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鬼木客》阅读札记:万物有灵,不同信仰与文化间的内视与关照
userphoto

2023.06.05 上海

关注

“山鬼”“山里淘气的精灵。”书中人类学家要找的山鬼还有一个名字:“木客”,也许因为传说中它与木融为一体。这是人类以平等的视角为它起的名字。

在这本书里,尤其是那些动物主题,以动物喻人的篇章里,常常可以见到这种人类与其他生物和谐共处的画面,以及地位均等的互望。

《雨》

由两个什么都不怕却唯独怕下雨的老太太,引出广岛原子弹爆炸之后的战争创伤。与后一篇一样,背景都在日本。

《乌鸦卡拉斯》

比前一篇里有更直接的文化对比,但这种对比是很多维度的,不光是中日之间的,还有农耕文明、游牧文明、海洋文明之间的,包括作者身后的满族文化与丈夫顾明所代表的汉族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满族人一直有“鸦鹊崇拜”的情结。满族人的祖先女真人曾经生活在东北山林中,当食物不足时,会在乌鸦集聚处寻找死去不久的猎物。因此乌鸦被他们奉作神灵。他们信奉萨满教,认为乌鸦是看林子的格格,可以保佑平安。

传说努尔哈赤被明兵追到穷途末路时,曾有一群乌鸦落在他身上,使他得以装死逃过追捕。努尔哈赤因此下令,族人不许捕杀乌鸦,并且在祭祀时用“索伦杆”祭天,杆子储放食物,喂食以报答乌鸦。至今,北京依然拥有数量庞大的乌鸦,仿佛和远在日本的“乌合之众”遥相呼应。

汉族虽然和满族一样喜爱喜鹊,然而看待乌鸦,却与渔猎为生的游牧民族有着迥然不同的态度。鲁迅小说《奔月》居然戏称后羿射下“金乌”做成乌鸦炸酱面,嫦娥是吃腻了才升月的。在农耕文明中,乌鸦食腐,偷食农作物,被看作害鸟,代表着不祥。

我们总说“乌鸦嘴”“天下乌鸦一般黑”,可是,也曾有远古部落崇拜乌鸦和夜晚一般的黑色。现在还有一些少数民族,如彝族、佤族、哈尼族尚黑。

日本人和满族人一样,把读音为“卡拉斯”的乌鸦当作神明看待。只是海洋文明下的民主制度永远解决不了乌鸦太多的现实问题。不过,他们对于大自然共同的敬畏,是不是也该令我们有所反思呢?正如文中提出的那个问题:究竟谁才是谁的学生?

《菜子坪手记》

原本读得有滋有味,结果却在最关键的时刻戛然而止。设想一下,假如是网络水文,怎么地也得敷衍出个十万八千字的长篇来。所以从这个角度上看,这篇小说倒像是扯起了一面反叛的小旗。

《寂寞尼玛路》

很治愈的一则短篇。

在叶老师不同的作品里,反复看到过这句话:“不能仆妾色以求荣,更不会俳优犬马行以求禄”,共鸣感也越来越强。可是,“离开便也就离开了,没什么可遗憾的,一生中也难得有今日这轻松,浮云富贵,泡影功名,本无关乎荣辱,……”紧接着这句顿时令人释然。

然而知道这些道理并不能真正令她的心情有所改观,直到遇到军人“四兔”,亲眼看见藏民对他的喜爱。“我”和坦率可爱的他聊了几句天,这才得知互动了一夜的小狗竟然是只狼崽。

在这洁净、原始、苍凉的藏地,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很近,信任感是那么容易建立,不像“我”一来就对所有人都怀着戒心,把所有人都当假想敌。

文中所说的玛尼堆,表面上看就是垒成堆的石头。石头上刻有经文或咒语等,是藏族人的一种祈愿方式。玛尼堆在藏族文化象征着吉祥、平安,象征着藏族人的虔诚、朴实与坦然。蒙古族萨满教的敖包在外形上也与其有相似之处。

经历连夜的车马劳顿之后,“一时,我忘记了自己是为何而来。”“我”的精神融入了这里,灵魂得到了一次净化。

《学车轶事》

短短的学车过程也能写出很多故事来。一车学员扯出社会百态,有人巨富有人家贫,有人堕落却有正常的面具,有人守拙显笨,有人威严可敬,有人在关键时刻可以打破规则,有利他之心……这是个多元的世界。我们只是生活在地球的某一个点罢了。因为结尾的正能量,这篇小说还被拍成了电影《红灯停绿灯行》。

《你找他苍茫大地无踪影》

开头很精彩,后面的主题和素材略弱。老太太为了找寻一张几十年前的结婚证,差点成了精神病患者,估计只有上了年纪的人才能更理解些。想起《大登殿》里新旧几代人对于“名分”的不同看法,叶广芩对此应该也有过矛盾的思考与审视吧。

《孪生》

结尾的斧凿痕迹也重了些,尤其相比叶老师写法更成熟,更加自然流畅的京味小说,不过这也让我看到了一位作家的成长。

文中关于“中国男性形象的女性主义注视”的一段很有意思。作家借女主“我”之口点出,国外经典小说中多是富家子弟看上贫家女,中国却多是豪门千金爱上穷小子,落难公子接受女方馈赠而成功,骨子里有一种依附心态。

《本是同根生》

拿大哥舜钨与七哥舜铨做对比,回忆了大哥给这个家带来的无法弥补的伤害,包括对妹妹的“大义灭亲,对弟弟的横刀夺爱,揭示了一个残酷的人生真相:有时候,“所谓公而忘私者,实则是个寡廉鲜耻的自私小人。”与此同时,舜铨令“我”敬佩至极的大儒之风也因此更加凸显。

其中舜铨对书画的评价,我总感觉一样也适用于写文章:“画忌六气,一曰俗气,如村女涂脂;二曰匠气,工而无韵;三曰火气,有笔杖而锋芒太露;四曰草气,粗率过甚,绝少文雅;五曰闺阁气,苗条软弱,全无骨力;六曰蹴黑气,无知妄作,恶不可耐。”

《祖坟》

开头半句“炉中的火已经乏力,将残的煤显出了通体透明的红”,像是暗喻生命接近终点的老哥哥。

这篇里面时空结构的交错,人物的对比手法等都很明显,既有平行对照,也有黑白对比,例如:遭嫌弃的姨祖母与去日无多的舜铨对照;金家的不肖子孙与姨祖母的后代(不知真假)对照;“木讷呆傻、不谙世事”、重义轻财的“我”与七哥舜铨与有着小市民的精明算计的丽英母女及丽英娘家人的对比;儒生舜铨与虚伪商人李成志的对比等等。

此外《祖坟》带给我最强烈的感受还有自己的无知。舜铨可以轻松说出宋代绿菊铁足凤罐的来历,并比对两本相关古籍。最后辞世时所吟的《离骚》片段也是特别贴切地表达出了他对祖辈的尊敬,以及自己做人的态度。而七哥一句话,“我”也能立刻知道他说的是宋朝无名氏的画作《秋山远眺图》。兄妹二人可以非常随意地谈论颐和园景福阁的名字出处,糊窗户的御用宣纸的来历,一个椅垫曾经的华贵,……

舜铨关于阅读的一段话更是令人深思:“书还是要多读的,要博学详视,遍采广询,不可单纯钻文学,做单一的作家难免失之于浮,要做学者,多读经史,由俗学而文学,由文学而理学,由理学而小学,这样才能除去迷妄与迂腐,增添笃实与深思,成为通博的大儒,那文学之业自然是水到渠成了。”

当“我”笑说自己来生也达不到这样的目标时,“他说不难,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得之以勤,没有不可达之境……”

这种不骄不躁,勉力踏实为学的精神真是令人佩服。

《熊猫“碎货”》

从巧克力的味道写到与小“花熊”的相遇,写到村民的协力救助,以及后来的利益争夺,直到这只熊猫“碎货”不堪忍受禁锢后逃走。四女就像那只“困兽”熊猫。她的母亲就像一只被驯化过的动物,被锁在深山里,只能“身在曹营心在汉”,而年轻的她,努力努力还有走出的可能。

《老虎大福》

老虎不叫老虎,叫“大福”。山里人谦逊地将老大的位置让于自然万物。万兽之王的“大家伙”果然威猛无比,而叫“黑子”的那条土狗,也改不了欺软怕硬的动物本性。动物们是爱憎分明的,它们与人之间的友善与敌意,因了人的态度而转换。

是人类自身的行为导致了黑子的反目,造成野生华南虎的灭绝。

觉得被枪杀的老虎没有错,“大哥”也要吃饭的二福,最终成了秦岭自然保护区动物保护科的干部。

自称在秦岭“换了一肚子狼心狗肺”的叶广芩,学会了用动物的眼光来理解自然,解读生存。“我们要尊重并且珍惜每一个细微的生命,尊重珍惜老天爷赐给我们的这片山林。”她说。

《山鬼木客》

和书名同名的一篇,可见其特殊意义。

城里人回归自然,与动物做了朋友,时间一长竟也成了野人。刚刚评过国剧《漫长的季节》,提到了荒诞主义。其实这篇小说也很有荒诞的感觉。人与野人产下有类人猿基因的后代;曾经的人类学家受不了婚姻生活的窒息隐入丛林,寻找到了真我,人类语言在这里已经失去了效用;父亲曾经枪击野人,儿子最后被人类当作野人追捕致死,像是一种报应和轮回。

文明社会接受不了异数,就连离“木客”最近的老王也认为把自己整成“山鬼”的人类学家脑子可能有病。也许野人和现代人的祖先原本就同属一支,就像老王和他同母异父的猿形兄弟。只是不同的选择造就了彻底的分化。

有趣的是,《山鬼木客》中的一番见地还令我恍然大悟:为何熊猫会成为国宝。

里面先是描述了一个性情温和,头脑简单的大熊猫三三。它对人类的接受是“平淡的,既不惊慌失措也不欣喜若狂。”它的小眼睛因为有了黑眼圈,加上肥胖笨拙,使它天然有了“玩具的气质”“孩子的纯真”“让人一看便产生了爱抚搂抱的念头。” 它从容不迫的气度不仅体现在吃上,还在睡觉上面,当着人的面就能坦然入睡。所以作者由衷地感慨道:“野生动物中,最能和人亲近的大概就是大熊猫了。”

熊猫本属哺乳纲,食肉目,猫熊科。“本应是凶狠威猛的食肉类动物,在生命的进程中竟然一退再退,一让再让。争不过吃肉的便吃草,争不过吃草的便吃竹,……”熊猫“忍辱屈尊”,从坚硬的竹子中吸取微薄的营养成分,以量取胜。因此同时代的剑齿虎、恐龙、猛犸象都灭绝了,它却活了下来,“以它的退让和满足,以它那实足的近视眼,以它那为保全自己的慵懒和逆来顺受的禀性,成为了人类的宠儿,走出了中国,走向了世界,这是剑齿虎们不能与之相比的。熊猫的哲学,体现着中国的个性,体现着道家'上善若水’的精髓,暗含着中国人人性的悲哀。”我们的身边,包括我们自己,也多是这样的人:“可爱、可怜又可恨。”

《三击掌》

已经之前已写过详细的解读,不再重复。感兴趣的可以看文后的相关链接,或在“一寸书”(qy-talk)的号里自行搜索。

《醉也无聊》

和最后一篇《瘦尽花灯又一宵》的标题出处一样,都来自纳兰性德的词《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谁翻乐府注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醒也无聊,醉也无聊”很有种思念时百无聊赖的味道在里头。而且在小说中,这个“醉”也是真醉。除了小说的氛围感和词句符合,标题的字面意思也能和原词贴合上。老姐夫完颜占泰“众人皆醒我独醉”,靠着一种超然世外的豁达,健康地活到了高寿。

《醉也无聊》中布鞋的梗,以及四姐和老姐夫的经历,让我看见了《状元媒》中《小放牛》的影子。

《瘦尽花灯又一宵》

巧妙地利用了川岛芳子和她心爱的猴子“三儿”的传说。虽然川岛芳子的遗言是要和猴子葬在一起,据说猴子也会给她点烟,不过史书里好像并没有记载行刑时还有那只猴子,以及猴子的最终下落在何处。

故事里灯的影像也对应了标题。两个早早丧夫的老太太,熬过一个又一个漫漫长夜,直到生命的尽头。

叶老师在接受cctv-10《百家讲坛》的采访时,主持人曾问她:“写女性的时候,是否很刻意的把您自己对于女性的一种理解投射到人物身上,您心目当中的女性特质是什么样的呢?”

她回答说:“我心目中的女性啊,是一个被动的,都是处于被动的,很凄凉的,这样的角色,几乎没有什么光彩照人的形象,……”

两个老福晋也是这样一种女性。然而因为有无希望的区别,两人去世时的心情却大为不同。其实希望是可以自己给的,这也是一种经过人生忧患过后的大智慧。

PS:因为《采桑子》里面也收录了后两篇,所以我打算姑且暂放,留待日后再读再写,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感触。(这当然也是个偷懒的理由,人艰不拆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神农架野人之谜
神农架十大未解之谜,能体验一个就太厉害了!
古人眼中的野人
神农架—野人出没的地方
神农架十大未解之谜, 神农架究竟有什么秘密?
“山鬼”是鬼还是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