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

张吉帮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日益普及,网络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了。网络以其丰富的多媒体信息和显著的交互性特点,使得其对中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加上中小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尚未正确形成,从而在中小学生里产生一系列的负面影响,诸如影响学习、身心健康,严重的出现青少年犯罪等等,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看到这些,心情更是无比沉重,面对这些问题,我们的社会、学校、家长应该如何去做?

关键词:网络  信息素养  工具

当前是一个网络信息化的社会,我们谁也阻挡不了这种趋势,虽然网络给我们的社会、学校、家庭等带来了困惑,给广大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种种不利因素,但是我们要以唯物主义的辩证观看问题,不能因噎废食,要认真看待网络有利的一面,找出问题,解决问题,化不利为有利。本文就是持着对网络的这样一种辩证态度,首先分析学生沉迷于网络的原因,再从原因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分析学生沉迷于网络的原因

(一)、网络自身的特点,吸引力大

多媒体内容的丰富性是其他任何一种媒体所不能比拟的,它不仅打破了传统的如武侠小说、游戏机、录像机等媒体的单一性,而且还具有很强的交互性。它把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集成在一起,到处都是新鲜事物,而且在不断地更新,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这无疑是一款多功能的游戏机。因此对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中学生有着无限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往往会导致中学生对网络的极度迷恋。

(二)、家庭和学校教育问题

据笔者了解,喜欢上网的学生,大多数抵触父母、老师。这种现象的产生不是偶然的,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家庭教育存在问题,另一方面是学校教育存在问题。学校教育方面的主要表现在:学校、班主任、授课教师对网络的正确认识不够,没有很好地和学生沟通,从思想上进行教育,对学生上网这种现象的教育方法不多、不够耐心、细心,显得力不从心,通常就是采取“禁学生”、“堵网吧”这类命令式的教育管理方式。家庭教育方面:许多家长认为只要给孩子吃好穿好就可以了,把教育问题全部推给学校了,尤其是留守儿童,表现的就更为明显了,等到出现问题时,就采取一些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轻则批评打骂,重则辍学务工。很显然,在以上两方面教育都存在问题时,孩子便被从学校和家庭推向了社会,作为不能自主的青少年,只能逃避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去寻找现实世界所缺少的东西,去发泄内心对现实世界的不满,从而网络成为他们最好的避风港。

(三)、学生自身问题

中小学生处在身心成长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尚未正确形成,好奇心强,争强好胜,不易辨别是非,更重要的是承受挫折的能力差,如在生活上、学习上遇到一些问题往往不想办法去克服,而是选择逃避,在现实中解决不了的就逃避到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去发泄。

(四)、网络环境问题

随着网络文化的广泛传播,信息泛滥、信息污染、信息犯罪日益严重,网络环境越来越差。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青少年的无知,通过这些低级趣味的东西来赚取非法利润。

二、通过原因,找出解决问题方法

在网络带来的消极影响面前,我们不能采取生硬的解决方式—“堵”,要针对上述提及的原因,追根朔源,采取卓有成效的教育方式,让青少年都能快乐地成长起来。

(一)、思想教育问题

如何帮助学生尽早建立和适应正确的网络道德规范,减少由于网络负面影响所带来的损害,是保证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更是培养教育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发展人才的需要,我们的学校、家庭、社会应当联合起来,给予足够的重视,要积极地采取有效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我们要多关心、理解、尊重、信任学生,多给他们一点理性的爱,而非溺爱,通过我们的正确引导,让他们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认真面对现实,回归现实,在现实中成长起来,对网络有个理性的认识。

(二)、信息素养

我国在中小学校里已经普及了《信息技术》课程教育,我们不能仅仅把《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学科来学习知识理论,更应该要着重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教育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信息技术学科知识教育,诸如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检索技术等的教育;另一方面是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观念、信息法规等方面的教育。由此可见,它并不是一种纯粹的学科知识教育,而是培养学生具有适应信息社会的知识结构,开发学生可持续性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信息选择能力和免疫能力,并在终生学习中伴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意义。因此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等应该加强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工作,使教师树立起信息素养教育的观念,尽快建设一支质量合格的信息技术教育师资队伍,同时要完善信息技术课程体系,充实教学内容,尽可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信息条件。

(三)、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

社会和学校要加大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力度,包括周会、团队活动、科技活动、文娱体育活动、卫生活动等等。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满足学生关心国内外大事、思索人生价值的精神需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他们分辨是非、真伪、善恶、美丑的能力和对高道德问题的免疫力;另一方面学生走出课堂,接触实际,接触社会,不仅能够培养他们热爱社会、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提高同学们的精神生活质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使同学们认识到现实生活的乐趣和重要意义,让他们对现实生活充满希望,充满激情。

(四)、加强网络文化的监管

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控与管理,净化网络环境,是我们保护青少年成长刻不容缓的重大职责,这更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面对网络上良莠参杂的信息流,一方面各地各政府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主动做好工作,协调配合,建立健全有关监控机制,通过技术、行政、法律等手段,控制信息源头,严厉打击,以达到正本清源的目的;另一方面强化群众监督、社会监督的意识,充分发挥公众举报的作用,加大媒体宣传和舆论监督力度,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大兴网络文明之风,调动社会各群体对净化网络环境的积极性,在全社会形成抵制网络垃圾的良好氛围,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五)、将网络由娱乐工具转化为学习工具

既然学生都对网络感兴趣,那么我们就应该利用好网络,化不利为有利,大力提倡网络学习,让网络在我们广大的中小学生里扮演越来越重要的工具角色。因此,我们不仅把《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功课来学,还要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来帮助我们学习。我们学习知识,就是要通过自己的加工、理解、再认识,产生新的知识和信息,在我们头脑里形成印象,然后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加以利用,这才是我们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同样我们学习信息技术也是为了将其变成我们使用的工具。网络资源有其很大的优势,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当前教育的一个热点就是提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努力抓好信息技术教育,将网络变为学生们学习资源的宝库,将计算机从单纯的“游戏机”转变为多功能的“学习机”。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加强对学生利用网络学习方法的指导。加强教学网站中交互功能的建设,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校际之间的交流提供便捷的渠道和工具,使学生在进行网络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积极互动,以此来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网络学习的效果。

三、总结

在网络发展如此迅速的情况下,要想使爱玩好动的青少年完全将网络资源合理的利用起来,还是有很大的困难,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需要我们的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作为我们第一线的教师,责任更是重大,但是只要我们坚定自己的意志,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去循循善诱,谆谆教导。我相信这光明的一天迟早会到来的。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作者:何克抗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现存问题及解决方法》作者:董文君

【3】、《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作者:张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京小学李明新:培养学生的信息免疫力刻不容缓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边缘化现象探析
学生信息道德培养活动设计方案。
[原创]浅议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学生网络与信息安全教育研究》
给中小学生营造健康网络空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