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你是否也曾抵达过崩溃的边缘?
userphoto

2023.07.10 上海

关注

读完这本《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就像自己也去做了一次心理咨询。

因为后台有人问起,特意去寻了看。其实这本书因为简洁舒适的封面,已经吸引我很久了。再加上最近李玟的离世令我惊讶与难过,所以下定决心要好好看一看这本书了。

没想到一开始读就遇到意外惊喜。原来这本书是以《柳林风声》(The Wind in the Willows)为底的,碰巧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本童话,又是读过的,所以对于开头所述的情节并不陌生。可能正因为唤起了童心,这本书本身就自带亲切感,一下就拉近了它与读者的距离。

当然了,要是你没读过那本童话,也不影响你阅读这本书。因为书里基本上又把那个童话故事复述了一遍。而且因为很薄,读起来比较轻松。所以如果也有人和我一样,想看还没看的,劝你们不要再犹豫观望了,真的很快就能翻完。

你今天还好吗?

心理咨询师苍鹭用激将法,让蛤蟆认识到,愿意主动敞开心扉才是有效咨询的前提。

蛤蟆从第一次面谈中学到这样一个道理:有些事情唯有靠自己才能完成。

第二次面谈,苍鹭问他:“蛤蟆先生,今天你感觉怎么样?”他答道:“挺好的,谢谢你。” 这多像我们自己。你是真的“挺好的”吗?真的审视过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吗?

其实蛤蟆在回答这话之前,“总是很早就醒,脑袋里还常常出现悲哀、病态的念头。”尤其一到晚上,他就开始焦虑。即使精疲力尽地睡着,却在凌晨三点就醒来了,一直辗转难眠到清晨。虽然每天都去散步,可是即使在冬日暖阳里,他所看到的一切也都失去了色彩。

苍鹭于是换了一种方式提问,确认蛤蟆的感觉实际很糟糕后,又直接问他有没有过自杀的念头。蛤蟆说大约三个月以前有过,现在已经没有那么糟糕了。苍鹭继续追问他,现在感觉怎样?蛤蟆说:

“我感觉自己好像没什么价值,我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团糟。不像河鼠、鼹鼠他们,特别是獾,他们都受人尊敬,而我却像个笑话。虽然他们说我心肠是好的,也会逗人乐,还说我大方到离谱。'好心的蛤蟆老朋友’,他们这么称呼我。没错,可我这一辈子都干了些啥?我又干成过啥事儿呢?

说着还哭了起来。

苍鹭又问他,是不是一直这么觉得。蛤蟆承认,确实时不时都会这么想。偶尔有时候似乎好起来了,但很快兴致又会低落下去,没了做事的劲头,接着跌入悲伤的情绪。

原来,蛤蟆一直很介意朋友们对于自己的批评与斥责,敏感于朋友们对他说的每一句话。苍鹭令他意识到,自己当时正处于“儿童自我状态”(Child Ego State),行为和感受都像一个孩子。

儿童的基本情感有:快乐和深情、愤怒、悲伤、恐惧。一个人最早期的那些经历塑造了其人格的雏形。“理解你的童年就是理解你自己的关键线索”

蛤蟆惊讶地发现,自己成年后的言行竟然和童年时如出一辙。在倾诉完小时候的顺从、取悦、道歉、依赖等情绪和行为之后,他突然感到非常快乐。而且在咨询过程中,他始终能得到苍鹭全身心的关注。这令他感到舒适,并很快适应了常规咨询。

你会缓释愤怒吗?

蛤蟆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自己会少了“愤怒”。

愤怒就像即将爆炸的煤气罐,一旦爆发就会重伤别人。我们应该学习的是:如何不带攻击性地发火,即缓释愤怒。最理想的结果是让别人几乎觉察不到,这样就不至于造成太大伤害。

怄气也是发怒的一种方式。“适应型儿童”对于权威父母的怄气,就相当于是在用时间来稀释愤怒。“说白了,怄气是输家在对强大的赢家做出反应。”通过逐步降压,愤怒的强度被降低了,攻击性也就相应减弱了。

人可以扮演儿童,也可以扮演父母。“父母自我状态”(Parent Ego State)既有可能让人热衷指手画脚干涉他人生活,也有可能让人严苛地挑剔、审判自己。不过,即使认识到了这些,也并不会直接有所改善。

正像苍鹭说的那样:“能帮你的人是你自己,也只有你自己。有许多问题需要你向自己发问。比如你能停止自我批判吗?你能对自己好一些吗?也许最重要的问题是,你能开始爱自己吗?”

经过多次心理咨询之后,蛤蟆越来越清楚自己脑中的想法及其根源。他说:

“我明显感到更有力量了,这很难解释。有时那种熟悉的情绪还是会来,我会悲伤,会觉得自己没价值。那种情绪还藏在我心里某个角落,可再也不会占据整个心房。我似乎能把它赶到角落里,不再被它牵着鼻子走。”

这就是“成人自我状态”(Adult Ego State)。在此状态之下,我们可以依照理性去思考当下,合理行事,把所学知识和技能拿来为自己所用,做出基于事实的决定,而不再被父母的声音所驱使,也不会被童年的情绪所围困。

“情绪化”的行为就像条件反射,是一种自我选择。按理说,痛苦和折磨也都是自找的,因此抑郁的人不该去责怪别人。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他们应该责怪自己,而是需要明白,自己应该对自己负起责任来,认识到对自己的命运有自主权,自己有力量去改变。例如,你可以选择原谅带给你原生家庭伤害的父母。

但是他人,比如心理咨询师,并不能带你进入“成人状态”,顶多只能给予鼓励。你能依靠的依然只有自己。

好在咨询快要结束的时候,蛤蟆先生终于学会了如何安全地表达自己的“愤怒”。

愤怒的人不会抑郁

原来宿醉也是许多心理游戏的一种,也可以说“是决定未来的一种方式。”源于不开心的酗酒行为,会在明天印证你的悲惨预期。宿醉的人创造了一个“自证预言”。PLOM(Poor Little Old Me,可怜弱小的我)也是一种心理游戏,当事人可能会觉得每个人都在针对自己找茬,苛刻地对待自己。还有一种“不论我做什么都要爱我”的游戏。这些游戏都很危险,结局大多是“赢了游戏,输了自己”

人在四五岁时,就会尝试回答这两个问题了:第一个问题是“我是怎么看自己的?我好吗?”第二个问题是“我是怎么看别人的?他们好吗?”这两个问题通常对应着下列四种答案组合。

一个总觉得自己“不好”的人,最极端的行为就是自杀。而觉得“我好;你不好”的人,最极端的行为将会是谋杀。好在只有少数人才会那样极端,大多数处在后面这个坐标的人,更容易施虐、霸凌,以及攻击和谴责别人。不过有意思的是,这样的人竟然从不会抑郁。

“因为愤怒能够非常有效地抵抗抑郁。愤怒的人从不觉得内疚,因为他们总在怪罪别人。他们自卫的方式,是把自己内在的恐惧对外投射到别人身上,这样就能把对自己的怒火转向别人。”按我的理解,是这些人的情绪找到了发泄口,尽管他们使得被发泄的对象万分痛苦。

即使到达了最理想的“我好;你也好”的人生坐标,也并非珠峰登顶,而是动态的,仍然有可能随时滑落到别的坐标值里。这项坐标“非常接近于人本主义的信条:信自己,信他人,而不一定非要信神或超自然。”

然而苍鹭自始至终都从没给过蛤蟆任何答案,只是不断引导他回答自己的问题,引导他进入“成人自我状态”。这次的咨询过程就是一个心理成长的过程。

情商也关系心理健康

心理疗愈并非如外行所认为的,只靠理智去分析就够了。而是在用理智充分理解自我,理解自己的行为之后,还要和情绪做联结。“当你对情绪的感受越来越清晰时,就能明白它们并非可有可无,也不会对它们不闻不问,因为情绪正是自我的核心。”

人们不光是用理智去学习,也从情绪、情感中学习。从出生起,我们就会用后一种方式学习重要的东西。长大以后,我们注重智力与智商,却容易忽略情感智力,也就是情商。情商就是“理解你内心的情感世界,并且还能掌控它。”

高情商的人“都有强大的自我意识,了解自己的情感。他们能管理情绪,能从悲伤和不幸中重新振作。但也许最重要的是,他们能控制冲动,也懂得延迟满足,从而避免轻率的决定和不妥的行为。”而且,出色的共情能力使得他们更容易理解和回应他人的情感,从而与别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情感智力能让你在自我成长和完善的路上走得更远,因为它将带你从独立的个体走向共生的关系。”独立性使人“如同一个曾被殖民的国家重获自由”,而共生性“则体现出成熟和自我接纳,还包括求同存异地接纳他人”,让你得以和他人更好地协同合作。

经过一系列的心理咨询面谈之后,蛤蟆终于战胜了从前的自己。他现在已经顶得住老獾如父亲一般的严厉和苛责,以及河鼠无意的嘲笑,并且懂得了倾听。其实我们的朋友不也是不完美的吗?相处时最考验的还是个人情商。而且朋友也都在成长,就像鼹鼠也变得更加勇敢和快乐了。如果我们跟不上他们的成长,也很难维持长久的接触和交流。

谁不曾与抑郁擦肩?

看到蛤蟆有一阵睡得很差,醒得很早,我心里也是一惊,因为那是公认的抑郁症状之一。近年来自己也偶尔有过那样的情况,不过还好,我主要是因为和孩子同睡,一直被打扰,再加上本来睡得就比较警醒,只是担心会形成睡眠障碍。

但是我还是忍不住拼命回想起,自己曾经离抑郁最近的一次。在那以前,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内心特别强大的人,而且总能逻辑自洽,就是所谓自认为不可能需要心理医生的大多数,毕竟多少困难不幸都熬了过去。可是我绝不会想到,自己居然也有差点熬不过去的至暗时刻。

35岁是一个坎。那一年,在经历一连串人生打击之后,我突然发现自己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没意思,再也提不起一点精神与热情,仿佛一切都突然失去了意义。与此同时,清晰地感觉到岁月不饶人,脑后已白发丛生,中年危机来势汹汹。

30岁以前,并没有觉得自己有多老;30岁以后,却觉得年龄的增长是呈指数级别的。而我,还在继续把一年又一年的光阴浪费在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上。

就这样在黑海中漂浮着,幸运的是,那个时候竟然有家人默默陪在身旁。他们并不知道我心中的天塌地陷,只有自己嗅到了这些念头的危险气息。

于是,我下定决心重回职场,逃离阴影,尽管年轻的优势早已不再,可是,或许只有现实的烟火才能唤醒一个绝望之人,迫使其直面以后无论多么糟糕的人生。

事实证明,主动迈出的那一步非常有用。尽管心里还藏着无人了解的忧伤,但还是快乐了许多,再也不会极端地感到世界灰蒙蒙一片。正像书里所说的那样,你仍然可以感受到负面情绪的存在,但是已经不影响你接纳自己。

尤其是高龄产子之后,孩子更是给了我极大的治愈。也许没有孩子我也不至于抑郁,但是有了孩子确实更会让人烦并快乐着,让人活得更脚踏实地一些。听说李玟曾经9次试管婴儿失败,实在很心疼她。假如,她也有个孩子,有所牵挂,是不是就不会走得那么匆忙了?

一直对选择了我做妈妈的小天使心存感激,对这个世界上的许多人心怀感激,尽管我很不擅长表达这种激烈的情感,大多数时候只能放在心里。正因为无以回报,所以更感觉一说出口就会显得虚假做作。

我还应该感谢许多邂逅过的书,包括这一本《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因为即使人能走出阴霾,也不代表永远不会再次遭遇。只有认清自己,保持内省,才能时刻警惕情绪泛滥可能带来的巨大伤害。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书笔记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我们最不应该忽视的人是自己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用一个童话解释原生家庭,读懂很受益
在自愈中治愈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建议这个小天才去看心理医生,越早越好!
读|《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