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子夏故坛解读「乾·文言传」之一

原文·之一

“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释字〗

:本义指人或万物的先天本性,包括良好的和丑恶的先天本性,特指良好的先天本性。还有很多字的用法都是这样,比如:臭、祥、毒等。“人之初,性本善。”初生之物未经後天熏染,故保持着先天本性而後天之性还未培养出来。善在这里指初生之物。

:五礼之一,关于婚冠喜庆之类的礼仪,泛指令人高兴的事。

:本义是树木的主体部分。引申凡指事物的正统、主体。又引申为传承、承续、主持的意思。《诗诂》:“木,旁生者为枝,正出者为干”。又凡器之本曰幹(干)。《玉篇》:“干,体(體)也。主干承为一体,枝则旁出”。金文为“丫”,为指示字,指示树木的主干部分。

〖解读〗

这段文言是对《乾卦·卦辞》“乾:元、亨、利、贞”的解读。

在《易经》断辞中,元、亨、利、贞这四个断辞一般用来判定事物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这个阶段所具有的本质属性。“乾为天”,《乾卦》讲天时运行的规律。天行健而四时分,春夏秋冬也。春天万物出达,阳气发泄,生机盎然。春天象刚落地的娃娃,浑身充满了元阳之气,故曰“”。夏天万物茂盛,兴旺发达,事物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无所阻也,故曰“”。秋天万物收敛,田事繁忙,一片丰收的景象,故曰“”。冬天万物闭藏,各守其成,故曰“”。《乾卦·彖传》中,“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这一句就是解读“元”的。“云行雨施,品物流形。”这一句就是解读“亨”的。“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这一句就是解读“利”的。“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这一句就是解读“贞”的。

“元”是事物先天具有的生命力,即活性。故元气旺于事物之初,而後日见损耗,元气就表现为初生之物顽强生长的生命力,故曰“元者,善之长也”。“亨”指事物快速发展的通畅性,这个阶段发展速度快、成绩斐然,可喜可贺,故曰“亨者,嘉之会也”。“利”指事物的收获阶段及对收获的私欲性。利者,人之所欲也,取之有道谓之义,故利与义应该和同起来,故曰“利者,义之和也”。“贞”指事物存在的长久性以及对长久性的追求。生生之谓道也,事物追求终则有始,代代传承,因为这才是万物的终极意义。“贞”就是要保持事物的主体属性,使万物得以传承下去,基因不变,统干不失,故曰“贞者,事之干也”。

春天五行属木,天命曰元,善之长也;人道曰仁,君子体仁。故曰“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夏天五行属火,天命曰亨,嘉之会也;人道曰礼,嘉礼尤盛。故曰“嘉会足以合礼”。秋天五行属金,天命曰利,义之和也;人道曰义,义利必和。故曰“利物足以和义”。冬天五行属水,天命曰贞,事之干也;人道曰智,智者贞而必固。故曰“贞固足以干事”。天行而四时分,君子当效法天道,“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故曰“君子行此四德者”。以上内容就是关于《乾卦·卦辞》“乾:元、亨、利、贞”的深刻含义,故曰“乾:元、亨、利、贞”

【原文·之二】

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解读〗

本段文言解读《乾卦》初九爻辞,并以设问开始: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答案用一句话来讲就是“龙德而隐者也”。所谓“龙德”就是乘时变化之德。所谓“隐”就是未表现出来。乘时变化之德还未表现出来就叫做“潜龙勿用”。下面详而言之,先解读“勿用”,再解读“潜龙”。因为还不到入世出道、乘时变化而成名的时候,故以积极的态度隐而待时,不以其志在内而不得发就感到苦闷,这就是“勿用”。故曰“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

子曰“时也,命也。”行止以适时,就是天命。适时而为,天则乐之;反之,天则忧之。故天乐之则行,天忧之则违,顺天命也。不顺天命,违背自然规律,急于求成,就等同于“拔苗助长”。明其道而行者就是潜龙,故曰“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拔者,人为之助长也。“不可拔”者,不急于求成也。

【原文·之三】

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释字词〗

:执中而用之。庸疑从度从用,度其量则可执中,然後用之于言行,以和利弊得失。《广韵》:“和也”。《礼·中庸疏》:“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庸言就是中和之言。庸行就是众允之行。

:本义是指在家熟练某种技能而不外现。闲字从木在门内,从木以示五行为东方之木,木道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之德。在门内表示积极熟练某种技能限于在家中(分封的田邑内)而未外现。《易·大畜》九三:“良马逐,利艰贞。日闲舆卫,利有攸往。”

:这里用作语气助词,相当于“兮”,起补足音节的作用。

:征伐。

〖解读〗本段文言解读《乾卦》九二爻辞,并以设问开始: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乾卦》九二居内卦中位,是君子齐家之象。古代家指卿大夫统治的地方,卿大夫统治的地方也就是其受封的田邑,故曰“见龙在田”。九二齐家而居中正之位,故孔子释曰“龙德而正中者也”。《乾卦》是消息卦,且六爻皆为阳,故知其下面待息者为阴爻。《乾卦》九二与初九以及待息的阴爻组成巽体,“巽为进退”,这里取象换言曰权衡度量。九二权衡度量然後言,其言必信,故曰“庸言之信”。九二权衡度量而後行,其行何其严谨也,故曰“庸行之谨”。

九二在巽体,“巽为绳直、为工”。绳直与工,本指木工的工具,引申而泛指规矩、法度。工也形容技能规整、娴熟。《乾卦》九二技能娴熟、工整而限于家中,故曰“”。《乾卦》是消息卦,阴阳自然消息而不越位,九二闲于家而不越位争雄,以诚而示天下,故曰“闲邪存其诚”。

天道运行,社会发展,自有其变化规律,顺其自然者,善也。乾道变化,众阳自然消息,依序而进,不争不夺,象征天下为公的禅让之制。禅让之世者,善世也。善也者,先天之性也。善世天下为公,讲信修睦,选贤任能,王权不以世袭为制,亦不靠武力争夺,故曰“善世而不伐”。禅让之世,天下为公,天下为天下人之天下,唯有德者居之,大人道德广布则天下化成,焉用征伐?故爻辞曰“利见大人”,而《文言》释曰“德博而化”。“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这是《文言》对爻辞“见龙在田,利见大人”的详细解读,《文言》最终把这几句话总结为君子之德,故曰“《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原文·之四】

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言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而无咎矣。”

〖释字词〗

:砺的初文,磨练的意思。

:言论、文言的意思。修辞在这里相当于“修之为言也”的意思。

:本义是古人坐卧休息时使用的一种类似于小矮凳的器具。因该器具小,且使用时常隐于人的身後或衣下,不现于外,故引申而特指事物发展的征兆或苗头。

〖解读〗

这段文言解读《乾卦》九三爻辞,并以设问开始: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孔子对九三爻辞总的解释就是“进德修业”这四个字,故曰“君子进德修业”。接着分别说明什么“进德”而什么是“修业”。《乾卦》九三是武人,掌军权而或从王事,听王命而行征伐之事,以乾乾进取之德而效命于王,以忠取信于王,故曰“忠信,所以进德也”。进德者,上进、进取之德也。《乾卦》是消息卦,下一步阳消阴息,九三会进一步上升到四位,距君王之位就更近了。在禅让制条件下,《乾卦》九三将来有可能成为王,但现在距王位还有很长一段距离,现在正是修身居业阶段,通过不断的“修”才能终成正果,即以“修”立其诚并以之为业也,故日“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诚者,言乎成也。

《乾卦》九三将来很有可能成为王,这是一种征兆和苗头,故曰“”。九三看到了这种征兆,故“进德修业”以求这一日早日到来,这种结果最终实现,故曰“知至至之,可与言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看到征兆,就知道这一天肯定会到来,同时努为促使这一天的到来,这就叫“知至至之”。看到苗头,就知道最终结果,并努力促使这个结果的实现,这就叫“知终终之”。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九三已有为君之兆,已窥见天机,君臣之义可预存也,故曰“可与存义也”。在窥破天机的情况下,九三“进德修业”以待来时,最需要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如此则无咎也。故曰“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而无咎矣。”乾乾者,进德修业也。言乎“危”者,三位多凶也。

【原文·之五】

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

〖释字词〗

:这里是异常、不正常的意思。

:长久的意思。

离群:依靠、依赖群体或不忍脱离群体。离者,丽也,依托也,附丽也。

〖解读〗

这段文言解读《乾卦》九四爻辞,并以设问开始: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乾卦》是消息卦,阴阳依序自然消息,象征天下为公的原始共产制社会,王权实行禅让制。《乾卦》九四距王位仅一步之遥,动则可升于王位。九四升而为王,虽仅一步,却是人生一个质的飞跃,故曰“或跃在渊”。禅让制讲信修睦,选贤任能,王位既不是终生制,也不是世袭制,故为王者可上可下,可进可退。也就是天命无常,唯有德者居之,故曰“上下无常”而“进退无恒”。在禅让制条件下,王位“上下无常”并不是异常现象,而是很正常的现象,故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在禅让制条件下,王者“进退无恒”也是正常现象,有贤于己者则让之,故居位都不会太久。圣贤之人在王位上推来让去,并不是互相推托依赖,不愿履职,故曰“进退无恒,非离群也”。

那么王权禅让到底是为了什么呢?就是为让圣贤者及时进德修业,从而为社会做出应有的更大的贡献,故曰“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禅让制下,君王“上下无常”而“进退无恒”,并不是君王之咎,而是制度使然,故曰“无咎”。一句话,九四努力上进,跃而欲王,非篡位也,正常之进德修业而已。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

【原文·之六】

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覩,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释字词〗

靚[dǔ]:古同“睹”。见、看到的意思。

〖解读〗

这段文言解读《乾卦》九五爻辞,并以设问开始: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乾卦》是消息卦,阴阳消息处于自然状态。《乾卦》九五之为王也,是从下而上一步一步自然形成的,九五之位既不是靠武力取得,也不是靠世袭取得,而是众人选贤任能的结果。在禅让制条件下,集体共同选举出大家一致认为贤能的人为王,故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乾卦》九五当选为王,就是众人“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结果。《乾卦》九五当选为王,就是因为九五适应了大众的愿望和期盼,也就是民心所向,民心所盼。从这个意义上讲,民心欲湿,九五就是水;民心欲燥,九五就是火。故曰“水流湿,火就燥”。九五能够代表民心,故民顺从之。从这个意义上讲,九五是龙,民众就是云,龙行而云从;九五是虎,民众就是风,虎行而风从。故曰“云从龙,风从虎”。

《乾卦》爻辞有两处提到“利见大人”,一处是九二爻辞,一处就是九五爻辞。《乾卦》九二“见龙在田”,是畎亩间齐家的大人;《乾卦》九五“飞龙在天”,是王位上平天下的大人,故皆曰“利见大人”。九五与九二地位不同,虽位不同类,然皆为“大人”,大人就是圣人。九二“在田”,故本乎地而亲下,田者地也;而九五“在天”,故本乎天而亲上。是故圣人无常位而有常德,无论身处何位皆受人敬仰,本乎地者亲下,本乎天者亲上,故曰“圣人作而万物覩,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原文·之七】

上九曰“亢龙有悔”,何谓也?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释字词〗

: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反省并欲改之。《易·系辞》:“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

〖解读〗

这段文言解读《乾卦》上九爻辞,并以设问开始:上九曰“亢龙有悔”,何谓也?卦有六位,上位是长老位,虽然高而尊贵,却是虚位,已无实职。虽无实职,但毕地位崇高,还有很强的影响力。在禅让制条件下,禅位的君王应该彻底退隐下来,以便受让的君王更好地施展才能,避免掣肘。《乾卦》上九为居上位者,其身份应该是禅位卸任的原君王。《乾卦》上九虽然已禅位,但并没有完全退隐,仍高高在上,这样不但对受让的君子形成掣肘,而且也脱离了群众,若能自省则应生悔,故孔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未完待续)

(本文约5250字,子夏故坛原创,带你一起学《易经》)

2023年2月15日完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易经》导读(四)——第1卦《乾》卦文言(上)
《易经》中的成语 (转载) 7
周易传文白话解(文言)
孙振声先生《易经入门》乾卦·文言
也许我们错读了易经之乾为天
周易正义_上经乾传·乾(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