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虚拟现实离颠覆还有多远?

文 | 创业最前线原创作者:宋超

责任编辑 | 季铭

本文系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创业最前线”

最近,虚拟现实(以下简称VR)领域利好不断。先是纽约时报与VR结缘,让技术转型的光芒普照在传统媒体人的头上。接着,由众筹起家的VR公司oculus,估值超过10亿美金,成为独角兽公司。在一片祥和喜悦的“安利”声中,笔者不禁想泼一盆冷水,来谈谈VR离颠覆还有多远。

VR所遇到的难题

内容。内容包含两个层面,数量和沉浸感。前几年,各种魔镜相继推出,着实让VR火了一把。可惜好景不长,用户将魔镜买到手,却发现能看的资源少之又少。倒是色情行业走在了时代的前沿。于是,在夜深人静时,只有屌丝们默默套上魔镜,而平日里却将其丢在一旁。


当年,安卓手机迅速上位,靠的便是应用分发市场的完善。而早期的3G门户时代,手机下载应用前需要匹配机型,否则就只能去论坛下载。在硬件迅速发展的今天,内容是决定用户转移至关重要的因素。今年3月YouTube宣布支持360度全景视频上传与拍摄,10月Next VR尝试NBA赛事直播,这才让让屌丝们的双手得以解放。

另外,VR的关键在于沉浸感。根据Digi-captial发布的规范基准指标,高视场角(FOV)、高分辨率能提供更好的虚拟现实体验。能让用户舒服的最佳视场角(对角线)是136度,最佳分辨率是单眼2560 x 1440视网膜分辨率。同时,在虚拟世界中,优秀的位置跟踪(用户移动或四处张望)以及低抖动(当然头部快速运动时,虚拟物体能流畅滚动)对用户体验极其重要。最佳的虚拟现实系统适合在室内空间内。

技术。几日前,magic leap的鲸鱼,刷爆了朋友圈。但随后,蚁视科技做出回应称,其已经实现“复眼光学技术”,并指出magic leap在分辨率、光场显示存在弱点。虽然,蚁视科技的回应有些葡萄酸,但其所言不虚。鲸鱼的演示,采用了CG特效。就增强现实(以下简称AR)来说,其主要的过程是光场采集、计算、光线复现三步。虽然,magic leap的关键技术在于复原四维光场本身,无需人眼追踪技术,理论上来说,光场复原效果与现实世界无异,但其实际显示效果却受LED/LCD制肘。这个瓶颈也困扰着VR。


人眼成像的原理是光线在进入我们眼睛之后,通过晶状体等器官,折射到视网膜上,并转化成电子信号,再传输至大脑。而我们的晶状体会跟随眼球的转动,自动对焦。当VR显示的物体无法做到类似近大远小的对焦时,我们所看到的物体运动无法与内耳的反应机制平衡,那么大脑将接受到来自感官的抵触信息,造成晕动症。由于受到LED/LCD成像像素和像素渲染所限,VR就面临的这样的问题。


品牌。撇开已经在售卖和众筹中的各种眼镜不谈。目前,根据最新的调查来看,用户对于索尼playstation VR和三星gear的倾向程度,似乎更胜于oculus。再来对比下智能手机初期的困局,各种手机品牌一片乱战,山寨机与品牌机并行,经销商之间价格存在差异。最重要的是,无论品牌商怎么宣传,用户始终对手机配置无感。直到小米出现。“为发烧而烧”的slogan给足用户面子,让用户感觉到,之所以买小米手机,是因为自己懂手机。当然,小米的终极大招是“跑分”,就算销售人员将手机的配置,芯片,屏幕,操作等等因素说的惊天地、泣鬼神,都不如跑个分来的直观。


有道是,一流公司卖标准。如今,虚拟现实标准未定,对公司来说,是机会也是困难。


使用场景受限。人这一辈子无非就是生存(好吧,我说的是工作……)与生活。PC和手机对工作和生活通吃,才造就如此高的渗透率。同样,VR/AR要想做到普及或者所谓的颠覆,就必须要对工作和生活场景有极高的渗透。但现在VR的使用场景有限,主要集中在室内和某些特种行业内。试想,如果在地铁上带魔镜,恐怕下车的时候,连站都出不了。至于原因,额,仔细想想吧。


另一方面,如果使用者在佩戴VR眼镜时坐着不动,而画面却在高速运转,那内耳的反应机制则会刺激大脑,引发呕吐。所以,一些厂商所采用的办法就是,让佩戴者不停的走动。这么做也会占用空间。


总结

最后笔者想通说下当下热门的VR/AR,在笔者看来,VR/AR都是通过制造虚拟环境,带来沉浸感。VR/AR的本质是工具载体。而,就工具载体的发展来看,呈现两种趋势:生产资料使用减少,使用者提供的动能减少。过去,我们需要用一堆煤,来驱动一台蒸汽机。而现在,我们只需几颗化学元素,就能驱动核能。过去,我们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和精力到农业生产中。后来,我们只需操作几个按钮。未来,我们也许只需要用眼睛提供光能,或者用脑力提供电波就能驱动更为巨大的能源。


VR需要使用者佩戴眼镜、内容需要基于显示器或者手机,而AR则需要采集、计算和复原设备,造成使用场景有限。VR/AR会是下一个风口,但如果VR/AR不能摆脱设备的限制,不能变得更易被驱动的话,那VR/AR的终点或许只能是娱乐方式或者成为特种行业的工具,并不能成为颠覆生活的工具载体。


另外,人体对于外界刺激的反应,主要通过视觉、嗅觉、触觉、听觉等感觉传导到大脑,再由大脑进行猜测。外界的误导,容易让大脑产生误判,白金/蓝黑裙子便是案例之一。当VR/AR技术进一步发展,甚至在虚拟环境中可以交互的时候,希望我们不要模糊虚拟与现实的边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顶级黑科技 | 当你们在谈论VR、AR、MR的时候,你们到底谈论的是什么?
什么是虚拟现实心理治疗 虚拟现实心理治疗的特点
轻松、愉悦、互动感,VR竟然能这样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
智能手机也可能被淘汰
16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与“虚拟”保持一定距离
【晨哨报告】干货:高盛58页VR/AR报告 北美13大VR/AR明日之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