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5、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寸口脉呈浮缓,脉浮说明风热为患,脉缓则表示风热闭藏于脾,痹是瘀阻不通的病机,而非中风不遂之证;患者表现为四肢感觉很不舒服,因脾主黄,瘀热遏郁在脾而行于外,就成为黄疸。(1)趺阳脉紧数,数脉主热,胃中热盛则能食善饥,紧说明脾寒,脾不运化则食后腹胀。尺脉浮说明风热伤肾,趺阳脉紧为脾受寒湿,以寒共存为害,进食后即感头部眩晕,食物不能很好地消化,胃中浊气滞留,且浊气下注,小便不通畅,太阳脾经感受寒湿,迫使郁热流入膀胱,黄蒸于外,使全身都发黄,这种病症就叫谷疸。额头部呈黑色,微微汗出,手足心热,每逢傍晚时分即发病,膀胱拘急,但小便仍然通利,这种病叫女劳疸,如果出现腹部肿胀如有水的样子,是不治之疸。心中嘈杂不适、身热,不能进食,常常想吐,这种病叫酒疸。(2)阳明经患病而脉呈迟象,患者不敢吃得过饱,过饱就会心中烦闷,头晕目眩,小便很困难,这是将发谷疸的先兆;虽用泻药攻下,但腹部胀满依然不减,之所以会这样,是因脉迟的缘故,属寒证。(3)患酒疸的患者,一定有小便不通畅的症状,其症候还表现为心中烦热、足心发热。(4)酒疸病患者,有的心里和脚下都不感觉灼热,语言清晰,神情安静,只表现为腹胀,想吐,鼻腔干燥。脉浮的,说明病邪在上,可用涌吐剂治疗,脉象沉弦的,说明病邪在下,可首先选用下法治疗。(5)酒疸病患者,如果感觉心中热,想呕吐,用吐法即可使其痊愈。(6)酒疸病患者假如误用下法,天长日久就会转为黑疸。患者眼睛发青,面色黧黑,胃中灼热,就像吃了蒜和其他辛辣的东西一样,大便色黑,皮肤感觉麻木,搔抓也没有感觉,患者脉浮弱,皮肤颜色黑但微微透黄,由以上可知这是酒疸误下的结果。(7)老师说:黄疸病患者,产生发热、心烦、气喘、胸胁胀满、口咽干燥等症状,这大多是因为病初起时,误用艾灸、温针或薰法强迫取汗,使机体原有之热与外来之热相合所致。然而一般的黄疸,是因湿邪郁阻体内所致。凡是一身发热,面目发黄,腹中灼热,由于里热所致的,可用下法治疗。(8)患者脉沉,口渴想喝水,小便又不通畅。是热郁滞于里,都有发黄疸的可能。(9)患者腹部胀满,舌萎黄而不红润 ,烦躁而不能安睡,这都属于黄疸病的范围。舌痿疑是身痿之误。(10)患上黄疸病的人,应当以十八天作为是否痊愈的分界点。治疗十天应当好转,如果病情反而加重,则为邪盛正虚,由急性转为慢性,在治疗上就很困难。(11)黄疸病患者,假如有口渴的,病就较为难治;没有口渴的,治疗就很容易。病邪在里的,患者必然呕吐,病邪在表,患者则感到寒战发热。(12)谷疸这种病,患者会出现恶寒、发热、厌食,进食后即感头晕目眩,心胸部不适,时间久了,即身体发黄而患谷疸,可以用茵陈蒿汤来主治。(13)茵陈蒿汤方茵陈蒿 六两 栀子 十四枚 大黄 二两以上三味药,用水一斗,先煎茵陈,煎取六升药汁,放入其余两味药,煎取三升,去掉渣滓,待温,分三次服。服药后小便应当通利,尿应该像皂角汁那样,颜色深黄。过一夜,腹部胀满即可减缓,这是因为湿热自小便排出的缘故。黄疸病患者,一般在午后四、五点钟时周身发热,如今反而恶寒,这是因为患了女劳疸。如果表现为膀胱拘急,少腹胀满,全身发黄,额头呈黑色,足心发热,就是患了黑疸病。如果患者腹胀有腹水像水气病似的,大便色黑,且常常是稀薄的,这是女劳病,并非是水肿病。如病至后期,脾肾两败,肾不主水,脾不运化,出现水肿腹胀满,治疗就很困难,可以用硝石矾石散来主治。(14)硝石矾石散方硝石 矾石 烧,等分以上两味药,研为散剂,用大麦粥调和服用,每次服方寸匕,每日三次。病邪随大、小便而排出体外。如果小便色黄,大便漆黑,即是邪气外排的明证。酒疸病患者,心中烦闷不宁,或发热,或疼痛,可以用栀子大黄汤来主治。(15)栀子大黄汤方栀子 十四枚 大黄 一两 枳实 五枚 豆豉 一枚以上四味药,用水六升药汁,煎取二升药汁,待温,分三次服。各种黄疸患者,都可以通过利小便而取效,假如患者脉浮,就应通过发汗来治疗,可用桂枝加黄芪汤主治。方见水气病中。(16)一些黄疸病,可用猪膏发煎主治。(17)猪膏发煎方猪膏 半斤 乱发 如鸡蛋大小三枚以上两味药,混合在一起煎煮,头发溶化即可,分两次服,病邪即可从小便排出。黄疸病,可用茵陈五苓散主治(一种说法:茵陈汤和五苓散都可主治)。(18)茵陈五苓散方 (方见痰饮中)茵陈蒿末 十分 五苓散 五分以上两味药相和,饭前温水调服方寸匕,一日三次。黄疸病表现为腹部胀满,小便不通畅,颜色发黄,自汗出,这是表无病而内热盛,可用大黄硝石汤攻下。(19)大黄硝石汤方大黄 黄檗 硝石 各四两 栀子 十五枚以上四味药,用水六升,煎取二升药汁,去掉渣滓,放入硝石,再煮,煎取一升,一次服下。黄疸病表现为小便颜色不变,想要腹泻,腹部胀满而气喘,不能用苦寒清泻之剂,否则,热虽退,必然会引起胃中虚寒上逆而干呕,这样的,可以用小半夏汤主治,方见痰饮中。(20)各种黄疸病,有腹部疼痛伴有呕吐的,都可用柴胡汤来治疗,且必须用小柴胡汤。方见呕吐篇中。(21)男子患黄疸病,而小便通畅,应当用虚劳小建中汤来主治。方见虚劳篇中。(22)附方瓜蒂汤 治疗各种黄疸。方见暍病篇中。《千金》麻黄醇酒汤方 治疗黄疸病。麻黄 三两以上一味药,加美味清酒五升,煎取二升半,一次服下,冬天用酒,春天则用水来煎煮。“美清酒”,《千金》方中写作“醇酒”;“二升半”写作“一升半”。【原文】寸口脉浮而缓,浮则为风,缓则为痹,痹非中风,四肢苦烦,脾色必黄,瘀热以行。(1)趺阳脉紧而数,数则为热,热则消谷,紧则为寒,食即为满。尺脉浮为伤肾,趺阳脉紧为伤脾。风寒相搏,食谷即眩,谷气不消,胃中苦浊,浊气下流,小便不通,阴被其寒,热流膀胱,身体尽黄,名曰谷疸。额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热,薄暮即发,膀胱急,小便自利,名曰女劳疸,腹如水状,不治。心中懊憹而热,不能食,时欲吐,名曰酒疸。(2)阳明病脉迟者,食难用饱,饱则发烦,头眩,小便必难,此欲作谷疸: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故也。(3)夫病酒黄疸,必小便不利,其候心中热,足下热,是其证也。(4)酒黄疸者,或无热,靖言了了,腹满,欲吐,鼻燥,其脉浮者先吐之,沉弦者先下之。(5)酒疸,心中热欲吐者,吐之愈。(6)酒疸下之,久久为黑疸,目青面黑,心中如噉蒜虀状,大便正黑,皮肤爪之不仁,其脉浮弱,虽黑微黄,故知之。(7)师曰:病黄疸,发热烦喘,胸满口燥者,以病发时,火劫其汗,两热所得,然黄家所得,从湿得之。一身尽发热而黄,肚热,热在里,当下之。(8)脉沉,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皆发黄。(9)腹满,舌痿黄,躁不得睡,属黄家。舌痿疑作身痿。(10)黄疸之病,当以十八日为期,治之十日上瘥,反剧为难治。(11)疸而渴者,其疸难治;疸而不渴者,其疸可治。发于阴部,其人必呕;阳部,其人振寒而发热也。(“阳部”上,《脉经》、《千金》有“发于”二字。)(12)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13)茵陈蒿汤方茵陈蒿六两 栀子十四枚 大黄二两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黄家,日晡所发热,而反恶寒,此为女劳得之。膀胱急,少腹满,身尽黄,额上黑,足下热,因作黑疸。其腹胀如水状,大便必黑,时溏,此女劳之病,非水也。腹满者难治。硝石矾石散主之。(14)硝石矾石散方硝石 矾石烧,等分上二味,为散,以大麦粥汁和服方寸匕,日三服。病随大小便去,小便正黄,大便正黑,是候也。酒黄疸,心中懊憹,或热痛,栀子大黄汤主之。(15)栀子大黄汤方栀子十四枚 大黄一两 枳实五枚 豉一升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脉浮,当以汗解之,宜桂枝加黄芪汤主之。方见水气病中。(16)诸黄,猪膏发煎主之。(17)猪膏发煎方猪膏半斤 乱发如鸡子大三枚上二味,和膏中煎之,发消药成,分再服,病从小便出。黄疸病,茵陈五苓散主之。一本云:茵陈汤及五苓散并主之。(18)茵陈五苓散方茵陈 蒿末十分 五苓散五分 方见痰饮中上二物和,先食饮方寸匕,日三服。黄疸,腹满,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为表和里实,当下之,宜大黄硝石汤。(19)大黄硝石汤方大黄 黄檗 硝石各四两 栀子十五枚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内硝,更煮,取一升,顿服。黄疸病,小便色不变,欲自利,腹满而喘,不可除热,热除必哕;哕者,小半夏汤主之。方见痰饮中(20)诸黄,腹痛而呕者,宜柴胡汤,必小柴胡汤,方见呕吐中。(21)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方见虚劳中。(22)附方瓜蒂汤治诸黄。方见暍病中。《千金》麻黄醇酒汤治黄疸。麻黄三两上一味,以美清酒五升,煮取二升半,顿服尽,冬月用酒,春月用水煮之。“美清酒”,《千金》作“醇酒”;“二升半”作“一升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金匮要略》 白话版】15 黄疸病脉证并治
三百五十九、黄疸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第64讲:第十五篇:黄疸证治(2)
《金匮要略白话释解》15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20)——阳明病湿热致黄之茵陈蒿汤等方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