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4、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法阳明者,两阳合明,肃降之意。军事上有句话:前有敌人堵截,后有追兵,自身又负伤弹尽粮绝....。子病及母即前面的堵截,母病及子即后有追兵,负伤弹尽粮绝即本经病。阳明不降,要么因为前面的堵截,要么因为后面的牵扯,要么本身不降,故半夏的作用是祛邪,邪去阳明自降,半夏降逆的说法其实就是标本不清。179、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解:此处论阳明病为病标,其病本各不相同,参184条“万物所归”。太阳阳明者(疑为太阴阳明,这样与其后的脾约才相符),子病及母之意。正阳阳明者,阳明本经病是也;少阳阳明者,母病及子之意(上游少阳、太阳病为本,下游阳明病为标。第230条“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用小柴胡汤治疗不大便即此意也);太阴阳明者,子病及母之意(下游病太阴病不运化为本,上游病阳明病不大便为标。第56条“伤寒不大便五六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用桂枝汤治疗不大便即此意也。)不可拘泥于阳明本经病,六经皆有此意:六经病标本不可混淆。180、阳明之为病,胃家实也。解:胃家是病位,实是病性。这只是表面文字,灵魂则是伤寒杂病论的条文及方、药、标、本都有病位、病性!将病位、病性都弄准了,如同导弹经纬定位,就能精确打击。 何为经?病位是也!病位者何?六经阴阳是也。何为纬?病性是也!病性者何?寒热虚实是也。胃家意义有二:1、阴所,有形可见,胃肠道是也 。2、阳所,无形不可见,经证是其一,白虎汤证、调胃承气汤证的病位即其所,换言之,阳明地界是也,若拘泥于胃家则误矣。实者,与虚相对。阳、气、血、水、邪等出现实证时皆属阳明。白虎汤、调胃承气汤为热实。小承气汤为有形之物胃肠道内容物结实,枳术汤为水结实。大黄细辛附子汤则是寒实。依此类推。六经皆有此理。    顺藤摸瓜,首先要找到藤,即标是也,瓜者,本也。标本不清,好比缘木求鱼、的东矢西,临证犹疑焉能中的?标本皆用病位病性,差别在于:标只论阴阳虚实,本则要探究到六经阴阳虚实。 181、问曰:何缘得阳明病?答曰:太阳病,若发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不更衣,内实,大便难者,此名阳明也。解:此处再次强调:大便不下、大便干燥、大便不爽皆是阳明不降,但这只是标,不是本,当责其因何而病此。小柴胡汤治疗大便不下、麻黄汤治疗大便实等皆是标同本不同。标本各异是也。证假象颇多,必得脉证合参方可。所谓证同脉不同。182、问曰:阳明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解:与第3条合参,“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由两个“或”字一个“必”字可知,发热不是太阳必有证,故“表热”非第3条文之证。阳明与太阴互为表里,“表热”即阳明热,非指太阳。183、问曰:病有得之一日,不发热而恶寒者,何也?答曰:虽得之一日,恶寒将自罢,即汗出而恶热也。解:不发热而恶寒者,文字错误,当是“不恶热而恶寒”。发热与恶热不可混淆,发热为客观体征,恶热为主观感觉。要么恶热要么恶寒要么寒热往来,绝不会既恶热又恶寒。麻黄汤证恶寒多兼发热,桂枝汤证可恶风兼发热。恶寒为太阳证,恶热为阳明证,说明疾病演变瞬息万变,不可想当然,当随时观察,更不可拘泥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一日太阳,二日阳明说的是病情传变,既不可固守一经不传,也不可固守按日传变,当脉证合参,临机而断。)。184、问曰:恶寒何故自罢?答曰:阳明居中,主土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始虽恶寒,二日自止,此为阳明病也。   解:意义有二:1、阳明与太阴互为表里,阳明为阳土,太阴为阴土。西医无论任何疾病均可伴有胃肠道症状(即中医之脾胃),同理,六经无论哪一经出现问题都可以影响到阳明和太阴,这就是万物所归的含义。潮热为阳明病,但这只是标,还要看本是哪一经病(本经、母病及子、子病及母),母病及子举例(或者说上游病波及下游):小柴胡汤《伤寒论》229条“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与小柴胡汤。”子病及母举例:桂枝汤《伤寒论》第234条: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伤寒论》第240条: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虐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当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2、人体之阳必先天之阳与后天之阳偕行才能发挥作用。太阴为后天之本六经阴经之始,阳明为两阳合明六经阳经之末。人不食,后天之阳绝故死,先天之阳失用,植物人是也。   185、本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也。伤寒发热恶寒,呕不能食,而反汗出濈濈然者,是转属阳明也。   解:参第182条,阳明外证:热自发,汗自出。故汗出为阳明证,此为标,当依据三生万物之理责其本。(母病及子、子病及母及本经病)   186、伤寒三日,阳明脉大。   解:脉大与胃家实,阴阳虚实之理完全相同,只不过观察的角度不同。六经之脉各不相同,少阳脉弦长、太阳脉浮、阳明脉大、太阴脉缓、少阴脉微细、厥阴脉沉、紧、迟,证有标本、真假之惑,独脉为机体阴阳虚实的真实反映。故仲景云“辨xx病脉证并治法”脉在证之前。   脉细化量化分:浮沉、长度、宽度、频率、力度、滑涩(不外乎阴阳虚实之理)。除了浮沉与大不相关,脉大即脉长、脉宽、脉数、有力(实),其中只有脉宽是阳明独有,阳明脉大并非所有阳明病脉象都具备上述所有条件,脉宽必兼阳明证。依据阴阳虚实之理,阳明病因阴阳虚实的差异脉象各异。简单剖析如下:   阳明热证,白虎汤、调胃承气汤等证,脉长、宽、数、有力。   阳明腑实证,小承气汤证脉短、宽、有力、介于迟数之间。   阳明寒饮,小半夏汤证,脉浮、短、迟、宽、有力。   187、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硬者,为阳明病也。    解:与99、228条合参。四末虽为太阴地界(掌心为太阴地界,手背为阳明地界,此亦阴阳是也),不可一见手足自温,则按太阴治之,误矣。依据三生万物之理,母病及子、子病及母及本经病皆可手足自温,此为标不为本。必得脉证合参,辩其因何手足自温。若手足自温,脉浮数,则可能为栀子豉汤之热证。也有小柴胡汤、千金三物黄芩汤的可能。当细辨之。    188、伤寒转系阳明者,其濈然微汗出也。    解:合参182条,阳明外证热自发汗自出,发热、汗出皆为阳明病。此为标,不为本。当依据三生万物之理,责其母病及子、子病及母和本经病。    189、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    解:再次强调不可见阳明病证即按阳明病治之,当脉证合参责其标本。紧乃阳郁之象,    190、阳明病,若能食,名中风,不能食,名中寒。    解: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能食为阳胜之象,不能食为阳虚之象。消谷善饥为阳胜则热,不能食为阳虚则寒。一切皆不离阴阳虚实之理。    191 阳明病,若中寒者,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然汗出,此欲作固瘕,必大便初硬后溏。所以然者,以胃中冷,水谷不别故也。    解:初硬后溏者,初硬乃阳明燥实,后溏者太阴寒湿,阳明燥实与太阴寒湿同时出现,阳明太阴合病,故大便初硬后溏,治则当兼顾。若下之,则太阴更虚,若温之,则阳明更燥实。枳术汤药虽二味,枳实破坚满(与文中欲作固瘕相对应),白术燥湿(与文中手足汗出相对应),二者相得益彰,阳明太阴皆愈,真是妙不可言。后文“以胃中冷,水谷不别故也”疑为后人所加,胃中冷,水谷不别当下利,而不是先硬后溏。    192、阳明病,初欲食、小便反不利、大便自调、其人骨节痛、翕翕如有热状、奄然发狂、濈然汗出而解者,此水不胜谷气,与汗共并,脉紧则愈。    解:初欲食,阳气恢复之象。“此水不胜谷气”疑为讹传,当是“谷气不胜水气”。打个比方说:高温和低温都不会形成大雾,只有温度合适(欲食,即阳气恢复)才能形成大雾,此即阳气不胜水汽,“其人骨节痛、翕翕如有热状、奄然发狂”此为阳郁欲伸之象。汗出而解者,即太阳出来温度升高雾散,阳郁得以解除。紧乃阳郁之象,雾即是一种阳郁之象,故“脉紧则愈”当是“脉紧去则愈”。     193、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戍上。    解:欲解时另文详解。日晡潮热属阳明。但这只是标,当责其本。标本不清,焉能中的?    194、阳明病,不能食,攻其热必哕。所以然者,胃中虚冷故也。以其人本虚,攻其热必哕。    解:与伤寒论333条及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之第十七中第3条合参。此条论上游母病客热进入阳明,虽有热象,但因客热不能消谷,故不能食,若按阳明热证攻其热,病人必阳明更加虚寒。例,厥阴病吴茱萸汤、少阳病黄芩汤饥而不欲食。再次强调阳明病当责其标本,六经皆有此理。    195、阳明病,脉迟,食难用饱,饱则微烦头眩,必小便难,此欲作谷疸,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故也。    解:再次强调脉的重要,数为热迟为寒,此为标,当责其因何而热,因何而寒?此处可用大黄附子细辛汤温下。同为下法,有温下,有寒下,有润下,有和法,正所谓,阴阳虚实之理,勿犯虚虚实实之戒。    196、阳明病,法多汗,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者,此以久虚故也。    197、阳明病,反无汗而小便利、二三日呕而咳、手足厥者,必苦头痛;若不咳不呕手足不厥者,头不痛。    198、阳明病,但头眩,不恶寒,故能食而咳,其人咽必痛,若不咳者咽不痛。    解:咽、耳、鼻等孔窍为少阳地界,但这只是标,本经病、母病、子病皆可波及。正所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咳者,气机上逆之象,阳明之热上逆,波及少阳,故阳明病若咳则伴咽痛。若不咳,无上逆之象,故阳明病无咳则无咽痛。    199、阳明病,无汗小便不利,心中懊憹者,身必发黄。     解:栀子柏皮汤?合参:第228条“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憹,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者,栀子豉汤主之。”第261条“伤寒身黄发热,栀子柏皮汤主之。”    200、阳明病,被火,额上微汗出,小便不利者,必发黄。    解:199、200合解,黄疸乃湿热纠结相恋所致。清热利湿乃治黄疸之法则,但这只是标,当六经分论(何处之热?何处之湿?),责其有无兼证(例,阴黄、虚黄乃标本同病,少阴阳虚为本,湿热纠结为标)。参泻心汤、附子泻心汤之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16)六经病证
辨证施治概要--胡希恕
太阳病为六经首 方证病机须谙熟
胡希恕讲伤寒论271条~300条
六经阴阳(精气血津液)辩证2
胡希恕的六经辨证观:----编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