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乐亭:史前时期的乐亭

考古学上的史前时期是指文字未出现前的人类历史,主要研究的是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我们利用本地区的考古发现,参考考古学的知识,综合地质学、古动物学、古植物学、古人类学、气象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初探关于史前时期乐亭的地形、地貌、气候特征以及早期人类活动状况。

地形地貌的形成与气候变迁

今天乐亭县所处地理位置的状况,随着地质和地理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史料记载:大约在距今167万年---145万年前,发生了一次强烈的新构造运动,使秦岭以北地区开始强烈断垄、断陷,并使黄河现代格局诞生。受新构造影响,在早更新世末期至中更新世,海水越过浙闽隆起带进入北黄海,淹没了原属内陆的渤海盆地,而成为渤海。这些资料证明了至少在早更新世后期,渤海地区及其附近的地形、地貌已具雏形。只是后来的多次气候变动,发生了相应的海侵海退,使得渤海海岸线发生变迁,也曾数度使海成陆。渤海地区及其周围的地形,距今70万年来,基本没有多大改变,但地貌类型在不断地塑造,海岸线随气候变化而变迁。今天的渤海西岸平原基本都是海积冲积平原,其土地先是全新世海侵在水面下形成的基本地貌,然后又经河流泥沙局部淤积改造,整个地势平坦低洼,海平面多在4米以下(后附地质年代表)。

乐亭地理位置处渤海西岸,其地形、地貌的形成与环渤海地区地形、地貌的形成是一脉相承的。其土地先是全新世海侵在水面下形成的海积冲积平原,然后又经河流?主要是滦河?泥沙局部淤积改造,使得整个地势平坦低洼。于乐亭境内入海的滦河又被称为乐亭的母亲河,历史上滦河多次泛滥、改道,其携带的巨量泥沙沉积到滦河所流经的地带,造成了一片广袤的土地。同时也使得海岸不断向海中扩展,陆地扇边不断加长,终于形成了今天长长的海岸线。

出土动物化石反映出当时这里的气候状况。在乐亭县姜各庄老杜庄曾出土过一件披毛犀上颚骨化石,披毛犀是华北第四纪更新世晚期哺乳动物群中典型的一种。另外,乐亭县祥云岛林场也曾出土过一件长84厘米的四不象鹿角化石,年代基本属同一时期。这一时期距今约4万年~1.2万年,属旧石器晚期。从动物群的特征看,此时这里的气候是比较寒冷和潮湿的,反应出一种属温带性质的疏林草原环境。古气候总趋势是由温暖、湿润走向寒冷干燥,期间曾有多次温湿、干冷的交替。气温升高海面也会抬升,反之则下降。更新世是地球上气候剧烈变化的时代。北半球出现过几次大规模冰川活动。冰川的进、退,形成了寒冷的冰期和温暖的间冰期的多次交替,并导致海平面的大幅度升降、气候带的转移和动、植物的迁徙和灭绝。

人类活动的出现

乐亭境内目前尚未发现人类在旧石器时期遗留下来的文化遗存,原因大概有三:早期人类生产工具多为石器,近山地区采集石器较为便利;随气温的渐趋干冷,降水量减少,大的河流如滦河,搬运能力减弱,从出山至入海段,很难找到大块的砾石,因此依靠河滩、河床上砾石作为石器工具来源受到限制;乐亭沿海,对于适应内陆生活环境的原始先民来讲,属于边缘偏僻地区。

大约距今1.2万年左右,更新世结束,全新世开始,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人类由以采集和渔猎为主的攫取性经济向以农业和家畜饲养业为主的生产性经济转化。这标志着人类和自然界的关系由被动适应环境转变为利用和改造环境。距今5000---6000年前,一支原始部落在首领的带领下,迁徙到乐亭境内,成为乐亭境内最早的先民。他们在这里开疆拓土,开辟了乐亭历史的新纪元。能证实有人类在乐亭活动的最早的两处新石器时期的遗址是:马头营镇黄坨村新石器时代遗址和阎各庄镇小石庄新石器时代遗址。

黄坨遗址位于黄坨村西南150米处,东距冷大路1.5公里,该遗址原为一高出地表0.30---5.00米的黄土台地。上世纪70年代,因老百姓拉沙取土和部队在此建雷达阵地,遗址遭到了严重破坏,现高出地表0.20~3.00米。在东部断壁处暴露有两个灰坑,均为桶状,底为锅底型。经考古发掘,还清理出一些细石器、部分残石器(如石磨棒、石铲等,均为磨制)以及陶器碎片等。黄坨遗址是在我县首次发现的一处较重要的古文化遗址,从采集的陶器标本看,可分早晚两期。早期以泥质红陶为主,沙质红陶和沙质灰陶次之,泥质灰陶器最少。能看出器形的主要有罐、瓮和钵。其特征与平行材料红山文化(距今5000年?6000年)的性质相近,年代暂定为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红山文化时期。晚期因破坏严重,采集遗物较少,从陶器特征看,其文化性质与夏家店下层文化相近,年代应暂定为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

小石庄遗址位于阎各庄镇小石庄村西50米处,东距冷大路300米。遗址中部有一南北向人工石碑新河通过。暴露的遗物有残石斧等少量石器,从河坡断壁处还发现有少许陶片。从采集到的陶器残片及器型特点分析,其文化性质与仰韶文化(距今6000年---7000年以前)类型相近。暂定为仰韶文化时期。另外,在该遗址处还采集到一些战国、汉及辽、金、元时期的遗物,可见人类在这里连续不断地繁衍生息。

社会与生产力状况

乐亭地处燕山南麓,正是北方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融地带,这个地区的文化性质既有北方文化的因素,又有中原文化的特征,也有一定的自己的文化特色。从黄坨、小石庄两处遗址的出土文物分析,可以看到当时社会及其生产力状况。

在黄坨遗址中出土有一件残石磨棒,印证了当时农业经济的生产状况。石磨是用来加工粟、黍等农作物的。新石器时代是以农业、家畜饲养业和磨制石器的生产为主要标志的。仰韶文化时期,种植粟、黍一类耐旱作物为主的农业经济已比较发达。有了初级园艺,种植蔬菜。这些农业经济反映了当时他们已有一定的气候,地形,土壤知识。农业的发展,促使陶器得到发展并广泛应用。小石庄出土的陶器(陶罐、陶钵等作为蒸煮和存放食物的器皿),也证实当时制陶技术的发展,生产力的水平。

史前时期,我们的祖先在现在乐亭这块土地上,在并不优越的自然条件下,辛勤耕耘,用智慧和汗水创造出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考古新发现 | 华南新旧石器过渡阶段考古取得重大新突破——广东省英德市青塘遗址发掘与收获
华南史前考古获关键性突破
发掘 | 广东青塘遗址出土境内保存最为完整距今1万年前古人类化石
外星人后代:东夷文化及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松滋江心洲发现史前人类遗址 距今约8000年
人类最早的陶鼓是什么样子的?听听一万年前大地的心跳 视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