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里虚有外感的情况不能用下法

 🎋 【1000天阅读挑战赛】
时间:09月23日
进度:152/1000
分享者:青柠檬
分享书籍:《经方医学:六经八纲读懂伤寒论》
作者:冯世纶 解读 胡希恕
分享章节:第二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起31条迄127条)
————————————
【重点摘抄】
🌱49.脉浮数者,法当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发汗,当自汗出乃解。所以然者,尺中脉微,此里虚,须表里实,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

胡希恕注:脉浮数者病在表,法当发汗而即愈的病,若误下之,因致气外郁则身重、血内虚而心悸者,则不可发汗,当自汗出乃解,所以然者,尺中脉微,此为里虚,须候其表里实,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

胡希恕按:误下太阳病,表不解宜桂枝汤汗以解之,然亦有不可发汗者,本条所述,即属其例,身重、心悸、尺中脉微,乃下伤中气,虚其气血,外则气郁停湿故身重,内则血不足以养心故心悸,再不能发汗夺其津液。当自汗出愈,须表里实,语气颇含蓄,此里虚更是现证病根,言外教人依法救治甚明,但不要依据常规再行发汗而已。虽未出方,小建中汤或可尝之。

【感悟】
🌱先直译(必要时意译):
脉象浮数的患者,按理来说应该用汗法把邪气往外发就好了。如果说误用了下法,导致出现了身体重、心悸的情况,那就不能再用汗法了,应该是(等待)自己出汗而解。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患者的尺脉微弱,这是里气不足的表现,所以应该等待表里之气都恢复、津液充足了,这个汗就会自己发出去,疾病也就因此治好。

让我们跟着胡老先生的角度去理解本条文。脉象的浮数,说明病在表,治疗的方法就是汗法,发汗了就会缓解。然而,因为误用了下法,就出现了身体重、心悸的症状,为什么呢?想起一句话“好汉架不住三泡稀”,即使是身体强壮(健康)的人,拉肚子都会伤阳气。何况这里是下法之后出现了身体重、心悸症状的患者,那就更不能用汗法了。胡老先生的注解是“气外郁则身重、血内虚而心悸者”。患者的身体重是因为气郁停湿,心悸是因为血不足以养心。说明不仅仅有表证还有里虚,人的正气虚弱了,这个时候就不能解表了,首先得照顾里虚、治疗里虚。里虚治好了,津液足了,那么身体的正气自然强大了,不需要用解表药,这个正气都可以去跟表邪斗争。这也是我们身体自愈的表现,但是,这种自愈很少见,谁也不能打包票,还有,等待的时间也长,在这个过程中也会持续消耗身体,搞不好会导致身体更差。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用药物治疗补充津液。这也说了一个重要原则,表里同病,比如说表证里虚证的时候,那就不得不注意里虚证。详细一点,因为种种原因导致人体正气虚弱的时候(可能是久病虚弱,也可能是误治导致的虚弱),解表会进一步伤害到身体,所以这种情况就不能考虑先解表,而是考虑里虚证。针对这个里虚证,用点什么药呢?仲景先生没有给出方子,但是,我们的胡老先生给出了小建中汤。这个小建中汤在现在的应用也很广泛,一般是用来补充津液的,以后有机会再展开吧。

本条文说了一个原则,我想起来前段时间也有一些原则,也就是《伤寒论》第​44条“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那天的分享在最后提到“所以,遇到表里同病的时候,要先解表。等表邪解除之后,里气仍实(阳气充足),才可以攻下。里气不实的情况用泻下法,极大可能损伤身体的阳气。对于解表,优先考虑用桂枝汤。为什么不考虑麻黄汤?如果用麻黄汤,很容易发大汗损伤津液,桂枝汤除了微微发汗也有滋阴、调和营卫的作用。”这里的原则并没有跟今天条文的原则相违背。

这个《伤寒论》不是死板的,而是非常灵活,不同的情况解决方案就不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此,我深深感受到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

 🎋 【1000天阅读挑战赛】

时间:09月24日

进度:153/1000

分享者:青柠檬

分享书籍:《经方医学:六经八纲读懂伤寒论》

作者:冯世纶 解读 胡希恕

分享章节:第二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起31条迄127条)

————————————

【重点摘抄】

🌱50.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然?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

胡希恕注:脉浮紧主表实,依法当必身疼痛,宜以麻黄汤发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则不可发其汗,之所以不可发汗者,是因为荣气不足、血少因而脉迟的缘故。

胡希恕按:心一动则脉一跳,故脉可有三部形象之异,而绝无三部至数之差,迟则三部均迟,于此特提尺中迟者,亦暗示里虚血少之意。本条亦只言治法而未出方,后有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汤或可适应之,读者可互参而研讨之。

【感悟】

🌱先直译(必要时意译):

脉象浮紧的患者,按理来说会出现身体疼痛(等太阳伤寒证)的症状,适宜用汗法去解表。假如摸到尺部脉迟的,那就不能用发汗的方法。为什么呢?因为尺部的迟脉说明营气不足、津液少了。

这一条文接着昨天的条文,说的是外有伤寒也有里虚的情况,那就不能用汗法。具体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跟着胡老先生的角度去理解本条文。脉象浮紧的主表实,这种就是很明显的太阳伤寒证,会有身体疼痛的表现,既然是太阳伤寒证,也就是麻黄汤证,那就合适用麻黄汤去解表。但是,如果患者的脉象是尺脉迟的(尺中脉很迟的时候),尺脉候里,这说明营血不足了,暗示里虚血少,很明显这是里虚证。里虚证的人外感,虽然有表邪,但是也不能用汗法。用了汗法会让人出汗,本来身体里面的津液就少了,还进一步出汗,就会伤到营血。

伤津液就伤到营血,这个很好理解,毕竟汗血同源,血里面有百分之六十的水,血不够代表血里面的津液不足了。所以,不管任何时候做运动都不提倡大量出汗,大汗亡阴,这种例子在现实中是很多的。有的人本来身体强壮,每天晚上都去健身房美其名曰锻炼出汗,一段时间之后身体就虚了。这种不正当的健身,比不健身的危害要大得多。很多人总想着做点这个那个多吃点这个那个大补特补,倒不如学习不做点什么更重要、倒不如不吃那些垃圾食品更重要。如果啥也不懂,倒不如懒一点,少折腾自己,顺应大自然的节奏就是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论汗
伤寒论》论汗琐谈
伤寒论113方临床使用经验(19)
《医学三字经·伤寒温疫》医道艰深
伤寒论白话解---辨太阳病脉证
佳明读书会伤寒论学习:46条-50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