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信证券保荐思创医惠再融资造假难辞其咎 主承销收入降34%开年6大IPO项目撤单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徐佳
作为注册制下首例再融资造假案中的保荐机构,中信证券(600030.SH、06030.HK)或将面临监管追责。
日前,因思创医惠(300078.SZ)在“思创转债”公开发行文件编造重大虚假内容以及2019年、2020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等涉嫌违法行为,浙江证监局和深交所相继对公司及相关责任人作出处罚。
思创医惠上述可转债项目的保荐机构,正是“券商一哥”中信证券。在此单项目中,中信证券收取了相关费用942.45万元。而早在2021年11月,中信证券就因在思创医惠可转债项目中履行保荐职责不到位,被深交所书面出具监管函。
在A股发行全面注册制时代,监管部门从严压实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如今思创医惠财务造假被坐实,作为保荐机构的中信证券难辞其咎。
值得关注的是,除了上述再融资项目出现问题之外,年内中信证券多个IPO保荐项目撤单,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长江商报记者梳理发现,截至1月26日,2024年以来,沪深两市首发项目中,共有18单项目主动撤回,其中有6单项目由中信证券保荐。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以发行日期统计,2023年中信证券主承销收入合计33.82亿元,同比减少34%,市场份额13.53%,依旧稳居行业第一。
业绩快报显示,2023年,中信证券实现营业收入600.47亿元,同比减少7.77%;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净利润,下同)196.86亿元,同比减少7.65%。
收取保荐费942.45万被指不尽责
创业板公司思创医惠财务造假案轰动A股市场。
日前,浙江证监局对思创医惠开出罚单。因公司“思创转债”公开发行文件编造重大虚假内容以及2019年、2020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等涉嫌违法行为,浙江证监局对思创医惠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8570万元罚款;对公司时任董事长、总经理章笠中给予警告,并处以750万元罚款及10年市场禁入措施。
随后不久,深交所也对思创医惠及相关当事人给予纪律处分。其中,深交所对思创医惠给予五年不接受其提交的发行上市申请文件的处分,对公司时任董事长、总经理章笠中给予公开认定十年内不适合担任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处分。同时,深交所还对思创医惠及多名时任高管给予公开谴责的处分。
值得关注的是,这是A股发行全面实施注册制之后的首例再融资造假案。据监管部门查明,2019年和2020年,思创医惠曾分别虚增营业收入3492.94万元、9646.88万元,虚增利润3302.17万元、8394.14万元,占当期利润总额的20.03%、67%。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早在2020年,监管部门就指出思创医惠上述再融资项目存在问题。彼时,深交所曾发出问询函,对思创医惠预付款项是否存在变相资金占用或者违规财务资助情形等方面问题进行详细问询。
而作为思创医惠可转债项目的保荐机构,中信证券回复称预付款项不存在其他利益安排,也不存在变相资金占用或者违规财务资助的情形,股权投资具有商业实质且会计处理正确。不仅如此,中信证券还在思创医惠可转债发行之前出具《承诺函》,明确承诺思创医惠没有发生大股东占用公司资金和侵害小股东利益的情形,所作承诺不真实、不准确,与思创医惠实际情况不符。
2021年11月,由于大股东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和信息披露违规,深交所对思创医惠及相关当事人给予通报批评的纪律处分。中信证券及两名保代也收到了深交所的罚单,其中中信证券被采取书面警示的监管措施,两名保代被通报批评。
深交所当时就指出,中信证券作为项目保荐人,未按照《保荐人尽职调查工作准则》的规定,核查金额较大、期限较长的预付账款产生的原因及交易记录、资金流向等,调查公司是否存在资产被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方控制和占用的情况,发表的核查意见不真实、不准确,出具的《承诺函》与公司实际情况不符。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2月,思创医惠完成可转债发行,募集资金8.17亿元。此单项目中,中信证券收取的承销及保荐费用为942.45万元。
2023年增收减利投行业务量下滑
在A股发行全面注册制时代,监管部门从严压实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如今思创医惠财务造假被坐实,作为保荐机构的中信证券难辞其咎。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年初,中信证券就曾因保荐可转债项目业绩“变脸”收到罚单。1月12日证监会公告,经查,证监会发现中信证券保荐的恒逸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发行人)可转债项目,发行人证券发行上市当年即亏损、营业利润比上年下滑50%以上,证监会决定对中信证券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
此外,2023年4月,因在担任华钰矿业IPO项目保荐机构的过程中,对关联方及关联交易现场检查不到位,对销售收入及主要客户异常变化核查不充分,中信证券被西藏证监局出具警示函。同年9月,因在航天通信重组项目中存在违规,中信证券被证监会采取监管谈话的行政监管措施。
作为证券行业的龙头老大,中信证券的投行业务在业内也较为突出。不过,除了上述再融资项目出现问题之外,年内中信证券多个IPO保荐项目撤单,也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长江商报记者梳理沪深交易所公开信息发现,截至1月26日,2024年以来,两市IPO项目中共有18单项目审核状态变更为“终止”,其中沪市11家、深市7家,且这28单项目均为主动撤单。
上述主动撤单的项目中,中信证券保荐6家,占比约为33%。其中,深市撤单的IPO项目中,有3家为中信证券保荐,占比超过四成。
相关数据显示,按已完结IPO项目(指已发行和已终止项目)统计,2023年,中信证券保荐的IPO企业共有62家已完结,其中,有30家企业成功发行上市,32家企业终止IPO,占比达51.61%。
而随着2023年下半年以来,A股IPO阶段性收紧,中信证券的投行业务量也受到影响。
根据中信证券日前发布的业绩快报,2023年公司将实现营业收入600.47亿元,同比减少7.77%;实现净利润196.86亿元,同比减少7.65%;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193.52亿元,同比减少7.62%。
粗略计算,2023年第四季度,中信证券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142.4亿元、32.72亿元,同比减少约6.85%、31.1%,自2023年二季度开始已连续三个季度净利润负增长。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以发行日期统计,2023年中信证券主承销收入合计33.82亿元,同比减少34%,市场份额13.53%,依旧稳居行业第一。其中,首发项目主承销收入27.14亿元,增发和可转债项目主承销收入分别为5.36亿元、1.33亿元,同比分别减少37.14%、32.5%。
据中信证券披露,2022年公司证券承销业务的营收为85.11亿元,同比增长9.78%。2023年前三季度,中信证券投资银行业务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52.58亿元,同比减少约16.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信证券注册制下IPO保荐首单遭否项目出炉 恒泰万博闯关创业板意外铩羽:成长性不足!毛利率高企缘何合...
【重磅】中国投行年度深度报告:全能型投行演进
先分红40亿,在募集60亿,处罚来了,沃得农机海通证券被顶格处罚
IPO保荐券商排名大洗牌!这家券商收入猛增6倍,直接跻身前六
券商投行日子不好过:七成公司无米下锅 亟待CDR落地
激进券商面临整肃 “双面”投行裂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