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叶先森的想法

你知道为什么看过这么多书,却依然没什么改变吗?

韩寒在《后会无期》里曾说过一句话: “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很多人都被这句话击中了,简直就是自己的真实写照啊! 那些年报过的课、翻过的书,就如同沙滩上的字一样,都随着时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说好的知识改变命运呢?

我和很多小伙伴一样,买过不少付费课程,也看过很多书,每年阅读100+本,学的时候感觉很有道理,可是学完会后就没有然后了。

发生这一切的原因其实就是没有行动,没有做到知行合一。

王阳明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知行本是一体,不可分离。知行合一反对那种只说不做的假道学,不行动就不是真知,真正的知道其实就已经做到。

书中提到为什么我们总是知而不行,道理再好,如果不去刻意练习,不去刺激相关神经元的强关联,这些美好的认知将永远不会真正对自己产生影响。

当然,如果你现在就是一个“知而不行”的人,千万不要自责,因为“避难趋易”是人类的天性,这种选择取向深深地刻在了我们的基因里,所以凡是能简单得到的,人就不会选难的;

有短的反馈回路,人自然不会选择长的——这就是大脑做选择时的默认逻辑。在缺少觉知的情况下,我们很难察觉这一点。

在技能学习的路径中,仅仅“知道”是无法形成反馈闭环的,只有经过大量的练习,让大脑相关的神经元形成强关联,反馈闭环才能经由“做到”这个节点得以形成。

下面谈谈自己的改变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也看了100多本书,但是改变甚微。看完这本书之后,发现阅读一定要落实到行动上面,不然很难有改变。

所以在后来阅读过程中始终提醒自己一点:阅读是为了改变。

周岭老师说,从权重上看,阅读量<思考量<行动量<改变量。阅读仅仅是最表层的行为,最终的目的是通过思考和行动改变自己。

就像你读了一本关于冥想的书、懂得了冥想的一百个好处和一百种方法,但从来不练习,远不如你只懂得一种好处和方法但能每天持续冥想10分钟。

只要紧紧盯住“改变”这个根本目标,很多阅读障碍就会立即消失。比如我们根本不用在意自己读后记住多少内容,即使整本书都记不起来了也没关系,只要有一个点、一句话触动了自己,并让自己发生了改变,这本书就没有白读。

自我感觉还是一个比较注重行动的人,在社群里面,我也经常提到行动为王,一定要去实践。

目前我每看完一本书之后,都会写读书笔记、写读后感、梳理文章重点、归纳总结、输出一篇书评,最重要的一点是至少列一条行动清单,并且马上就要去做,执行“72小时定律”,也就是三天之内必须要去执行,否则过了72小时后你就再也不会做这件事了。

比如我看完《小狗钱钱》后,开始每天写成功日记、列梦想清单,养成储蓄和记账的习惯,慢慢培养会下金蛋的“鹅”,一点点把她养肥,尽量不去杀她。

比如看完《了凡四训》这本书之后,就列了行动清单为“日行一善,极致利他”,记录自己做的每一件好事,渐渐明白了助人真的可以让自己也快乐这个道理;

比如看完《哪有没时间这回事》,里面提到了早起倒逼早睡,彻底解决失眠问题,第二天我就严格执行早起,以前7点起床,现在提前到6点起床;

比如看完《晨间日记的奇迹》和《好好学习》两本书后,就开始坚持每天写九宫格日记和反思日记,到现在已经写了600+天;

比如看完《从零开始学写作》和《学会写作》等七八本关于写作的书籍后,开始坚持每天写作,从每天200字开始,到现在一口气可以写2000字。

练习写作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开始写,每天写,持续不停地写。结硬寨,打呆仗,一天一天的慢慢进步,没有什么捷径。到目前为止,公众号写作已经第314篇。

比如看完《人生效率手册》和《奇特的一生》两本书后,我就立马买来时间轴手账本开始每天记录自己的一天时间开销;

比如看完《非暴力沟通》之后,跟别人相处时,会注意他们的内心需求,分清事实与观点的区别,注意有效沟通,这本书让我避免了很多与他人不必要的争吵;

比如看完《冥想5分钟》这本书之后,开始练习冥想,从刚开始很容易走神,脑中念头不断,到现在学会从念头中拉回来。

比如看完《复盘》这本书后,就开始坚持每周和每月底更新复盘文,从八个方面审视和总结自己的一周,召开自己的“股东大会”,慢慢的改变。

截止目前,周复盘已经持续90周,即使工作比较忙,还是做到了一周不落。

目前坚持好的一些习惯

 ①每天阅读3小时,连续660天

 ②坚持跑步11年,累计跑完7000km

 ③坚持写作1年,累计314篇,约60万字

 ④坚持早起累计470天

 ⑤每天进行时间轴记录,连续600+天

 ⑥投资理财学习,累计1650天

很多小伙伴说我执行力很强,其实只不过是我笃定上面这些事从长远来看,一定会对我有帮助,那我就去持续行动。

比如阅读、写作、跑步、时间记录、投资理财、复盘反思等等,这些事我都赋予了他们极其重要的意义,而且这些事值得坚持一辈子,做的时间越长,越有价值,并且这些事都具有复利效应。可以参考我之前写的一篇文章

最后用书中的金句收尾,

现实和理论都告诉我们:懂得百点不如改变一点。真正的成长不在于自己懂得了多少道理,而在于自己改变了多少。

所以,尽管放心地抛弃“懂得很多道理”这样的执念吧,在抛弃时,还要真诚地为自己开心,因为在这个世界上,知而不行的人实在太多了,只要你有所行动,就可以超越一大批人。

对成长来讲,道理都是“空头支票”,改变才是“真金白银”。当你凡事都以改变为标准时,你的成长路径会更加清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个高效学习方法,拉开了人与人的差距
如何阅读一本书?(上)
2022年9月19日成功日记
懂得很多道理,却过不好生活?——王阳明: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如何跨越“知道”和“做到”的鸿沟
知行合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