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六千万年后的世界4——新的世界屋脊

注:本文改编自未来狂想曲1亿年后雄伟的高原。

欢迎来到六千万年后的世界,此时澳大利亚由于不断往北漂移,与东南亚的中南半岛发生碰撞,并在东南亚地区形成了连绵的高原,这就是亚太高原。这里缺氧而又寒冷,所幸的是在高原的东南面,来自太平洋的水汽遭到山脉阻拦后形成了较为丰沛的降雨,因此每年夏天这里都一派生机勃勃。

亚太高原的一些菊科植物上,依附着一张巨大的蜘蛛网,一张蜘蛛网覆盖的面积就有25-50平方米,这显然不是一只蜘蛛的杰作,而是由数万只蜘蛛共同编织而成,这些叫做牧蛛的蜘蛛身长大约2厘米,它们已经演化出了真社会性。

牧蛛

大部分牧蛛都属于工蛛,它们全都是不具备繁殖能力的雌性蜘蛛。它们主要负责编制蛛网,并将撞到蜘蛛网的猎物用蛛网捆住后再拖入位于地下的洞穴中。有意思的是,一些菊科植物的种子会随着风也撞到了蜘蛛网,而工蛛们也会将这些粘在网上的种子收集起来,这非常奇特,它们无法以这些菊科的种子为食,那为什么还要将它们收集起来?此外,建造巢穴、守护巢穴、孵卵和照顾幼蛛和蛛母也是它们的职责,每个工蛛都会有不同的“职业”,它们彼此之间也有一定的差别。每个巢穴中都会有3-5个雌性蜘蛛负责产卵,它们就是蛛母,它们终年都只会呆在地下洞穴中,体型也相对较大。还有一些是雄蛛,它们的寿命非常短暂,它们成年后就会离开自己出生的洞穴,去寻找其它的巢穴里的雌性,参与一次繁殖便会结束一生。

回到之前的问题,既然牧蛛并不吃这些种子,那为什么还要大费周章的去收集它们呢?牧蛛其实将这些种子作为饲料喂养其它动物。畜象甲是一种大概1.5厘米左右的象鼻虫,而它们已经被牧蛛“驯化”。蜘蛛巢穴对畜象甲的幼虫来说是安全的成长环境,但一旦羽化,在猎物变得稀缺时会被蜘蛛当储备粮吃掉一部分。

畜象甲

牧蛛的地下巢穴甚至有存放种子的储藏室,但这无疑会吸引来一些入侵者,这其中的大多数是小型啮齿类,它们会跟着气味挖开洞壁,随后潜入种子储藏室大快朵颐,这其中的代表是盗跖鼠,这种10-15cm长的啮齿类已经非常依赖牧蛛收集的种子,有些盗跖鼠的食物占比中牧蛛收集的种子甚至可以占到一半以上。

牧蛛并会不欢迎盗跖鼠,这些啮齿类不仅会吃掉大量的种子,还会在洞穴中到处挖洞、排泄,甚至会威胁到幼蛛和蛛母的安全。由于牧蛛主要以昆虫为食,它们的毒素很难对哺乳类产生作用,再加上体型小,注射的毒液少,仅靠留守在储藏室的工蛛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当有入侵者侵入时,各个“岗位”的工蛛会临时组成一支“大军”将入侵的盗跖鼠驱逐或者剿灭。而盗跖鼠更是有备而来,它们在进入蜘蛛巢穴之前就已经准备好了逃生通道,这些通道会绕开所有较大的蜘蛛网,一旦情况不妙就立即逃之夭夭。多数时候,当“大军“抵达时,贼寇早已不见踪影。

盗跖鼠

但也并不是每次都能全部逃脱,一些没有经验的幼年盗跖鼠可能会不小心被蜘蛛网困住,等待它的就只有死亡了。牧蛛并不会像饲养畜象甲一般对待它们,而是会毫不犹豫的将它们杀死,因为盗跖鼠太大难以控制,并且它们食量巨大,能耗高,饲养它们实在是得不偿失。

除了要面对啮齿类的入侵,一些雀形目鸟类也学会了避开蛛网,并在蛛网边缘伺机捕食牧蛛,它们灵巧的飞行能力确保了自身安全,这其中的代表是窃网嗜蛛雀,这种候鸟在夏天几乎只以蜘蛛为食,并且它们还学会了薅蛛网筑巢,但它们也得当心自己被蛛网困住。

窃网嗜蛛雀

但另一种雀形目鸟类显然不用躲着蛛网,青鹫是一种身高60厘米的大型鸟类,它们腿长,翼展可达1.5米,它们和赤鹫一样也是伯劳的后代,凭借着绝对的力量,它可以肆无忌惮的在蛛网旁觅食,哪怕被蛛网缠上了也可以凭借蛮力挣脱。不过对于这种大鸟来说,这些小蜘蛛也不过是换个口味的零食,它们主要还是以高原上的哺乳类为食,它们宽大的翅膀能捕捉高原上的热气流,它们在空中搜寻着猎物以及各种动物的尸体。它们通常在数千米高的空中寻找食物,那里的紫外线辐射很强,因此它的羽毛是深青色的,可以用于反射紫外线。此外,少数青鹫还学会了一种捕猎技巧,那就是用蛛网封住盗跖鼠的逃生洞口,总会有倒霉的猎物被困住,盗跖鼠对于它们来说也是不错的小点心。

青鹫

每年夏天亚太高原的南部都是长林丰草,自然也养活了数量庞大的食草动物群。这里最常见的食草动物是山岩豚,一种大约40-90公斤重的猪科动物,和其它旧大陆的猪科相比,它们的体型相对较小,并且为了适应当地的山崖环境,它们的腿变得更短方便站稳,蹄子末端也变得更为尖锐使自己不会从山崖滑落。

雄性山岩豚拥有非常夸张的角,它们的角是分叉的,并且长达半米,这也是适应素食后退化獠牙的一种选择,在步入初秋时,雄性山岩豚会彼此之间互相用角撞击以此来确保繁殖权,雌性的妊娠期长达半年,一胎只产一只,幼崽会在来年春天产下。

山岩豚

令人感到惊讶的是,这里居然还有有袋类,高原袋牦是这里唯一的一种有袋类动物,它们的祖先是澳大利亚的大型素食袋貂,每年的春天到初秋会在高原上觅食,雌性的体重就能超过200公斤,雄性最大更是能达到400公斤左右,也是这里最大的动物,与山岩豚需要在山岩上躲避捕食者不同,高原袋牦只会在地形平坦的地方觅食,巨大的体型几乎不用担心自己被捕食。它们大口嚼着植物嫩芽,经常把牧蛛等无脊椎动物一起吞下。为了适应高海拔寒冷的气候,它们居然独立演化出了褐色脂肪细胞用于产生热量,主要分布于它们的腹部,尽管在这一方面它们不如真兽类,维持体温代价高的问题也没有全部解决,但已经为它们省去了大量的能量。

高原袋牦

这里庞大的素食动物群也吸引来了捕食者的目光,冰峰豹是一种生活于高原地区的灵猫科动物,体重大约40-70kg,它们的分布很广,从阿尔泰山脉一直到东南亚的高原都有它们的足迹,为了适应雪原环境,它们的毛发已经演化成浅灰色,四肢粗短有力,能在山崖上跳跃,还有一条非常长的尾巴用来保持平衡,这是一位伏击为主的捕食者,它们的脚趾有肉垫,行走时几乎无声,再加上出色的伪装悄无声息地接近目标,随后它就扑向猎物完成猎杀。除此之外它还非常耐摔,哪怕是从几十米高的悬崖摔下通常也安然无恙。

冰峰豹

大概两个多月后,当凛冽的寒风吹来,高原上的动物们也将面临新的挑战。

高原袋牦前往了海拔更低的地区觅食,窃网嗜蛛雀已经飞到了澳大利亚过冬,冰峰豹和山岩豚则继续着它们的追逐游戏,而青鹫在此时完全成了清道夫,它们在群山之间盘旋,寻找着被冻死、饿死或者被捕杀的动物死尸。牧蛛回收了所有的蜘蛛网,并躲进了洞穴中,那里相对温暖,它们吐出更多的蛛丝用来加强防御,以免冬季有啮齿类入侵巢穴,在漫长的冬季,它们逐渐减少活动,畜象甲则成为了它们在冬季的储备粮,来年春天,那些没有被畜象甲吃掉的种子开始发芽,在蜘蛛的巢穴中生长,而牧蛛又开始在植物上面织网继续捕获昆虫和其它飘来的种子,开始了新的循环。

注:和未来狂想曲相比有以下改进:

1高原缺氧环境大概率无法出现大蜘蛛。

2啮齿目能耗高,饲养啮齿目会有很大的能量亏损,饲养变温的无脊椎动物是更合理的选择。

3鸟类演化出劈叉式飞行实在是太离谱了,几乎做不到不说也完全没必要,不如加宽加长翅膀。

感谢发癫Nemo、冈瓦纳舌羊齿、秦风-无衣_和铮-星之瑕对我的帮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神奇大自然:瞧不起小蜘蛛的大苍蝇
蜘蛛网的遐想
动物纹样剪纸第86节 喜从天降(蜘蛛)
上海浮士绘|香尘:蛛网从灰
大蜘蛛捕杀蜂鸟蛾过程,即使是蜂鸟都难挣脱蛛网!
巧钓白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