琐不地道,难以流利。

过于关注细节,总是想听懂每一个音和字是很多人听力很难提高一个原因,特别在听比较快的英语、或有很重口音的时候,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忽视了阅读和开口说。其实听力就是要听懂大意就即可,细节的东西给阅读和口语去解决;三管其下方为上策。

一般的听说能力是可以速成;对付考试也可以速成.但扎实的听说读写能力是无法速成的,至少是在1,2年内无法速成的,学英语的人最关键要知道自己究竟想学到什么水平,想用英语做什么,要面向对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英语其实就是学句型
英语差怎么在短时间内提升呀?(逆光之处是暖伤girl的回答,12赞)
怎样提高听力
用口语发音练习来突破听力
三个月打通你的听力和口语 - 听语轩-英语听力专区 - 太傻超级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爱生活爱你妹:学好口语:三把火彻底改变你的口语陋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